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中粮屯河:再融资注入资产存争议
下一主题:八一钢铁:区域优势发力 钢铁股的B-52
返回列表 发帖

光明乳业:重回常温奶 毛利率下滑成为必然


现价:7.98 涨跌:0.20 涨幅:2.57% 总手:84568 金额(万):6700 换手率:0.81%
查询该股行情  进入光明乳业吧  光明乳业最新资讯  资金流向  光明乳业买卖点

  5月24日,光明乳业(600597)(600597.SH)研发生产的中国首款长效酸奶莫斯利安正式摘取Monde Selection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大奖,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获得此荣誉,根据光明规划,莫斯利安未来2~3年内将要冲至年销量10亿元级,所占酸奶市场份额将由当前的5%上升至10%~20%。
  在欲借酸奶加强常温奶市场的同时,光明占据上海市场八成份额的巴氏鲜奶却正在受到乳业老大蒙牛的蚕食。蒙牛副总裁赵远花6月2日对《投资者报》表示,公司现代牧场巴氏奶已经在上海具有冷链的地方销售。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高级分析师陈联芳表示,上海市场作为乳企的“兵家必争”之地,蒙牛、伊利、三元均对其虎视眈眈,只是鉴于光明的影响力较大及当地消费习惯所致,没能成功侵食市场。
  巴氏鲜奶受蒙牛威胁
  相对于常温奶20%左右的毛利率,巴氏奶毛利率在40%左右,而国外巴氏奶价格普遍为常温奶的两倍。东方证券认为,未来巴氏奶有较大的提价空间,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由于蒙牛和伊利长久以来主营产品是常温奶,受冷链建设薄弱及运输半径所限,二者在上海的鲜奶销售始终未能打开局面。
  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投资者报》,未来巴氏鲜奶会逐渐占据乳品销售的上风,蒙牛借助现代牧业大规模建设奶源基地,正是看到这个市场前景。
  王丁棉表示,蒙牛现代牧业巴氏奶最初是以低于光明的价格,通过上海星级酒店渠道试水上海市场,在试水近一年后,蒙牛现代牧业巴氏奶开始进入上海大型卖场和连锁超市,并与光明一样,在上海本地开展送奶上门。
  现代牧场巴氏奶目前只有950毫升“屋脊型”基础牛奶和“纸瓶型”珍品牛奶包装,竞争对象是光明980毫升“屋脊型”纸盒包装和光明致优以及光明优倍。
  记者通过拨打光明和蒙牛上海客服电话和查询资料得知,蒙牛现代牧场一周送货上门一到两次,950毫升包装的现代牧场珍品价格为每盒15元,950毫升基础系列价格为每盒9.5元;光明致优980毫升价格为每盒22.3元,光明优倍980毫升价格为每盒14.4元,光明980毫升普通包装的巴氏鲜奶为每盒9.9元,光明产品的送货上门次数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来确定。
  蒙牛的巴氏奶是随着与蒙牛集团颇有渊源的马鞍山现代牧业而生的,现在供应华东地区的巴氏奶,均来自此奶源基地。
  根据现代牧业招股书显示,现代牧业前身是领先牧业,由蒙牛原副董事长邓九强等前高管及其亲属等13名自然人和蒙牛马鞍山公司于2005年9月创办。
  尽管马鞍山公司现在持有现代牧业已经被稀释了,但互相依存度仍然非常高。2008、2009年和2010年度,对蒙牛集团的销售占现代牧业达98.9%、99.6%及97.6%。现代牧业占蒙牛乳业原奶供应的5%。
  双方还签下了一份长期承购合约,蒙牛允许现代牧业把不超过30%的原料奶售与第三方,但不得卖给除蒙牛外另外两家市场份额最大的竞争对手,这里指的是伊利和光明。
  此外,与光明奶源地相比,蒙牛马鞍山生产基地尽管占地费用和人工成本较低,但马鞍山距上海300多公里,货车运输时间超过4小时,随着油价上涨以及高昂过路费,决定了蒙牛的生产成本要高于光明。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华东市场来说,目前蒙牛对光明的影响还很有限,主要受限于冷链建设及运输成本,但未来蒙牛通过打高端牌,加上冷链建设进一步完善,光明巴氏奶的优势还能否继续保持将很难断言。
  寄望于酸奶抢市场
  “低端白奶拼的是成本,高端奶拼的就是差异化。”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曾表示,光明“做强常温”的阶段性目标是做到在全国占20%左右的份额。
  尽管十年前错失了常温奶的发展良机,但现在光明正在借常温酸奶准备重拾龙头态势。
  实际上,对于布局全国,光明早于伊利和蒙牛,但2003~2007年,“聚焦新鲜”的战略让光明错过了常温奶市场爆发和全国扩张的黄金时期,被蒙牛和伊利远远甩在后面。
  2007年郭本恒上任后情况发生转变,将发展战略调整为“聚焦乳业、做强新鲜、突破常温、实现百亿”。从此光明大力发展常温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0 年光明主营业务收入95.72亿元,公司的收入构成中常温奶占比40%左右,巴氏奶占比16%,酸奶占比27%。然而,与伊利和蒙牛相比,公司的常温奶收入占比依然较低。2010年蒙牛和伊利的收入构成中,常温奶占比约为60%。
  光明乳业公共事业部张女士对《投资者报》表示,光明看好莫斯利安未来的销量。据光明副总裁、常温事业部总经理梁永平此前透露,莫斯利安2011年一季度单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33%。
  目前中国酸奶消费量约占纯奶消费量的15%,而欧洲已经达到40%以上。根据欧睿信息咨询公司数据显示,中国酸奶市场总量约为130 亿元人民币,2010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这是多家乳企将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移至酸奶阵列的主要原因。
  蒙牛2010年收购了华北区域最大的酸奶企业君乐宝,伊利最近公布的再融资预案中也特别提及酸奶的募投项目。赵远花表示,自从收购了君乐宝后,蒙牛的酸奶产量和销量已迅速得到提升。
  毛利必然下滑
  未来中国酸奶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作为排在中国乳企前两名的蒙牛和伊利来说,未来在酸奶产品方面的投入可能会持续加大。尽管光明想把莫斯利安常温酸奶当成自己的未来发展的“蓝海”,但光明除了华东市场外,其余市场优势并不明显。
  不过,从蒙牛和伊利近来的动态上看,两者均在大力发展非常温奶项目,光明回过头来走蒙牛和伊利老路,未来发展空间相对有限。
  在海通证券(600837)分析师赵勇看来,相比常温奶,巴氏奶的加工工艺更少,保留了绝大部分营养价值,并且产品包装价格相对低廉。因此,从消费升级的角度考虑,巴氏奶才应该是消费者的首选。
  对比国外液态乳消费市场,全球200多个国家中90%都以巴氏奶为主,仅有10%的国家以常温奶为主。在欧美和饮食文化与中国类似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巴氏奶的消费占比都在80%以上,而中国大陆还不到30%。
  相比蒙牛和伊利,光明一直维持较高的毛利水平,这是由于公司的新鲜奶比例较高,以及直销渠道占比较多,但现在这种模式正在被改变,随着常温奶销量的上涨,毛利下滑已成必然。
  对于光明的发展战略,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应全力发展常温奶市场的时候,光明错过了;当市场转向的时候,其又牺牲高毛利产品巴氏奶的优势,全力拼常温奶或将得不偿失。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中粮屯河:再融资注入资产存争议
下一主题:八一钢铁:区域优势发力 钢铁股的B-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