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792
- 帖子
- 224
- 主题
- 173
- 注册时间
- 2011-5-24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研究泡沫现象的查尔斯.金德尔柏格归纳过,一种新的金融工具加上足够的钱,就有了形成泡沫的两个必要条件。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股票加上充裕的资金,毫无疑问地验证了这个归纳。1993年潘虹主演的电影《股疯》,让我们在回忆那段激情的岁月时,有了音像的诠释。14年过去了,当年顶着烈日、排着长龙买股票的情景似乎已被慢慢淡忘。而今天证券公司、甚至银行里又排起了长龙,景象似曾相识。这次有了新的金融工具———基金。 热度骤升 2006年基金的良好表现,激发了投资者热情。理柏统计,中国开放式股票型、混合进取型基金全年累计涨幅为130.54%和124.74%。封闭式基金的平均市价回报率达到147.48%,年度市价回报第一的泰和达到240.28%。年初10000元的投资,到年底变成了34028元。盈利是惊人的。“做股票风险大,买基金能赚钱”,“基金经理是专业人士,选的股票放心”,“股票价格太高不敢买,买点基金吧”。买基金的财富故事正在口耳相传,基金身上笼罩的光环正在快速放大。 在去年增加1.5倍的基础上,今年一月基金开户数出现了爆发性增长。14个交易日就净增加144万户,增加了38.7%。与股票开户数相比,基金开户数还有增加十倍的潜力。资金正从各家各户、各种渠道通过排队的人群流向基金。基金管理规模很可能已突破1.1万亿元,而且还在迅速增加。基金公司因为流入资金太多,不得不在更高的价位上买入股票,成为推高股价的主力。减缓新基金发行审批速度也没能阻止投资者的热情。 风险何在 钱多不怕,怕的是投资者在购买前对基金风险没有足够认识。 “投资基金有多大风险?” 很多投资者会问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又不容易向投资者讲清楚,尤其是同事朋友每天都在基金上赚钱的时候。 到底买基金有多大风险?形象地说,买基金盈亏的可能跟股票指数盈亏的可能差不多。 基金能否持续战胜市场?专家管理是否可以超越指数表现?这是一个长久争论的话题。我更偏向基金盈亏的平均水平与市场基本类似。随着市场有效性的增加,基金要超越市场也越来越困难。其实去年股票型、进取型基金的平均涨幅与上证指数130.43%的涨幅相比基本持平,并未明显超越。 虽然是分散投资、虽然是专业管理,但基金的盈亏与股票指数的盈亏是差不多的。这就是买基金的风险收益水平。基金既没有稳定的利息,也并非很多投资者想象的那样低风险,尤其是目前市场热衷的股票型基金。股票涨时大家赚钱,股票跌时一样亏钱。 牢记教训 中国基金业的渗透率指标要达到亚洲平均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规模至少还可以增加5倍,发展潜力还非常巨大。 但爆发性增长往往带来行业发展的波动。面对资金大量涌入,在管理费收入大幅增加的同时,基金业要预防潜在的风险隐患,要考虑热情退潮后的应对。基金业已有过深刻的教训,2006年货币基金大赎回带来的后果更是一个近在眼前的案例。 潮起潮落,大浪淘沙。这一轮波动将真正确立行业龙头,真正拉开中国基金公司的差距。基金业与中国金融业一样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期。 应对之道 2007年的中国,金德尔柏格的两个必要条件又具备了。资金的充足比起上世纪90年代,尤更甚之。新的金融工具———基金正被光环笼罩。各路资金正通过基金,向股市汇聚。泡沫已难以避免了吗? 从媒体和中介机构来说,舆论导向非常重要。增加投资者对基金的认识,引导理性选择,降低市场的波动。从基金公司和销售渠道来说,需要向投资者更充分地揭示风险。尤其是现阶段,揭示风险比推销基金更重要。从投资者来说,需要主动了解多方面的基金投资知识。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基金以往业绩好是不够的,还应该对基金风险收益情况有个了解。面对市场和规模潜在的波动可能,基金公司提前设想好应对方案也是必要的。基金热是宏观流动性过剩的微观反映,单由基金行业来应对,未必足够。从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的大局来考虑,还需要更多的手段。 泡沫正在形成。是历史再度重演,还是能够从容应对?中国智慧又要经受检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