返回列表 发帖

复苏5年再看日本:“太阳”仍在爬升

尽管地价已经上升,但这个低沉了十五年的“太阳”真的升起了吗?事实上,目前而言,日本经济的此轮复苏充其量也只能算作“爬升”
在3月30日之前,富士胶卷总部的员工换到了东京新的地标建筑中城(midtown)里办公。
地价上升,标志性转折?
位于东京六本木的中城(midtown),是一个斥资34亿美元、由六栋大楼组成的东京新地标,这里还有东京最高的建筑物中城大厦(Midtown tower)。3月30日,中城正式开门迎客,豪华和优雅至极,令世界注目。
200年前的江户时代,这里到处是诸侯的宅邸。20年前的平成景气时代,这里是外国人大量聚集的街区,同时也是日本防卫厅的总部。而今这座由日本一级设计师耗时5年打造的新城,正在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新标志。
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在缓慢爬行了十几年后,开始显现对办公空间的巨大渴望。中城大厦的写字楼空间在开业之前就被抢购一空。除了富士胶卷,还有电子游戏设计商科乐美与雅虎(日本)等。
2002年之后,连续5年企业利润的上升和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复苏,被认为是这一轮东京土地抢购的主要原因。今年2月份,东京的某些地价为此攀升了46%。为此,世界第二大消费电子制造商索尼公司准备卖掉原来的东京总部,以便为即将结束的日本财年补充盈利。
更大的背景是,2006年,日本地价出现了16年来首次全国范围的上涨,虽然只有微弱的0.4%,但这足以称之为标志性的转折。
始于2002年的这轮日本经济复苏至今已经持续了60多个月景气,是二战之后最长的景气周期。
尽管地价已经上升,但这个低沉了15年的“太阳”真的升起了吗?事实上,目前而言,日本经济的此轮复苏充其量也只能算作“爬升”。
出口拉动再遇转折点
自1992年年初日本资产泡沫迅速破灭后,日本经济在此后15年虽有短暂的恢复性增长,但均持续短暂。
2002年下半年以后,在出口和国内投资需求的拉动下,日本经济逐渐爬出低谷。时至2006年第四季度,日本实际GDP增长达到了5.5%,为三年来最高增速。与此同时,自资产泡沫破灭后多年困扰日本的企业设备、人员、债务“三过剩”困境初步得到缓解。
此次复苏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在日本公共财政投资比例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市场化的企业自主性恢复成为主要因素,尤其以出口和国内大企业投资复苏为主。
此次的日本复苏,主要因素是来自出口拉动,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内大规模设备投资。
在1997年桥本出任日本首相后至今的10年,日本内阁虽几经更替,但最终坚持完成了对企业呆坏账的处理和企业员工雇佣关系的重新构建,摆脱巨额债务的日本大企业凭借多年技术优势,迅速在半导体等领域赶上世界领先水平。
2004年的日本出口结构显示,资本品、半导体材料和计算机芯片等比重在上升,而此前的家庭消费产品则在下降。在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制造业自2003年逐步进入利润复苏,也由此带动了经济的整体复苏。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季风研究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日本上世纪80年代后期正值泡沫破裂前夕,而美国正好借机发展了IT产业,两者的差距在2000年达到顶峰,但随后日本已经迎头赶上。
“日本制造业的复苏主要是自主技术和人才的丰富,这也是持续10年经济萧条但制造业不倒的根本原因。”张季风说。
出口拉动迅速带动了日本设备投资的热潮。设备投资的扩大被认为是经济进入自律性恢复的重要标志。从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日本国内设备投资增速均超过 5%,且呈现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增长的局面,尤以数字产品、通讯设备等关联投资为主。而此前的1998年到2002年,企业设备投资均为5%以上的负增长。
不过,投资增长并未解决日本经济所有的问题。在经过5年复苏后,日本经济仍然有一些难题尚未克服,其中包括出口依赖特点明显、中小企业及地方制造企业远未摆脱萧条、国内消费未能启动、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
