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两女争冠内地首富:25岁杨惠妍冲击49岁张茵
下一主题:戴相龙:从金融市长到百姓养老钱的看门人
返回列表 发帖

金融玫瑰:记央行前副行长吴晓灵

作为央行的第一副行长,吴晓灵一直致力于中国金融体系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她习惯于在各种场合旗帜鲜明、措词准确地阐述中央银行的考虑和做法,传递自己的观点,借以与社会各界增进了解和平滑政策。吴晓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央行工作,今年满60岁,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1月初传出消息,吴晓灵已到退休年龄并将正式卸任央行第一副行长的职务。
在百度搜索吴晓灵的名字,大多是她做为央行副行长的讲话,讲话内容里跃入眼中最多的字眼,大都是“准备金率、货币政策、证券市场”等宏观经济的词汇。她曾经被评为“2005年度全球最受关注的50位商界女性”之一。《华尔街日报》还特地为她作专辑,对她的总体评价是:“中国金融界最有影响力的女强人”。
在中国金融界吴晓灵可算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是目前中国金融领域最有影响的女性,在过去20年时间里,她参与了中国大多数金融改革。如今,她又肩负重任,与政治上频露头角的周小川共事,讲一口流利英语的周小川在海外获得了广泛知名度的同时,吴晓灵也成为国内的风云人物。在男性当道的金融界,吴晓灵没有充当“绿叶”而是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凤凰涅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对于吴晓灵来说也不例外,她经历跌宕起伏。与很多同龄人一样,吴晓灵在文革时期也曾下过乡,大家可能没想到,如果不是“四人帮”倒台,她早就该蹲在牢里了。因为她赶上了文革的末班车,被冠以高干子弟的帽子,逮捕令都发出来了,当时她在内蒙的包头,正在孕期。逮捕令下到包头的时候,那里的同志还比较讲人性,就对北京公安部的人说:“她快生孩子了,等生过孩子再抓吧”,就用这个理由把逮捕令暂时压了一下,就这么才让她躲过了这场浩劫,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后来,又在返城大潮中成为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第一批学生,毕业于1984年。强大的金融背景为她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毕业初期吴晓灵曾在北京的中国人民银行从事研究工作,后来先后担任了央行报纸《金融时报》的副总编辑及央行政策研究室主任职务。
1985年,她担任了中国央行金融研究所应用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从此开始了在央行的职业生涯。1993年,时任国家副总理的朱镕基兼任央行行长。据吴晓灵以前的同事称,她的勤奋、诚实和率直给朱镕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4年,朱镕基任命吴晓灵担任央行政策研究所主任,为即将进行的全面金融改革和立法出谋划策。1995年,吴晓灵被提升担任国务院外汇管理局副局长一职,之后又升任局长。1998年吴晓灵重返央行,担任央行上海分行行长,2001年4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周小川上任央行行长后,她的工作从主管研究调整到主管货币政策,自此,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在货币政策领域以前所未有的密度频频出招。 2003年4月,银监会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得以专注于货币政策,作为主管货币政策的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是“天降大任”的“女财神”。
20年来,这位现年58岁的央行副行长一直致力于中国金融体系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在199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中,作为外汇管理局局长的吴晓灵,因树立了外界对中国经济及货币的信心而获得了广泛认可。近几年,人民币汇率成为国际金融界的大事,作为主管货币政策的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再次成为风云人物。
俗话说:“祸从口出”,吴晓灵说:“我的成功得益于是敢于说话,我最大的挫折也来源于敢说话。在许多时候,我们女同志在说话方面可能不如男同志艺术。我这人说话就比较直。但我希望大家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也能讲究点艺术,你说得太快太直,甭管你的目的是多么的正确,有时候就容易被人误解,就容易得罪人,甚至在有些场合容易被一些小人利用”。
在她前进道路上,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不是只有一两次。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的声誉高于一切,特别是当人即将告别职业生涯之际。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坎坷,但职业操守能让人在追求成功时不迷失方向。
巾帼不让须眉
