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基金新思维受益者 银河债券获准新年首发
下一主题:闯荡华尔街的中国女人:不懈拼搏让人生与众不同
返回列表 发帖

中银证券:另类归宿

与对中银基金的热切相比,中行对中银证券这家"孙公司"的态度则耐人寻味--至少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中银证券同样被寄予厚望。
  
而历史上,从时任中行副行长的周小川,到后来的行长刘明康,以及期间多位著名的金融业腕级人物(如现摩根斯坦利亚太区副主席吴长根、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高西庆、高盛高华证券董事长方风雷、三山投资合伙人李山,以及效力于各大国际投行的不少核心业务骨干),都曾为了"依托中行,建立中国人自己的世界一流投资银行"而不遗余力。
  
雄心不再?
  
由于内地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中行尽管心存"建立中国人自己的世界一流投资银行"的宏愿,却不得不远渡重洋,以伦敦为起点,继而借道香港,在许多眼下在中国金融界呼风唤雨的传奇人物前赴后继的努力之下,历时6年,才第一次接近"梦开始的地方"。
  
在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的前一天,中银证券获准成立,成为内地首家获得人民币普通股票(A股)综合类证券商牌照的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中行全资子公司中银国际持有其49%的股权。一年后,按照新的世贸组织规则,合资券商的外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33%。为了在没有绝对控股权的情况下保障对经营管理实际控制权,中银证券别出心裁地与几家发起人股东签署了管理合同,以49%股份获得了100%的管理权。据说,这一创举令后来的高盛高华大受启发。
  
但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在熊市中成立的中银证券,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乘风破浪"。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的中银证券,似乎已经不再有当年创业者们一往无前的勃勃雄心。
  
"商业银行内部对投行的看法和定位至关重要。"中银国际一位资深人士表示。
  
"中行A股上市,作为承销商的中信证券(600030)、国泰君安和银河证券可谓皆大欢喜,但无论是随后上市的中信银行(601998),还是蓄势待发的君安、银河,中银证券却都只能'冷眼旁观'。在这场原本可以'礼尚往来'的投行盛宴中,中银证券似乎完全被置之度外了。"一位资深投资银行家表示,银行系券商的最大优势在于股东资源和影响力,但中银证券这栋近水楼台,却偏偏只能"水中望月"。"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H股上市时,唯一一个非股东背景的承销商中银国际,却无缘其A股回归,恐怕不只是因为中行拒绝了平安此前希望成立合资保险公司的动议吧?"
  
"开车的人很重要,他掌握着方向、速度以及风险的控制。在投资银行这个不折不扣'以人为本'的行业里,有没有几个能够呼风唤雨的人物至关重要。但如今的中银证券,有什么大名鼎鼎而又富有进取意识的人物吗?"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去年一单原本毫无悬念落定中银证券的生意,就因为时任建行行长常振明亲自出面营销而功亏一篑。事后那位企业家表示,促使其改变决定的是自己"被常行长奉为贵宾"。而相比之下,中银证券在"贵宾营销"方面似乎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支持。
  
而在不少人看来,中银证券前后两任董事长的人选颇费思量。"此前的董事长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纪检干部,而现任董事长则是一位长于行政管理的中行曾经的后备干部。这种安排是不是投资银行的最优选择?"这样的观点,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时有耳闻。
  
厚此薄彼?
  
由于士气低落且激励机制距市场化深远,且经常在与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香港)合作时表现出"同工不同酬"现象,近期中银证券骨干员工流失严重。"去向基本是外资大行。"前述中银证券内部人士透露。
  
当被问及中行在证券和基金业务的发展方面是否有偏好时,中行新闻发言人断然否认。但从内部员工和旁观者的角度看,中行"厚此薄彼"的迹象却时有显现,而提升中银基金为"子公司"、维持中银证券"孙公司"地位的做法,似乎更加印证了这一论断。
  
分析人士认为,这或许与二者的性质不无关系。即使从国家政策层面看,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试点较早、开放程度较大的也是基金而非证券。迄今为止,除中银证券获得特批之外,其他几家银行都没有拿到A股执照。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因为从风险控制角度,基金公司较证券公司更为容易;且文化上的冲突相对较小。从激励机制上看,基金公司对薪酬的要求与投资银行也较为不同,后者强烈区别于商业银行的高薪,在世界范围内都常常使得二者水火不容。即使是花旗的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也冲突不断。"据我所知,尚未找到成功模式。"很多在商业银行旗下办过投资银行的权威人士都持同样看法。但最重要的是,由商业银行控股的投资银行,在内地还不被允许。
  
中银证券将何去何从?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基金新思维受益者 银河债券获准新年首发
下一主题:闯荡华尔街的中国女人:不懈拼搏让人生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