通货紧缩阴影
更大的担忧还源于持续多年的通货紧缩能否得到缓解。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资产泡沫破裂后,日本陷入了持续近17年的通货紧缩。
今年3月,日本央行刚刚宣布摆脱通货紧缩并加息后,就在当月底公布的2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率却下降0.1%。与此同时,东京以及日本各地相继出现了地价上涨的情况。交错的形势令各方对于通货紧缩的后续发展态势判断并不一致,乐观者认为日本即将告别17年的梦魇,悲观者则认为通货紧缩随时卷土重来。
木内登英对本报记者表示,他相信通货紧缩正在结束,当然准确的通货紧缩定义并不存在。
“今年2月份,CPI陷入了同比负增长的可怕境地,但是它可能在今年结束的时候变为正增长。2006年,日本地价出现了16年来的首次增长,这也是通货紧缩正在结束的证据之一。”木内登英说。
小林庆一郎则认为,价格仍然很脆弱,通货紧缩有相当大的风险将会重现。
山崎卫称,考虑到价格因素,我认为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会交织共存。比如2007年2月份核心物价指数同比增幅是负数,而1月平均地价同比增速却是正的。在他看来,目前的价格状况正在逐步转变为通胀。
对于2002年之后通货紧缩继续持续的原因,有分析认为是银行出于经济预期不明朗收缩信贷,也有观点认为由于企业刻意维持原有工资水平,工人收入并没有和企业利润一样提升。
更为主流的观点认为,在经历废除“终身雇用制”后,日本劳动力市场形势仍然很严峻,正式职工和临时工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导致国内居民消费一蹶不振。
居民消费在日本一般占到GDP 60%左右。2006年,日本居民个人资本支出上升了7.3%,但居民消费增长率只有0.9%。
木内登英相信这种差距会得到改善,他寄希望于自民党的大选获胜。
“我认为正式职工和临时工的工资差距正在缩小。尽管正规工人的工资有轻微下降,但临时工的工资同比已经增长了3%多,这也反映出劳动力市场偏紧局面。如果自民党能在7月的国会上院选举中获胜,进一步地放松劳动力市场干预也许能够实现。”木内登英说。
山崎卫则认为,薪酬的增长相对于公司利润的膨胀来说太滞后,尽管他预期2007年工资的增长速度会超过2006年,但个人消费不会对整体经济有太大影响,居民消费会继续落后于私人资本支出。
他同时表示,尽管日本人的收入差距远不及美国与中国,但日本人还不习惯收入差距的继续拉大,他并不认为职工的收入差距可能缩小。
曾在日本通产省任职多年的小林庆一郎表示,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改革是必须的。因为正式职工和临时工的收入差距在扩大,这种差距好像引起了劳动力市场的无效率。
就业结构改革
探究日本国内消费的不景气,仍要回到就业市场。
在“失去的十年”中,日本大企业无力继续维持“终身雇用体制”,被迫裁撤大量正式职工,取而代之临时工。
张季风所著的《挣脱萧条:1990~2006年的日本经济》一书写道,1980年,计时工等临时雇用的比例仅占就业总数的10%左右,而到了2001 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2%,2003年进一步上升到26%,很多企业甚至到了没有临时工就难以运转的局面。更有大量的年轻人,高中毕业或大学毕业后,由于企业刻意缩小正式职工比例,而难以找到正式工作。
在另外一方面,日本临时工和正式职工的收入差距在2001年拉大到了44%,在发达国家中也属于差距较大的。
不断增大的临时工人数和不断拉大的工资差距,直接导致了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因此国内消费迟迟难以起色。日本内阁府2007年3月月度经济报告表示,就业市场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局面。
工作岗位的缺少,还和中小企业复苏迟缓有关。在日本,中小企业远远超过大企业数量,吸收就业人口数量占到了全国的2/3。
受制于金融机构贷款谨慎和油价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日本中小企业迟迟未能和大企业一样在利润和销量方面出现增长,在吸收就业方面也未能显现活力。
小林庆一郎表示,中小企业的信贷紧缩可能还在持续,公共工程的下降也导致了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工作职位减少。
