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785
- 帖子
- 270
- 主题
- 210
- 注册时间
- 2011-5-24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一位知情者对本刊记者谈起内蒙古伊泰集团(下称“伊泰集团”)的上市融资进展,“最近中金公司的一位投资经理,给伊泰集团写了一封邮件,对伊泰集团自己做出决定,引入中银国际来共同承担保荐承销业务,表示了不满。”
一山难容二虎,在投资银行领域也是如此。从上轮大牛市至今,在上市公司中经常看到“联合保荐”和“联合主承销”字样的出现。但是即便如此,由于利益驱使,同行之间的竞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亲密的共同承销。
因此,作为中国顶级券商的中金公司和中银,其间存在利益纠纷,这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中金与中银
“伊泰集团目前已经有一家上市公司,就是伊泰B(900948),但目前在B股市场根本无法满足公司的发展要求,因此伊泰集团也希望能够在更有影响力的市场上市。”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本刊记者听到了这样的消息。
目前的伊泰集团,规模已经非常惊人,资产达到了305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48位,在煤炭企业的排名中更是达到了第20位,是国务院在全国规划建设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骨干企业之一。
在中国内地,中金公司和另一家“豪门”券商中信证券,几乎垄断了大型央企项目资源。这样的项目,自然不会逃离中金公司的视野。“可以这么说,这个项目就是中金公司发掘的。”知情者透露,“而且在这个项目上,中金公司展开工作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因此,也不难理解,在伊泰集团引入中银国际的时候,中金公司会产生不满。
“就在这个时候,伊泰集团又引入了中银国际,让中金公司的项目团队非常不高兴。”上述知情者进一步谈到中金公司众所周知的业界地位,“仅仅A股上市的话,中金公司已经足够。之所以还要引进中银国际,是因为伊泰集团也在尝试H股上市。”
为什么H股上市需要中银国际的介入呢?
作为全球协调人和主承销商,过去几年里,中金公司在香港的业绩也值得称道,复星国际、中信银行、中国人寿、中煤能源、中国电信、工商银行以及招商银行,都是可圈可点的大项目。但是,伊泰集团的管理层却似乎更信赖中银国际的香港承销能力。
“中金公司在内地大项目的保荐和承销方面,有着统治性的优势。而近两年来,中银国际在A股市场的号召力远不如从前,IPO项目中也就兴业银行和金钼股份值得一提,其中金钼股份还是和中金公司联合主承销的,A股业绩显然比不上中金公司。”一位与中金公司以及中银国际都有过合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但是在香港,中银国际似乎还是有一些优势。中金香港则是从属于中金公司的子公司,经营上也主要是服务于中金的大型国企香港上市业务。而中银香港公司,则直接归中银国际控股领导,也就是和内地的中银国际属于同一级别。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成为了香港本地非常有实力的券商,不仅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就是在经纪业务和交易部门,中银香港的实力也是首屈一指的。让内地企业动心的是,中银香港不仅有着推动大型国企香港上市的能力,还参与过更多民营企业和香港本地企业上市的项目。”
因此,一些央企色彩比较弱的公司,比如伊泰集团,就可能会选择中银国际来承销其可能发行的H股。
中金公司对此必定很难接受。“中金项目组人员的强势是非常出名的。”在一次会议上,一位资深中介人士对记者谈起了他和中金公司的合作经历,“在遇到上市障碍时,中金公司很喜欢开项目协调会来提出解决方案。这并不奇怪,但相比其他券商的事先通知,中金公司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总是非常少。经常是通知了,马上就要求开会。”说到这里,这位老中介也摇了摇头,“谁让他们是大券商呢。”
尽管中介人士表达了对于中金公司的不满,但是谈到项目的发展,他还是认为问题不大,“应该说从项目人员来看,或多或少还是会有些冲突,毕竟利益相关。但是,中金公司和中银国际的上层关系还是不错的。两家公司都在高层中有着深厚的人脉,不可能为了项目发生多大的争执。”
