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工作为何不如意?职涯规划是关键!
下一主题: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五步法
返回列表 发帖

你也在8小时之外工作?

“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已经离职场越来越远,在这个时间和空间概念越来越模糊的现代社会,加班加点已经成了职场的潜规则,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工作观。不加班,意味着你不够敬业,不够充实,尤其在一些职业中,8小时已经是名存实亡,他们的工作状态就像随时绷紧的弦,他们的脑子里永远有“下一个”意识,8小时工作制,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梦。 


脑袋处于24小时“工作状态” 

自述:逍遥人(某报纸专栏记者) 


每天睡到自然醒,上下班时间全由自己控制,即使工作,也可以在自家的电脑上码好字,发个Email就可以了事——很多朋友常常羡慕我这样的工作状态,在他们看来,记者就是自由职业者,完全不受工作束缚。其实,我反倒羡慕他们得要死——不用搜刮肚肠炮制独家新闻,不用担心半夜被编辑电话打醒采访突发新闻,不用在别人都在睡觉的时候,半夜坐在电脑前码字——只要敲过5点,就可以什么工作都不想,过自己的日子。 

半夜“扒分”,上MSN一看,那些在线上且状态“Busy”的哥们,基本都是同行,大家都自嘲性地打声招呼,“Hi,写稿哪?”“是啊,你也一样啊。”好不容易完事了,半路上编辑还杀了一个电话,“你那稿子要改,快回来!”没办法,只好乖乖回报社。 

没有时间限制,等于24小时工作。从来没觉得我的脑袋有一天休息过,随时处于“工作时间”。即使是今天的稿子写完了,还得想明天写什么,后天写什么,甚至得考虑,马上“五一”了,该找些什么跟节日有关的新闻。都有职业病,不管什么时候,看到一个事,就得在脑子里过一过,能不能做个稿子,典型强迫症状。如果有天发现没什么好想了,就紧张得要命,老是挂念着明天该干点啥,晚上做梦时也想,这个专题该怎么怎么做,提心吊胆,这就是记者的心理写照。 做记者就是这样,看似潇洒,事实上劳心劳力。就算想偷懒,每天一个编前会放在那,再怎么着,也得想点东西交差,说实话,哪有那么多新闻可以写,说穿了,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如果有一天做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安心睡个大觉,才是乐事。 

TOP

没那个体力,别进这一行 


自述:高汉(广告设计公司老总、前4A公司创意总监) 


说到工作强度,恐怕广告业是出了名的,通宵加班是家常便饭,花几个月做一个案子,连着几天不眠不休,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没这个体力就别来做广告这一行。现在自己开公司,这种日子少了很多,不过回过头想想,叫我再回到以前4A公司里那种“生不如死”的生活,恐怕已经没那个勇气了。 

那时拿了个大单子,做一个服装产品的整体策划,从品牌名称、产品设计到产品手册,选模特、做展台,都要我们一手操办。一堆人就围着忙,做调研,客户催得急,下个月就要上展会,我们就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这还不算,哪个广告公司不是几个单子一起做?那时,真是每天晚上都没觉睡,一个人倒下了,另一个接上去,大家轮流值班做案子,什么忙啊累啊,都已经麻木了,心里就一个“急”字,只想着赶在 

Deadline前交差。东西做出来了,拿到客户那里,被“枪毙” 

的事是十有八九。一边骂客户不懂行,一边只能拿回去返工,几天时间要重新来一遍,这才是最痛苦的事情,说到底,创意总监这个名头,听起来好听,其实都是“打工”的,都一样,看客户的脸色做事情。 

做了快10年广告,其中也有挺不住的时候,有段时间,实在承受不了压力,就跑到IT公司里呆了一阵,歇了一年还是回来了。毕竟做广告接触面广,有意思,想着想着,还是回老本行,时间做久了,也不像当初那么辛苦,很多事可以交给下面做。 

不过,对那些刚进这个行业的人,我想给几句建议,没那个心理准备,还是别进这一行,别想着这行赚钱多,你的付出,完全超过你赚的那些钱。 

TOP

不光用脑力,还得拼体力 


自述:Lily(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早就听说“四大”不是人待的地方,工作特别辛苦,尤其是审计。但是大四那年,最先听的宣讲会就是“四大”的,而PWC宣讲会做得感觉很好,听得大伙是群情激昂,我也是其中之一。工作比较难找的今天,能进“四大”也是不错的选择。所以当PWC给我Offer时,犹豫一下还是决定去了。 

进去后才知道真是苦。“男人当牲口用,女人当男人用”决不是妄言。工作才1年多,基本上是全国各地跑。这个月在沈阳,下个月就在广州了。如果能去杭州、南京这样的地方都觉得不像出差。我是上海人还算好,一些外地同学进“四大”后,租的房基本上都住不上几天。 

一旦手上有项目,那么加班就如同呼吸一样必不可少。那次在杭州做项目,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一组人待在酒店整理数据,出报告,整整2天1夜没出房间。同项目小组的一个杭州女孩连打个电话回去的时间都没有,虽然酒店离她家不远,双休日也没机会回去看一下。 

