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783
- 帖子
- 184
- 主题
- 150
- 注册时间
- 2011-5-24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常振明与张建国的更迭过程正在考验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市场成熟度。 常振明是在中信唯一敢和董事长王军“对骂”的高管,而就在王军多次请求退休终获接受而考虑人事安排之际,他想到了已任建行行长的老部下,于是中信提出“要人”。尽管同样强势的建行董事长郭树清“很是不舍”,常振明还是递交了辞呈。 “借调”建行 两年前的此时,常振明来到建行同样是一道“急令”。2004年7月25日到建行报到,而通知是在5天前才接到。当时,常振明还是以中信集团副总的身份在北美访问。 建行决策层看中的是常振明在香港金融界的“人气”。常振明曾使香港中信嘉华银行“起死回生”的故事至今仍为人称道:2001年,接掌嘉华总裁后的常振明果断收购华人银行。此举使得中信嘉华规模和业务大幅度扩大,从此步入良性经营状态。而正筹划赴港上市的建行正缺此“良相”。 但常振明与前任董事长张恩照的磨合并不太顺畅,党委会与行长办公会实际上“两会合一”,且几乎成为了张恩照的“一言堂”。 在中信时,王军经常“骂人”,唯独对常振明例外,因为常振明不仅“回敬”得更厉害而且有理有据。但初来乍到建行,常振明显得很低调。曾有人问常振明,作为建行行长最担心的事是什么?性格直率的他坦言是工作流程:必须建立完善细致的工作流程、高效合理的管理系统、公正透明的用人制度。 常振明与汇金“力荐”履新的郭树清搭档使事情有了改观,郭树清将人事部门划归行长办公会,又反复强调行长对于高管的提名权。至此有了愉快的合力:当郭树清、常振明带队去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推介建行时,郭树清用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把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建行的现状、前景和急需的人才等作了全面介绍后,赢得了与会者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建行此行美国银行,计划招募50人,但最终报名人数达到300多人,给了建行一个特别的惊喜。“我们去的时候是皱着眉头带着需求去的,我们回来的时候是带着满意的笑容回来的。”常振明回忆那段日子时讲道。 “还有什么比经验更宝贵的东西呢?又有什么比你正确地选择了一个合作伙伴让人高兴的呢?”在这点上,常振明感受到了轻松。 郭树清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讲过“上市后,高管的太平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常振明对此也明显认同:“建行上下能够直接感受到来自国内外股东的投资回报压力,还有规范经营、信息透明的压力,以及提高资产质量和服务效率、改进管理水平的压力。” 两年过去了,正当这位曾与聂卫平、陈祖德、王汝南等高手同台竞技的围棋专业选手运筹帷幄之时,却被告知要应对另一盘棋局。 “突变”来去
“这变动对我们、对市场,都是彻头彻尾的意外,我们估计,对于今早我们接触的许多该行的高级管理人员都是如此。”美林在得知常振明辞职的消息后,发出简评如此表示。2003年,建行向外传递的信息是,将来的董事长是组织任命,但行长则为纯粹的银行家。 按照安排,由交行行长张建国接任建行行长一职。建行一位董事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主要取决于汇金的意见。但从程序上讲,汇金只是起到建议的作用,常振明和张建国在履新前要得到中组部的任命。这彰显了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现实,国有股改银行的行长既是银行家也是“中管干部”。事实上,在汇金对建行注资后,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已十分突出,甚至出现了董事长和行长分管不同部门的尴尬局面。股改银行的董事长、行长都由中组部任命,行政级别相同,因而从逻辑上讲行长并不对董事会负责。 对于股改银行高管的“任命制”,境外战略投资者也有疑虑,甚至表态如采用市场方式就可提高入股溢价。 已经到了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中的两套规则(市场规则和行政规则)之时,也许一位海外金融家的话虽偏激但也说出一些现实:“用市场化的方式招募和选拔银行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经过良好设计的存款保险制度。除非上述这些问题得以真正解决,否则其他的措施都可能犹如建立在流沙之上。” 而“突变”的导火索则是源于王军的退休申请获批。王军这次提出从中信集团董事长之位上退下来,让即将60岁的现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孔丹接上来,而空缺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一职由常振明接任。 两年时间,常振明帮助建行完成了重组、股改和上市。常振明的闪电离职,留给建行的或许还有其被称为“务实的处事风格和卓越的执行能力”。 “回归”中信 被“任命”到中信的常振明将主管集团的金融板块。 这对常振明并不陌生,在任建行行长之前,常振明在中信集团的一长串履历表包括:中信实业银行副行长、中信证券董事长、中信嘉华总裁,以及中信控股总裁、中信国际金融公司行政总裁等。去年6月,就是建行行长任上,常振明还再次当选中信国金董事。 当然,常振明近期最重要的工作是确保中信银行年前在港交所上市,身为建行H股上市的最核心亲历者,这份工作对他毫不陌生。 伴随中信银行的上市进程,也开始了常振明整合中信金融棋局、实现混业的第一步。预计第三季度,中信国金将完成收购中信银行19.9% 股权的交易,其在香港全资拥有的中信嘉华银行在收购完成后改称“中信银行国际”。中信国金还可增持中信银行,而中信嘉华为其全资子公司,两家银行合并可能增大。 常振明的记忆力据说在中信是最好的,多年前下过的棋局都能复盘。常振明15岁已经是北京棋类专业队队员,同期队友就有棋圣聂卫平。1979年,常振明获第一届“新体育杯”围棋赛季军,冠亚军分别是聂卫平和陈祖德。败在常振明手下的是王群、程晓流、王汝南等国内高手。 50岁的棋盘博弈高手常振明也不乏机构整合经验。几年前中信嘉华与香港华人银行的整合,就是他金融棋局中成功的一例。 中信集团将被整合划分成金融控股集团和非金融控股集团,金融控股集团将以中信实业银行、中信嘉华银行、中信证券等知名金融企业为核心。接掌金融板块的常振明能否将中信嘉华与华人银行的整合案例成功“复盘”,将决定常振明作为金融家的“段位”。 常振明档案 ●1956年出生,北京人 ●1983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美国纽约保险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 ●1983年7月,到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工作,任银行部资金处副经理 ●1987年,任中信实业银行资金部副经理 ●1992年,任中信实业银行行长助理 ●1993年,任中信实业银行副行长 ●1994年,任中信公司协理,中信证券公司董事长 ●1995年,任中信公司常务董事、副总经理,中信证券公司董事长 ●2002年,任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常务董事、副总经理 ●2004年,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 ●2006年7月,向建行董事会提出辞呈,重返中信集团 围棋高手。1971年,15岁的常振明已经是北京棋类专业队队员,同期队友除棋圣聂卫平,还包括曾任北京棋院院长的谭炎午七段 声音 中国银行业现在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几方面:一是,2006年中国银行业开放之后,国际资本进入;二是,面对股东和监管当局的要求,如何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特别是风险回报;三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差异化,与银行内部管理统一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