而且,伊泰集团如果能够上市,是一个能够为投行带来丰厚收益的好项目,即使被分走一杯羹,也能让中金公司大赚一笔。
伊泰集团项目优良
伊泰集团曾经是第一家B股上市的煤炭公司,但是相比于其他沉浮于B股市场的兄弟姐妹,伊泰集团可以算是为数不多的优质公司。
首先来看大环境,伊泰集团所处的内蒙古煤炭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2009年第一季度,内蒙古的煤炭产量达到1.298亿吨,同比增长接近30%,原煤产量和增速首次超越山西,居中国第一,此后直到2008年8月,内蒙古一直处于排名第一的位置。
严格来说,山西作为中国煤炭第一大省的地位,短期内仍改变不了。而山西之所以在2009年表现低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山西正在加快推动轰轰烈烈的资源整合运动,造成大量小煤矿处于停产状态,产能得不到完全释放。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的相关人士表示,或许近期内蒙古的煤炭产量超过山西具有偶然性,但是从煤炭储量来看,内蒙古确实比山西更为丰富,从长远看,产量超过山西是必然的。
在业内的一致看好中,内蒙古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未来中国最重要的战略能源基地”。而内蒙古煤炭行业的崛起,甚至可能改变中国的能源版图,而伊泰集团,就站在这峰尖浪头上。翻开伊泰B2009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可以看到这家公司上半年共生产原煤1169.67万吨,同比增长50.5%。煤炭销量的增长,伴随着煤价的回暖,也自然推动了伊泰B的增长,上半年,它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49.80亿元,同比增长50.14%;实现净利润12.52亿元,同比增长48.7%。
可以说,伊泰集团上市融资,正是大势所趋,更何况,伊泰集团还处于高速扩张之中。
10月10日,上市公司广州控股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子公司广州珠江电力燃料有限公司近日与中煤能源伊泰集团分别签订了中长期煤炭供需协议。不难发现,伊泰集团占领市场的势头已经席卷到珠三角地区。如果细细推敲协议的话,就会发现在2010至2014年,中煤能源提供的煤炭为480万吨,而伊泰集团则将提供740万吨,并根据生产和需求情况每年供需数量在±10%的范围内调整,在实际执行中均衡兑现。也就是说,在这笔交易里,最重要的供应商还是伊泰集团。
除了原煤生产业务外,伊泰集团也开始了延伸业务线的努力。3月27日,伊泰B投资的煤制油合成装置顺利产出合格油品,公司预计12月份就可能实现平稳运行。
近期,伊泰B还公布了两项投资方案,其中伊泰B控股96%的子公司内蒙古伊泰准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增建准东铁路二线,项目总投资22.63亿元。另外,伊泰B决定投资酒店业,将设立五星级的伯豪瑞廷酒店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的注册资本达到了12亿元。
随着国际能源价格日益紧俏,煤炭企业现在上市,是个绝佳的机会,而且伊泰集团也在努力寻找着自身发展的亮点。
从选择承销机构的角度来看,无论中金公司还是中银国际,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两者携手,可能更好,因为就在2008年,中金公司和中银国际还曾经联手将中国的煤炭巨头——中煤能源,送上了资本市场。
但是对于上市工作来说,企业的业绩并不是充要条件,无论在香港还是在内地,监管机构和交易所都会对一些基本的问题提出要求,比如最基本的独立性,保证企业在上市之后能够持续经营。
“无论在香港还是在内地,企业资产的独立性,以及资产取得方式不存在瑕疵,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一位在资本市场从业超过15年的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
据本刊记者了解,伊泰集团也有瑕疵,其计划上市资产的土地所有权和取得方式存在问题。也就是说,伊泰集团所获得的土地并不是完全合乎法规要求。在A股上市,土地的取得可以说就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而即使是发行H股,也无法回避中国证监会这一关。因此,伊泰集团能否确保上市,还存在疑问。