还有一次刚做完一个外地项目,才回上海又进了本地项目组。还没喘过气,累得头昏眼花,不幸造成一些数据错误,刚做完的分析得从头再来。找了很久也没发现错在哪里,人又困得不行,郁闷得就哭了。Manager看到了,拍拍我的肩膀以示安慰。师姐告诉我,用哭发泄在“四大”不稀奇。所以,别人看着挺风光,小白领,其实干的活不光是脑力,还得拼体力。 

加班多,使得“四大”里的女孩分成两种,一种是越来越瘦,一种是越来越胖。前者因为做事没做完就一直不吃东西,后一种则是一加班就拼命吃,夜宵可是最容易让人发胖的。 

虽然收入不错,但是加班费是没有的。那些钱其实全是赔上青春、拼命工作挣回来的。现在人看“四大”也比过去理智了,不再盲目崇拜。“四大”的女孩子还经常被讽刺,钱挣得多却没时间花。 

大部分人都不会在“四大”待很久。因为做到Partner的能有几个?这种高压高强度的工作倒是给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大部分跳槽的人,到新单位都会发现,工作很轻松,周围的人办事效率很低。这或许也是“四大”这么折磨人却依旧吸引大批大学毕业生的原因吧。 

TOP

我早就没了加班的概念 

自述:Bobby(软件工程师)

加班?我早就没加班这个概念了。连续一个月没一天休息都不会大惊小怪,因为几乎每个软件工程师都有这种经历。我们公司是做金融软件系统的,主要客户就是邮政,我们承接他们的储蓄系统、中间业务以及相关系统。 

邮政的储蓄业务在中国小城市、城镇非常发达。在那里邮政的储蓄所绝对比城市的 

ATM机多。所以,我们出差跑的也都是中小城市、城镇。我经常出差的地方就是江浙一带的小城市、城镇。在那些地方做项目很辛苦,因为地方多,人少,所以一般是1-2人一组,这样责任就很大,压力自然就来了。二来,那些地区的客户计算机水平不能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相比,给他们调试、测试、讲解就格外费劲。虽然老板或者客户没有明确规定项目完成的时间,但我们也得赶,因为后面一大堆活等着你,不赶不行。 

那次我在浙江金华上系统,一个人忙了一个星期,没日没夜,每天睡觉不超过5个小时。最后测试的时候,头脑已经有点稀里糊涂了,发现系统有点问题。我吓得一身冷汗,最终找到错误原因,我把一个项目操作删除了。真是万幸测试时就发现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至少造成的损失是我承担不了的。以后再一个人做项目时,我真是神经绷到极致,生怕出错。 

公司不少软件工程师,一旦项目结束就到酒吧发泄,压力实在太大。而这时特别容易喝醉,稍微一喝就醉了。不是酒量不行,是身体状态不好,且项目一结束,绷紧的弦一下松了。 

做IT这一行的实在太累,吃的也是青春饭。我认识一个招商银行信息中心的软件工程师,干了一年跳槽了,就是太累。一年365天,她说她起码工作355天,总共休息不超过10天。女孩子这么干下去,老得太快。我一个大学同学毕业进了一家通讯公司,做技术支持,相对售后服务工程师,加班加得也是累得不行。客户一旦设备出问题就拿他们出气,甚至关在机房,不处理好不让出来。他也是郁闷得不行。因为我们的工作时间都是别人休息的时候、别人工作的时候,程序也好、设备也好都要运作。 

8小时外,不为工作所累 

TOP

用福利补偿,关心减压 


上海期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 童华 


IT工程师们的工作真的非常辛苦。公司一定要对他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怀。首先,公司应该提供额外的福利,用制度上的倾斜弥补员工为加班而受到的损失。如,加班的日子,公司提供免费的晚餐、点心,晚上回家的打车车费报销等。还可以帮员工提供一些健身保健方面的福利,如在健身会所办健身卡,定期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打球、游泳。有条件的公司还可以抽空分批组织一些短途旅游以缓解员工的压力。休息不够是加班带来的直接后果。适当地增加工程师们的休假,提供他们调休,也能帮助他们自我调节。 

对IT工程师来说,都是以项目为任务,加班是寻常事不计加班费,所以公司应该提高他们的基本工资额度,把工资的一部分算作加班费。但钱的作用永远是不够的。公司的领导还应该在精神上给予这些IT工程师足够的鼓励、支持,这样他们加班也觉得加得值,不会过于焦虑,压力不会太大。 

领导的关心体现在方方面面。搞IT的人,大部分思想比较单纯,有时候你只要拍拍他的肩,赞扬他几句,他就会很感动,觉得公司看到他的辛苦,心里感觉会很好。公司的高层应尽可能多关注员工,多和他们交流,表扬他们的辛劳。知识型员工在精神层面的激励会有很大的作用。如果公司漠视他们的辛苦,加班的压力和劳累就会加倍,反之则能减轻。 