山崎卫表示,他认为小公司间的绩效差距比大公司间还要大。许多拥有自己独特技术或高科技的小公司对他们的现状非常满意。比如一些与汽车、手机行业相关的小型公司似乎业绩很好,而那些不具备独特技术或高科技的小企业却举步维艰。
木内登英则认为,近几年油价的上涨扩大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增长差距。如果油价保持稳定,这种差距会缩小。
解决就业结构引发的收入担忧,以及企业之间的差距,仍然在日本内阁“市场化试验”改革的名单之上。日本政府目前仍在积极推动社会保险体制改革和医疗改革,以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同时也相继出台了部分措施,要求大企业增加正式职工岗位。
山崎卫说,如果经济持续增长,小企业的业绩会普遍好转,但他不认为所有小企业未来都能够存活下来。也许对有些弱小公司给予适当援助是必要的,但我认为让企业积极地参与优胜劣汰比一味挽救弱小企业要明智得多。

2%的增速是快是慢?

两年前,英国《经济学家》(Economist)杂志曾以“太阳也能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为题告知世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开始走出“失去的十年”。
但两年过后重新回望,日本经济指标中虽已有向好倾向,但通货紧缩阴影仍然笼罩、民众消费水平还在徘徊,中小企业复苏依旧在拖沓,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形势依然严峻。
因国内问题始终未能捋顺,日本的实际GDP增长一直远低于1990年以前。即将结束的2006~2007财年,大多数学者的预测不过2%,而这已经距经济走出低谷5年时间。这更像是一头缓慢起身的大象,挣扎迟缓但又足以撼动世界。
“尽管这一轮的景气持续了很长时间,但增长率仍然很低。低增长率是这轮复苏仍然很脆弱的最终原因。政府应该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以使家庭和企业能够增长。”官方智囊机构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RIETI)的小林庆一郎研究员对本报记者表示。
苏格兰银行债券分析师山崎卫则对本报记者表示:“但我认为这个速度(2.2%)对于日本来说也值得高兴了,因为其潜在增长率估计还不到2%。与此同时,我认为这种没有伴随过热现象的温和复苏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山崎卫进一步解释说,很多人似乎对经济泡沫破灭之前的经济高速增长难以忘怀,因此对近期温和的复苏不太知足。“而在我看来,经济温和持续的增长,比重复短期强劲而后衰落的循环要好得多。我预期这种略高于潜在增长率的温和增长会在2007年和2008年继续。”
张季风说,2%左右的增长速度对日本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来说,已经不慢了。
2006年年末至今,日本经济复苏赖以支撑的出口又出现了停滞状态。日本内阁府最新发布的2007年3月月度经济报告透露,日本对美国和亚洲的出口都未出现上升,徘徊在原有水平,机械出口甚至出现了下降。
野村证券3月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日本经济能否走出疲软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对外出口尤其是对美国出口能否保持;能否完成对国内劳动力市场的改造。
“一旦出口状况在今年年中得到改善,日本经济将很快走出目前的疲软。我们希望消费能够取代出口成为经济的新动力,那么经济增速明年就能加快了。”报告执笔人、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木内登英(Takahide Kiuchi)对本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出口萎靡并非这一轮日本经济复苏首次遭遇。2002~2005年间,日本也曾因伊拉克战争等因素出现过出口停滞状态,但均及时复苏。较出口而言,国内问题更让日本各界关注。
2006年,日本的国内需求只增长了1.4%,但主要原因是公共开支的急剧缩减。2006年日本的个人需求增长了2.2%,而公共需求却下降了1.4%。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