但是,从业内人士的角度出发,伊泰集团走出B股,实现在A股或者H股市场的首次公开发行,是值得期待的一件事情。因此,这可能还牵涉到多年悬而未决的B股市场未来发展问题。
探索B股解决之路
伊泰集团欲逃离B股的背后,涉及B股的巨大历史遗留问题。
B股,又被称为境内上市外资股,创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境外投资者对于中国股票的需求。但是,名为中国资产的B股,早已经失去了投资者的追捧。作为第一家完成B股上市的公司,伊泰集团当年也曾引以为豪,但是在经历了B股市场的沉浮之后,现在想必也是感慨万千。
在目前环境下,外资机构购买中国股票,依然要通过严格审批的QFII制度。获得有限的额度完成投资。理论上说,不受任何限制,可以直接以外币(美元或者港币)投资的B股应该是很好的替代选择。
但事实并非如此,从现在B股可怜的交易量就能够看出,境内外投资者都早已对它失去了信心,平均50%以上的A-B股折价率已经能够很好显示,投资者宁愿买价格更高的A股,也不愿意去买价格便宜,但是前途未卜的B股。
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B股市场的融资功能已基本消失了。从历史数据来看,B股市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融资和再融资的案例了,最近一次融资的B股公司,是2000年10月首发上市的雷伊B股(200168),距今距离已经有9年之久。伊泰集团作为一家B股上市公司,依然愿意花大力气转投A股或者H股的怀抱,这也说明了B股市场的无奈。
因此,B股市场的老化和多数B股公司的业绩不佳就制约了该市场的发展。同时,QFII制度的实施和大量国企赴H股上市,也给了境外投资者更多的选择。这样一来,B股的改革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问题在于,这一改革涉及到制度变革,更关系到B股市场的存废,提出合理有效,并且能够被投资者接受的方案,并不容易。
最普遍的说法,就是B股转A股,两个市场合并。因为H股市场的兴起,以及越来越多中国公司海外上市,让B股的存在失去了意义。而且,如果B股能够转为A股,也让投资者找到了跨市场套利的机会。对于那些同时发行A股和B股的公司来说,就相当于允许投资者用很低的价格买入B股(因为B股较A股,平均存在超过50%的折价),然后转化为价格较高的A股,投资者怎能不欣喜若狂。因此当市场上传出这个消息的时候,B股市场一度陷入狂涨。
但是,这样做谈何容易,其最大的障碍就是,A股和B股的交易货币都不统一。实施A、B股合并的前提,只能是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但是由于人民币尚无法自由兑换,因此中国政府不可能接受B股市场的整体转换。
于是,在2007年,另一个声音开始浮出水面,那就是B股转化为H股。因为H股是通过港币,与B股之间的转换更为容易。深圳B股本身就是用港币交易,而香港实行的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也让上海B股更容易通过美元,转化为H股。
2008年6月,晨鸣纸业在香港挂牌交易,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同时发行A股、B股和H股的公司,这也给当时的投资者很大的遐想空间,道理很简单,转化不成价格最高的A股,转化为H股,也能享受很大的套利啊。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主管薛澜当时就认为,B股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发行H股后回购B股,在保持股本不变的前提下,完成交易市场转换。
但是,这个念头最后也还是不了了之了。
“我所在机构当时就参与了晨鸣纸业的H股发行,这单生意对于我们来说完全就是赔本生意。我们当时参与该项目主要就是出于它的创新性。尽管最后证监会还给我们颁奖了,但是最后没有看到B-H转换通道的打开,还是挺遗憾的。”一位曾经参与晨鸣纸业上市的中介机构成员谈到这里时,轻轻叹了一口气,“当时也都已经做好了方案,但最后还是没有实行。”
这也不难理解,如果打开B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来看,可以说绝大多数B股上市公司都经营得比较糟糕,根本无法达到H股的上市要求。因此,伊泰集团B如果能够继晨鸣纸业之后,再次走上H股发行道路,这也是为更多B股上市公司探索未来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