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23232
- 帖子
- 539
- 主题
- 171
- 注册时间
- 2011-7-11
- 最后登录
- 2013-10-21
|
2011-08-22 作者:邱晨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等我们持有的股份解禁时,企业可能都要变ST了。”一位私募股权(PE)投资机构人士杨骏(化名)调侃道。
约两年前,杨骏所在的PE公司投资的一家企业成功在创业板上市。杨骏称,这一家创业板企业的主营业务是生产某种用于制造业的化工产品,其通过专利生产技术,使生产成本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企业首发(IPO)时,其行业市场占有率曾达到70%,在国内处于垄断地位。
杨骏回忆,那时看好这家企业前景的研究报告纷纷出炉。随着这家企业股价一路走高,投资的账面收益也翻了将近10倍。“那时候我们还曾乐观估计,等3年后解禁了,投资收益也许会翻20倍。”杨骏说。
可惜好景不长,仅仅在这家企业上市一年以后,行业内便研发出了这类化工产品的再利用技术。正因如此,这家企业当年接到的订单大幅萎缩,销售收入还不足上年的一半。企业的股价不断下降,杨骏的投资收益也跟着“跳水”。
“没想到技术发展这么快!”杨骏告诉记者,今年年初,另一家深圳的企业也研发出了新的制造业技术,新技术完全不需要再利用杨骏所投资的企业化工产品,导致这家企业之前所筑起的行业垄断地位已经基本丧失了。
事实上,杨骏投资的这家企业早在去年已经意识到了危机,探寻过业务转型之路。杨骏称,去年该企业曾利用IPO超募资金,投资了当时被市场重点看好的一种新材料技术。企业为此下了一番功夫,收购了一条生产线,并对其进行改造﹑升级;但投入生产没过多久,更新的一种材料技术面世,导致该企业的产品刚落地就已面临着“夭折”。
在这个项目上,杨骏目前的账面投资收益已由两年前10余倍下降至2~3倍了,而且还有1年的禁售期。
“一年之后,这仅剩的2﹑3倍收益能不能守住,还是一个未知数。如果再算上这几年的运营成本和机会成本,这个项目的盈利实际并不太多。”杨骏皱了皱眉头说。
杨骏也曾为此总结过经验,认为对行业前景的判断失误是最主要的原因。“但作为一家金融投资机构,我们对这些高新技术行业的更新换代能有多少预见性呢?”杨骏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也想知道哪些行业不会被淘汰。”
有调查显示,随着科技的进步,每年都有上百个细分行业从市场上消失,同时有更多的新行业披着光环诞生。
在记者离开时,杨骏告诉记者,取代他们所投资公司的深圳那一家企业,今年凭借着专利技术也成功在创业板上市了。“真是只见新人笑,谁闻旧人哭!”杨骏苦笑着说,“新技术行业的辉煌和没落有时只在一瞬之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