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11月实体经济显示加速迹象
下一主题:应该向“风投教父”学习什么
返回列表 发帖

2011年投资策略报告之宏观篇(4):过剩流动性

2009年过度流动性释放后,廉价货币的恶果继房地产泡沫在通胀爆发。2011年是货币政策转向实质紧缩,着手处理廉价货币后果的关键年,也是探寻过剩流动性终结方案的起始年。

过渡期是减杠杆过程,M2/GDP在2012年至近1.95的峰顶后缓降。经济的自发紧缩来自天量信贷之后的自然回落,和外汇占款中长期增速趋缓,特别是后者带来银行体系流动性来源的根本改观,中国的货币运行体系重建,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

流动性的释放已创新高,冲击力从量上将逐步减弱,而结构性流动性过剩凸显:外汇占款提供的流动性由企业向居民再配置,进而在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再配置;伴随财富集中的居民流动性集中,高收入者运用了更高的杠杆实现集中,存量流动性的逐利性提高,稳定性削弱。

2011年,政策收紧强于和先于流动性的自发收紧。上半年压力尤大,数量和价格工具或交替使用。监管层与银行的冲突加剧,在信贷规模和节奏、其他信用创造和运用渠道、信贷风险等方面的博弈贯穿全年。

热钱流入为标志的外部冲击不能对冲国内流动性收紧,M2增速回落到16.5%左右。人民币升值幅度或加快到5%,但大幅升值绝无可能。热钱流入增多概率大,但不会决定政策和市场的方向。资金外流风险尚小。

增量收紧,存量过剩依旧。回收居民流动性通过房地产、股市和实体经济三渠道。2011年,房地产角色从创造流动性向回收流动性转变,投机功能继续走弱;资本市场回收流动性增强,一级市场融资增长;实体经济回收流动性需要制度变革,见效较慢,而以通胀成常态“被回收”。宏观和货币政策开始重视各市场的“互补”或“替代”关系,对流动性的吸收速度及吸收能力。

流动性源头在银行体系,银行期待二次改革。2011年或是银行业集体谈判的一年。启动金融改革,而不是低估值才能真正启动大盘蓝筹。银行业去除病灶,强健筋骨,才能为中周期的繁荣做好准备。

在过渡期,一个妥协性的制度安排是新的二元体制:居民收入分化通过房地产的二元结构实现流动性再配置;金融市场的二元结构,以解决流动性配给和结构性过剩并存的悖论。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11月实体经济显示加速迹象
下一主题:应该向“风投教父”学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