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人民币(中国元)成为世界货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趋势
下一主题:解除资源魔咒 乔治·索罗斯(05-04-04)
返回列表 发帖

南方证券终于退场 建银证券有望新鲜出炉

4月29日,南方证券被正式宣布关闭。从2004年1月2日算起,为时16个月的南方证券行政接管终于划上句号。消息人士表示,南方证券证券类与非证券类资产将以公开竞标的方式分别进行处置,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建银投资”)有望接手证券类资产,并在此基础上成立新的证券公司。

自4月下旬开始,工作人员仔细清点着南方证券的电脑、文件、合同等重要物件,为即将到来的移交做准备。“这回是动真格的了。”南方证券一位员工说。

市场化处置

“相关部门已制定了接管机构候选名单,最终入选将以竞标方式确定。如果不出意外,建银投资将接手南方证券的投行、经纪、资产管理、研究所、国际业务等证券类资产,并以此为基础成立新的证券公司。”知情人士透露。

对于南方资产的处置,“确实有很多券商在谈,不过上次国信接手大鹏投行只花了2000多万,但南方这次要价实在太高,没有一家券商有能力承受。”一家券商负责人表示,他没有透露要价到底多高,但根据证监会、央行和深圳市政府之间曾达成的意见,如果南方证券重组成功,78亿元央行再贷款将最终由重组方承担。

“78亿元央行再贷款啊,国内有几家机构能出得起这个价呢?所以虽然是公开竞标,但建银投资其实是没有对手的,不出意外的话就是它了。”南方证券研究所一位人士认为。

南方证券的重组历经曲折,有关人士表示,一直以来,财政部、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以及深圳市政府之间反复讨论南方证券的重组方案,各方意见很难达成统一。分歧的焦点之一在于,是否以市场化原则进行处置,进而促进券商退出机制的建立。今年以来,形势逐渐明朗,证监会对大鹏证券的处置就是实施托管、审计、清算一体化模式,已经初步体现了市场化的原则。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关门清算、追究责任”已成为管理层处置接管券商的根本态度。

南方证券不断扩大的窟窿也成为处置方案加速出笼的催化剂。2004年6月底,南方证券行政接管小组向证监会、央行和深圳市政府等有关部门上报了关于南方证券资产情况的报告,清查结果显示,南方证券挪用个人保证金部分超过80亿元,机构债务120亿元。“但就在接管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南方证券的不良资产又增加了40个亿。”参与清查工作的一位人士说。

“这一年多时间里光哈药、哈飞的市值损失可能就有20多个亿,去年包销帝贤B(资讯 行情 论坛)花了好几个亿,因为担保又被深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扣了1.5亿资金,再加上机构债务的利息,可能确实有40个亿。”南方证券内部人士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由于建银投资准备承担78亿央行再贷款,120亿元的机构债务只能从非证券类资产处置中想办法。这部分资产主要集中在华晟达投资有限公司旗下。

知情人士称,南方证券历年来的实业投资保守估计在50亿元以上,“但这部分资产现在还有多少在名下很难说,剩下的也大部分都被抵押了,最终清算变卖的价钱不好说。”

据悉,对债务的偿付工作将严格按照去年10月的规定执行,机构债务?包括个人以公司名义开设账户的?政府不予偿付,而由机构客户参与清算,以市场化方式解决。

TOP

建银证券?

“正因为建银投资是一个投资公司,除持有建行股份10%股权之外,没有直接经营的银行资产,不存在此前类似国开行那样的混业经营的问题,所以接手很顺利。”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另有观点认为,由于南方证券的保证金是由建行托管,央行的78亿再贷款也全部存在建行,建银投资最后接手南方或许与之有关。

据悉,南方证券关闭后,建银投资将重新注册成立建银证券(暂名)。处置方案公布后,接管小组还将工作一段时间,建银投资稍后派出新公司的董事长和总裁,接管小组部分成员将进入未来的建银证券工作。另外,建银投资并不准备全部接收非业务部门如办公室、各地分公司等部门的员工,但据证监局人士表示,将会对这些员工有一个较好的安排方案。

建银投资下一步准备将南方证券现有一些营业部等资产出售给其他证券公司,目前国信、招商、中信等券商都在参与谈判。

不过建银投资方面目前拒绝接受媒体采访。

值得注意的是,建银投资在与建行股份公司分立时就已经承接了原建设银行持有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43.35%的股份,是这家著名合资投行的第一大股东。4月6日,建银投资正式委派董事长汪建熙兼任中金公司董事长。中金公司与南方证券的关系给人以想象空间。

种种迹象表明,中金公司在国内投行的地位正受到严重威胁,汪建熙曾表示:“这个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只要定位比较宽,开展全面性的业务,市场空间是足够的,容纳得下一批第一流的投行和证券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接手南方证券恰好为汪建熙的话提供了一个注脚。南方证券的投行业务在国内证券业有相当地位,是南方证券最优质的资产。据称,新的建银证券将与中金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优势互补。

TOP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人民币(中国元)成为世界货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趋势
下一主题:解除资源魔咒 乔治·索罗斯(05-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