王小波说:“这世上有一股庸俗势力的大合唱,你如果妥协了,就沉沦了”。而吴晓灵似乎从来没有妥协过。她拥有他人难以企及的精彩人生,面对变化莫测的金融界,她应对自如。
“虽然目前我们国家在男女平等方面还可能存在不尽如人意处,比如在有些地方或单位,在选择女干部的时候,就可能还会存在这样那样让你说不出道不明的歧视。有些女同志工作可能很出色很努力,却也未能在待遇等方面得到相应的体现。对此,同志们心里有时会有些想法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吴晓灵平稳又坚定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她内心强大的力量。
“但我想给姐妹们一个忠告就是:别横着比,人比人会比死人。对于一些历史和文化积淀下来的东西,你想改变它也不容易。人生和历史比较起来不过是一场戏、一瞬间的事情,对地球的转动最多也就相当于1秒钟不到,要相信天下还是好人多,只要我尽了最大努力了,只要你做人是正直的,做工作是努力的,你就不怕。对于有些东西,我们没必要想得太多。想得越多越苦恼。我想告诉所有的央行姐妹们,对于我们每一个央行女职工或者女干部来说,把央行的事情做好了,把本职的工作做好了,就是对社会的一个大贡献”。
2004年4月末,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召开。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说,中国目前的确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增长也过快等问题,如不及时加以妥善处理,会给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之后,吴晓灵便发表了著名的“勿和央行博弈,大家同舟共济”的答记者问。
当有记者问到关于央行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吴晓灵委婉而严厉地说:“不要因为央行现在出手还比较温和,就想趁这个机会赶快‘干一把’(加紧投资),那会导致经济出现大的波动,造成今后的政策更加严厉”,“希望大家共同配合中央政府和央行做好宏观调控,同舟共济,这样会更有利于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一调控措施是善意的、温和的,希望各有关部门自觉控制,以免矛盾激化,导致央行采取大家不愿看到的更强硬措施。” 吴晓灵的这番刚柔相济的表述,引来会场内一片掌声,同时亦将该场研讨会推向了高潮。
宠辱不惊的淡定
2003年6月,以周小川为主席的新一届货币政策委员会成立,“懂宏观、通金融、学者型”的吴晓灵身在其中,媒体认为这是“央行在调整人力资源架构后,其货币政策同其它宏观经济政策之间协调性向好的方向转变的一个信号。”
吴晓灵是一位官员,这毋庸质疑,但在很多时候,她更是一位学者、专家。在很多改革话题的研讨会上,她经常发表重要观点,还出版了一些很有学术价值的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专著。
有句话说的好:“高处不胜寒”。“那些国际媒体对我的评价,或者叫荣誉吧。我个人是这样看的,这些荣誉的取得,首先是属于中国的,其次是属于央行的,最后才是属于我个人的。您想想,如果没有中国在世界上的这么高的国际地位,如果没有央行在国际金融方面那么大的影响力,如果不是国家把我放在央行副行长这一重要的位置上,我不可能有机会做出那些有影响的事情,别人也不可能对我有这样的评价,80%是中国的因素,20%才是自己的因素。如果说我个人对金融界也作出过一些应有的贡献的话,其实也就两件事,第一件是我从研究生部毕业后,一直在人民银行工作,20多年来参与了央行的所有的金融改革,上面的这些媒体的认可,也可以看成是对我20多年来勤勤恳恳工作的一种肯定吧。第二件是亚洲金融危机时,特别是在98年的外汇大检查中,我们在朱镕基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当时外汇局采取的措施比较得当,也比较及时,使一场可能爆发的金融危机得到了及时的化解和制止,因为央行在国家和社会上的特殊地位和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我又有幸在其中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作为一名央行女性,我感到自豪和骄傲。”吴晓灵面对头上的光环,从容淡定。
对于“两会”期间记者对她的围追堵截,为什么能那样平静地面对?她的看法是:“做人做事,只要有一颗平常心,就什么都不在话下了。人家追捧你也好,不理你也好,你都会觉得无所谓的了。”面对这个纷乱喧闹的世界,又经历那么多的世事变迁,吴晓灵已经锤炼出淡定自若的大家境界了。
履历
1994年,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主任
1995年,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
1998年4月,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1998年11月,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
2000年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2000年6月,任中国人民 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2001年4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两女争冠内地首富:25岁杨惠妍冲击49岁张茵
下一主题:戴相龙:从金融市长到百姓养老钱的看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