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马蔚华:引领银行市场化

马蔚华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招行的形象。
马蔚华是个没有行政级别的银行行长。招商银行也只是中国第六大商业银行,与传统的4大银行乃至“第五大”的交行相比,规模都远远不及。招行也不是第一家到香港发行H股的国内银行,之前已经有3家国内银行在香港发行H股。但是,要选2006年度中国银行业界的代表人物的话,马蔚华是其中的一个。
2006年,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带领招商银行成功实现H股上市,在发行定价和后市表现上,一度超过了在香港上市的另外4家国内银行。
对于招行受到境外投资者热捧的原因,马蔚华归结为三性:“市场性、成长性和稳定性”。
其实,如果把这“三性”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市场化——这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方向。
天生丽质
马蔚华曾用一句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招行的与众不同:我们是“天生丽质”,而不是“人造美女”。这个“天生丽质”指的就是招行的“市场性”。
招行在市场环境中诞生和成长,没有政府的注资,没有不良资产的剥离,马蔚华也没有国有控股银行行长副部级的头衔。招行的生存和壮大,完全取决于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要想赢得市场,吸引客户,必须服务更好,产品更新。招行的市场化,是先天的生存条件造就的。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随着银行业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适应市场的企业爆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在市场中摸爬滚打了19年后,招行成长为一家优秀的商业银行。
马蔚华说:“市场性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之所以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及优质服务的原因。”一般的制度、方法、手段都差不多,大家都可以学,唯有文化和源于市场的动力,是别人学不到的。“我们必须通过优质服务从别人那里争取市场和客户;因为没有政府剥离不良资产,我们每一笔不良资产都要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去冲销,这就关系到股东和每个员工的利益,可以说,每次冲销都有切肤之痛,这就是形成我们风险文化的基因。”
先发优势
投资者购买股票,最看重的是企业的未来和成长性。招行在香港上市前推介自己的业务优势时,突出了“领先的零售银行业务”、“快速增长的信用卡业务”和“强劲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势头”这三大优势。这些优势均是国际银行业公认的“好银行”标准和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目标。
在中国,零售银行业务,目前只占百分之十几,而美国已经超过50%;信用卡业务方面,中国现在的持卡量只有2%,并且信用卡发卡量正在以几何级数增长。
马蔚华和招行潜心多年打造这几大业务优势。早在2001年底,招行就借用“外脑”启动了信用卡中心的筹备工作。2002年10月,招行在国内首家推出高端个人理财产品“金葵花”,12月,国内首张“一卡双币”的招行信用卡面世。2004年10月,招行提出要做“中国最好的零售银行”,开始业务转型。2004年11月,标志着个人财富管理进入“3G”时代的招行财富账户问世。2005年底,招行信用卡发卡量突破500万张,2006年10月,招行推出的“随借随还”带动了房贷理财的革命……
由于起步早,在这几大有潜力的业务领域,招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备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优势。
“你已经比别人早走了三五年,别人要追你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马蔚华说。
梦幻组合
所谓稳定性,就是没有大起大落,稳步向前。
“稳定性”除了来源于不断的制度变革,更来源于文化。宏观政策、微观制度都可能有波动,但已经形成的企业文化,将会是稳定的。
在中国银行业,只有招行有明确的“招银文化”。
对于“招银文化”,马蔚华有着清晰的理解,“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上,文化相对于经济基础在相当时间内具有滞后性,而且文化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这两点决定了我们的创新、服务不是一朝一夕的,风险意识也不是今天高明天低,而是稳定的。”
实践也证明,招行的发展是稳定的。
稳定的另一个来源是管理层的稳定。招行发展19年,只有前后两任行长。1999年3月,马蔚华就任招行行长,至今已经7年多;2001年3月秦晓就任招行董事长,至今已经5年多。外界称秦晓和马蔚华的搭档是“梦幻组合”。
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的银行,除了考察中国的宏观经济外,还会测评中国的银行家们。马蔚华,无疑是中国最好的银行家之一。
精彩一战
有了由“三性”组合而成的核心竞争力,2006年,招行无论是在路演定价时还是在H股上市之后,都受到了境外投资者的追捧。
通过现金流估值分析,并参照同类公司在国际市场的估值水平,招行H股发行的价格区间初步确定为7.3-8.55港币,市净率在2.16-2.39倍之间。这一价格区间,与之前市场传闻的8.5-9.4港币有一定差距,但比早前市场分析的7-8港币略高。与当时建行、交行和中行2.4-2.6倍的市净率相比略低。据说,这是要为投资者留出一定的盈利空间,也就是所谓的折让,幅度在8%左右。定价原则是高于其他三家H股上市银行的发行价,又要略低于他们的市场价,既要显示出招行的高品质,又要给投资者预留上升空间。
8.55港元的定价,市净率2.44倍(绿鞋后市净率2.39倍),大大高于先前上市的交行2.5港元的发行价、1.6倍的市净率,建行2.35港元的发行价、1.96倍市净率,中行2.95港元的发行价、2.18倍的市净率,也高于一个月之后上市的工行3.08港元的发行价、2.23倍的市净率,彰显了招行的价值。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以8.55港元买到招行H股,虽然明显高于交行、建行、中行的发行价,但仍有一定的折让,而且一上市就有不菲的赢利,中长期的增值潜力更大。这也是绝大多数海外投资者以“无限价”定单的方式下单认购的重要原因。
从2006年9月22日招行H股挂牌后的市场表现来看,以10.90港元开盘,高出招股价29%,盘中最高报价11.14港元,收盘价10.68元,比招股价上涨24.9%;从交易量看,成交10.65亿股,换手率近50%,成交金额116.15亿港元,首日表现远高于市场预期。
随后,招行H股价格一路上涨,在短短3个月里,股价已经从IPO价格8.55港元上涨到2006年12月25日收盘的16.14港元,涨幅超过90%。
荣誉加身
成功发行H股,为招行和马蔚华带来了众多荣誉。
由Hay集团与《财富》杂志共同推出的“2006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中国榜近日揭晓,招行凭借健全的公司治理、良好稳健的财务表现、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优良的客户服务品牌,在国内外银行界赢得声誉,被评选为“2006年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2006年12月10日,历时4个月的“2006年度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排行榜”评选揭晓,马蔚华入选该排行榜,排名第5位。
据了解,马蔚华的综合得分为3.789。其中,他在前瞻性、领导力、创新力与资本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均取得了单项指标的前5名。
由知名学者组成的评委小组表示,“招商银行的成功上市,让国际投资者评判招行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银行,马蔚华行长,也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银行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