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现状,问题与对策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安全经营的要求。存款人均希望银行拥有充足的资本,使它们的债权保障程度得以维护;社会公众及金融管理当局也要求银行资本充足,以防止银行冒险经营,保证金融稳定地发展;从银行自身管理要求而言,保持充分的资本是其安全经营、稳定发展的前提。
根据《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的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总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而且要求核心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4%。银行总资本有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类。核心资本包括普通股、不可收回的优先股、资本盈余、留存收益、可转换的资本债券、各种补偿准备金。附属资本包括贷款呆账准备、坏账准备、投资风险准备和五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
我国中国银行自2008年至2010年以来的资本充足率如下:2008年:核心资本充足率:10.81%、资本充足率:13.43%;2009年:核心资本充足率:9.07%、资本充足率:11.14%;2010年:核心资本充足率:10.09%、资本充足率:12.58%。根据《巴塞尔协议》,从静态来说,从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里,中国银行每年的资本充足率都符合规定,整体上说经营还是不错的,是个业绩比较好的商业银行。而从动态来说,中国银行在自2008年至2010年三年中的资本充足率处于波动状态,资本充足率在2008年至2009年中处于下降状态,在2009年至2010年中处于上升状态。
如何应对中国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下降及上升,我们可以从分子对策和分母对策的角度来分析。
一、分子对策
“分子对策”是针对《巴塞尔协议》中资本计算方法,尽量地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总量,改善和优化资本结构。
1、内源资本策略
在银行增加利润留存而不影响股价的前提下,这种内源资本来源是银行充实资本金的第一选择。然而,通过内源资本充足资本金的做法必然减少股利分配,这有可能造成股价下跌,导致银行实际资本价值受损。从筹资成本而言,内源资本又不失为一种低成本的补充银行资本的方式。
2、外源资本策略
对核心资本不足的银行来说,一般通过发行新股方式来增加资本,同时应充分考虑这种方式的可得性、能否为将来进一步筹集资本提供灵活性以及所造成的金融后果。事实上,优先股已成为大银行所常用的外源资本的来源。
二、分母对策
分母对策在于优化资产结构,尽量降低风险权数高的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同时加强表外业务管理,尽可能选择转换系数较小及相应风险权数小的表外资产。因此,分母对策的重点是减少资产规模,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额,从而提高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重。
1、压缩银行的资产规模
资产规模越大,其对银行资本的需求越强。对一些银行资本不足的银行则可以通过销售一部分高风险或有问题或市价水平较高的金融资产,以减少银行资产规模,相应就提高了资本对资产的比率。
2、调整资产结构
资产结构调整空间较大的部分在于证券投资于贷款资产上。由此减少高风险资产的比重,或者增加低风险资产的比重,而提高资本充足率,以达到期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