另外,领导也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解决。如,有的技术支持工程师负责的区域是固定的,出差永远是那几个地方;不妨一段时间后进行区域互换的轮岗,让他们到不同的的地方出差,接触新的客户,有些新鲜感,也能减少加班的疲劳。 

TOP

构建有效的支持系统 


新加坡某国际制造有限公司工业心理学家 徐敏 

在员工平衡工作和生活这个问题上,公司能做的主要是合理规划配置人员,保证每个人的工作量都比较合理。同时,公司应该努力建设健康的组织。这能从外部环境上帮助员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假如,整个组织都是低效率,人人加班,那么高效率的员工也会不得不被迫加班,以显示自己的敬业,这时加班带来的压力和抵触心理会非常大。 

但有些岗位,就需要员工加班,如IT工程师。公司提供EAP、办健身卡等等,也仅仅是帮助员工调节,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加班这个事实。从心理学出发,员工更需要自我调整心态,面对加班带来的压力和负面影响。 

首先,员工应该对自己从事工作的强度有所认知。还是以IT工程师为例。做售后服务,你就必须不影响客户的正常运作来解决问题,那就得加班。从事这份工作前,必须要有所认知。加班是你自己选择带来的必然后果,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你不是非得干这份工作。如果你可以降低对工作的期望、减薪,那么你可以找到一份更轻松的工作,只要你愿意。当工作的强度远远超过你的预期和心理承受,不妨换一份工作。毕竟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因工作降低生活质量,无法享受生活是划不来的。 

其次,构建有效的人际支持系统。人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你周围的人能有效地支持你、帮助你,那么你的压力自然会减少很多。所以,员工要学会处理好同事间的关系。当你建立一个有效的人际支持系统,很多加班的工作就会因为同事的帮忙而减少,或者加快完成的速度。而一个人孤立无援地埋头加班,四面楚歌,压力能不大么? 

TOP

对辛苦要有心理准备 


安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总监 Rosanna Whong 


“四大”工作忙,加班多,这是行业的需要,无可避免。因此我们在招聘之时都会提醒应聘者,是否做好了面对压力的准备。同时,作为雇主,我们也尽可能的采取了一些措施用以减轻雇员的压力。 

除了在福利上尽量提高员工待遇,我们目前正在招聘一个专门负责员工关系的专员,定期为员工策划并开展一些音乐、体育方面的活动。 我们还组织了一个调查,请员工把对公司有所欠缺的各个方面提出意见,以改进工作环境。例如,审计部门员工意见集中于台式电脑的显示屏不利于保护视力,公司就为员工们改装液晶显示器,尽量给员工一个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 

新员工相对比较扛不住压力,在“四大”里,除了督促各为主管对新员工多加关心,尽可能多的与他们沟通的同时,我们将要实行一个MentorMentee的项目,就是让一些有经验的员工跟新员工结对互助,以帮助他们度过这段适应期。与“导师制”的不同在于,这个项目更多的是从生活角度出发,以让新员工能感受到公司对他们的关怀,能够更快的融入我们的企业文化。 

TOP

三招解决“超负荷” 


上海向阳生涯管理咨询公司 洪向阳 


据我了解,大多数公司并不提倡超长时间工作,他们的关注点还是在于如何让员工高效地工作。公司在分配任务时都会做事先的时间、能力预计,如果员工反常地长时间无法完成,首先我们就会帮助他们做分析,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是遇到难题了?还是工作的方法有问题?或者是精神状态不好?再对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其次是帮助员工把时间管理的理论实践到工作当中去,比如我会让员工养成把每天的工作按重要性列单的习惯;第三是在我们公司,你在办公室连续工作几个小时之后,可以跟上司打个招呼出去溜达一圈,在每间办公室里放舒缓的音乐;最后我们经常建议员工的是,一定要做适量体育运动。 

最值得关注的是,有的人完全把自己投入到了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从来没有停下来想想:这份工作真的适合我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职匹配”的问题。 

TOP

多关注工作效率 


海康人寿保险 曹菁 


我们公司加班的话,得通过主管批准,我们不赞成员工老是加班,因为无谓的加班,反而是对资源的浪费。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每周会做一个出勤报告,除了例行的上班、下班情况,还包括每个部门的加班情况报告,然后对于那些加班比较多的部门或者个人,我们会做分析,看看是否是人员配置不够,或者是该员工的工作习惯有问题。 

其实,有的部门的加班氛围是长期形成的,其实没有必要的,只是大家都养成了下班不走的习惯。这时候如果来一个新的Manager,下班说一句“走”,就有可能改变这种氛围。所以,很多时候,加班与否,还在于个人的习惯和工作效率。 

我建议对于一些很重要的工作,能够尽早地开始着手做准备,让前期工作的时间长一点,这样到真正要解决的时候,就比较顺心和节省时间了

TOP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工作为何不如意?职涯规划是关键!
下一主题: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五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