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央行放松信贷已露端倪

“不管是通胀还是通缩,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货币的供给、经济的发展还是比较协调的,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7月20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郑京平表示。据悉,上半年广义货币M2的增长速度为15.7%,新增贷款为1.45万亿,增长了13.3%,比去年多增长240亿
  
通缩、通胀之辩
  
听郑京平的话意,似乎是在为当前业界关于中国经济将可能出现通缩或是通胀之争打圆场。有关争论的结果将可能影响到央行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走向。
  
上半年,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累计增至2.6万亿,而贷款只增加1.45万亿。与此同时,存贷比从1月末的74.7%降至6月末的70%。由此一些学者认为人民币贷款增速偏低,甚至撰文提出“通缩”的警示,并建议央行放松银根,扩大对商业银行的资金供给,加大对企业流动性贷款的支持,以缓解前期行政紧缩所导致的银行、企业、券商的流动资金紧张的状况。
  
瑞士一波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就称,中国经济的活跃性已经降低,正失去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且这种速度可能比人们预料的还要快。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几天前公布的报告也预计,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速将放缓,第三、第四季度预计增长8.6%和8.2%,全年经济同比增长8.8%,比去年回落0.7个百分点。报告建议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
  
但这些建议并没有得到央行的认同。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日前表示,M2的增速和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两个数据基本上做到了央行认定的“合理区间”,“我们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按照预定目标实施的。”
  
她认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速将出现回落,这属于正常回调,整体经济不会转冷。她还认为,如果经济要出现反弹,在资金和动力上都是有基础的,“应该说我们还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参加国际清算银行年度会议时也称,尽管当前的通胀率正呈下降趋势,但仍需保持警惕。之前,他曾这样阐述“2005年央行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句话中“稳健”的含义:“就是要注意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近日,央行发布了今年上半年金融运行报告。有业内人士解读认为,从报告看来,货币供应及贷款增长已有结束快速下滑并缓慢回升的迹象,尽管央行不会大范围改变目前的紧缩政策,但估计会适度调整下半年货币供应及贷款增长目标。“央行更可能会在不放松货币供应的前提下适时放宽信贷。”
  
多因素改观“惜贷”局面
 
一方面,随着金融机构贷款增速的下降,企业贷款环境正面临日益恶化的问题。
  
去年年初货币信贷增长过快,央行不得不执行比较严厉的紧缩性货币信贷政策,结果造成了银行明显的“惜贷”倾向,企业资金来源困难。有消息称,2004年新增的贷款规模就比2003年减少了6000亿。按银行贷款发放的一般规律来讲,上半年是放款的高峰期,通常会超过60%。但数据显示,2005年人民币新增贷款目标是2.5万亿元,但上半年新增贷款仅为1.45万亿元,仅占全年贷款目标的58%。因此,下半年需贷出1.1万亿元才能达到目标。
  
另一方面,由于随着上半年涌入银行的储蓄资金加速增长,银行方面充裕的资金不得不挤入货币市场和债市,使货币市场利率急剧下行。7月26日,一年期央票的发行收益率继续告跌,并且破位1.4%关口,降至1.3685%,比上周发行时低5个基点。当天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进行的28天正回购收益率也同步出现下行,降至1.02%,比上周低2个基点。同时,上证国债指数再度跃上历史最高,国债利率随之降至历史低位。
  
“为了降低风险收缩贷款业务,银行就必须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由于股市低迷,房市徘徊,增加了银行资金寻求投资渠道的压力。”一位股份制银行资金部人士称。
  
应对这一趋势,央行在7月18日召开的呼和浩特会议发出了下半年信贷政策放松的信号。央行会议强调,要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及时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
  
对于外界评论央行这一政策是有意放松银根说法,吴晓灵的解释是,“不是总量的放松,而是鼓励商业银行能够更多地发放贷款或直接融资。”
  
不过,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认为,贷款增速下降并非单纯紧缩性货币政策所致,“而是因为银行为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而谨慎放贷。”
  
一位专家也认为,银监会一方面规定了所有银行必须在2006年底资本充足率达标的硬约束,并不断督促商业银行提足拨备;另一方面,大部分银行正在加快改制。“这些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收缩信贷的作用。 ”
  
浦发银行的一位信贷经理则认为,在2005年银行的改革力度会更大,对企业的审查也会更严格,所以对有贷款需求的企业来说,“好的企业更好,坏的更难”。他预测,与固定资产贷款相比,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会宽松一些。
  
在谈到下半年信贷政策的转向时,周小川显然有自己的想法。他表示,央行一方面要加强和改善信贷政策的窗口指导;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促进商业银行自身改革,使商业银行增强满足市场合理金融服务需求的活力,来更好地解决结构问题。
  
央行亮起放贷“绿灯”
  
有知情人士透露,央行近期已减弱资金回笼力度,有可能在下半年再度调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并通过各种货币工具放松银根。
  
从今年3月17日起,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开始由1.62%下调到0.99%。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关于存款准备金利率的政策应该是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的表现。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是不鼓励商业银行存放更多的钱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政策信号。她表示,这有利于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推动利率的市场化,更像是一项更长远更全面的政策机制建设的第一步。
  
另一个趋势是新的金融避险工具将相继出台。吴晓灵在3月份“2005中国金融形势预测、分析与展望专家年会”上则强调,央行将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提供更多的工具。“加快步伐推进商业银行发行CD(大额可转让存单)、金融债、次级债、资产证券化等业务的发展;促进公司融资券和公司债的发行交易。”
  
“央行会尽早为社会提供避险工具。”央行一位负责人称,汇率机制改革方案出台后,企业和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衍生工具的学习和培训,学会运用衍生工具来管理自己的风险。“银行推行远期结售汇,这是为推出衍生工具准备条件。”
  
此外,地方政府也希望银行能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在22日召开的广东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省长黄华华指出,下半年将加快以能源、交通、水利、环保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发展成长型中小企业,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等。这些都需要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则对央行进行货币信贷调整的主动性表示乐观。他认为本次汇率改革使中国央行获得更大的货币政策决策空间。“在波动幅度变大的情况下,投机热钱的减少,使被动的货币投放也随之减少,从而提高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