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非公募产品面临“保本”考验

股市大跌,债市回落,黄金震荡,汇率上升,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而言,2011年至今,实在不是一个很开心的日子,无论是权益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平衡类产品,还是境外投资的产品,在2011年里,都是备受考验。即将过去的9月份更是如此。
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可能又是未来幸福的开始。当部分债券品种收益率接近10%,当股票市场回落到历史最低的估值附近,当转债品种都出现了客观的债券收益率的时候,“股债双熊”或许将带来未来的“股债双福”。
跌势呼啸八九月
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2011年9月是又一段失望日子的开始,这样的情绪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确实仍在延续。
根据海通证券的统计,截至2011年9月中,过去一个月中,主流非公募产品的收益率几乎全线告负。以阳光私募产品为例,880余只主动型的非杠杆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3.91%,为近几年罕见之跌幅。
其中托管在新时代的华银产品,过去一个月的平均净值增长为-20.77%。 另外,跌幅超过10%的产品还包括世通8期,红山2期、冠俊2号、隐形冠军4期、鑫柏源01号、世通9期、广华金鹏1期、惠理价值2期、惠理价值1期、铭远4期。其中有不少坚持高仓位的“选股能手”型的基金管理人,凸现了近期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影响力。
当月也有部分阳光私募基金最新一个月的收益率达到较高水平。比如产品收益率最高的一个达到了12.24%,但总体上看,亏损依然是当月的主流。
结构性产品(带杠杆)方面,基金产品的收益率并没有想象中放得那么大。根据海通证券的统计,带有杠杆的结构性产品平均收益为-3.06%,其中表现最好的产品,有25.66%的当月收益(国泰基金2号),表现最靠后的产品为-14.31%。整体看,收益率甚至比非结构性的产品要好。
券商的理财产品则业绩相对更稳定些(当然,实际上的进攻性也稍弱些)。根据海通证券的统计,截至9月16日,券商理财产品的平均亏损为0.25%。最高收益者和最低收益者的差距仅为7.4个百分点。相对而言,周良管理的金惠1号和鲁飞管理的金航1号业绩排名靠前,而最差收益率者,实际亏损水平也只有3.69%。
导致券商产品和私募产品收益率相差巨大的原因主要在于,两者的基金净值公布周期不同。由于私募产品的公布周期长达一个月,因此,往往本次统计数据依然多数反映8月份的状况。
“保本预期”受考验
而汇总今年以来的收益率情况,可以发现,之前备受推崇的“非公募产品”的“绝对收益”预期受到比较大的冲击。
在中国的理财产品市场中,有很多产品并没有明文的保本规定,但是却有比较强烈的保本预期。比如阳光私募,比如一些公募基金专户产品,比如一些券商理财产品。虽然,这是一个极其高的要求,虽然投资者也没有如此明确的要求“一种都不能亏”,但这样的市场要求确实存在。
总体统计来看,今年以来非公募产品的整体收益率大大跑赢市场,但绝对收益普遍不佳。包括普通偏股型阳光私募产品、结构性阳光私募产品、TOT(信托之信托)产品、偏股混合型券商理财产品、偏债型券商理财产品、FOF(基金之基金)产品的收益率整体的平均亏损率为8%上下,为历史上第二低的时期(第一差的时期为2008年)。
总体来看,截至上周末,上证指数的年内累计亏损为13.35%。非公募的产品整体跑赢约3~5个百分点。在历史上这是相对差的表现,但并不意味着非公募产品失去了以往善于控制损失的特点。
总体来看,各类非公募产品中,整体收益最差的产品为券商理财产品中的FOF产品。1至9月,各类FOF产品平均亏损10.56%,这个结果让人吃惊。理论上,这些产品作为投资基金的组合产品,有双重的风险损失控制机制(包括所投资的基金自身所有的),但实际情况并不好。
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券商类的FOF的整体收益率都偏低,最高收益者为亏损2.23%,最低者达到亏损18.43%,整体收益区间都低于其他类型的产品。
固定收益类的产品依然是业绩最好的。准确地说是,相对最好的。根据统计,1~9月,券商固定收益类的集合理财产品,整体收益为-4.19%。相对收益最好的3个产品年内维持盈利,包括创业1号、紫金现金管家、南京的神州2号。但落后的3家亏损在10%~11.1%之间,固定收益类品种也会有如此损失,是出乎投资者预料的。
更加让人关注的是,这部分固定收益类品种的单位净值也相当的低,目前最低的已经跌破0.90元,可以肯定,上述跌幅必然来源于高风险的信用债品种,或是部分权益类品种,比如新股申购之类,而且不能排除杠杆的使用。从这个角度看,债券类产品的“水”甚至比国内A股的还要深。
在权益类品种中,券商的偏股型理财产品和阳光私募的产品,几乎打成平手。前者年内累计亏损达到7.25%,后者约为8.21%。但考虑到阳光私募实际上超过800家(还不包括结构性产品)的事实,并不能认为,阳光私募的水平就更低 。
换个角度来看,2011年以来,券商收益最高的是浙商证券的一个产品,收益率为6.64%,而阳光私募的最高收益率则达到43.98%(呈瑞一期),远高于券商,其中的缘由恐怕也与阳光私募产品数量更大密切相关。
当然,毕竟在大幅的下跌市道中,能够获得正收益的基金管理人仍然是少数。初步统计,880余家阳光私募中,只有100家左右获得了正收益,占比大概是11%。而在100家偏股型的券商理财产品中,更是只有3%的比例获得了正收益(年内)。
对于几乎所有的非公募产品而言,2011年前九个月要获得正收益依然是最为巨大的挑战,最终结果也显示,在没有充分、低成本的金融对冲工具的支持下,“保本并获利”始终是个巨大的挑战。
“股债双熊”的未来
对于投资经理和客户来说,当前最为关键的是“股债双熊”的日子还会持续多久,这样的被动市场和未来的收益什么时候可以扭转?投资者什么时候可以迎来“艳阳天”?
今年仍然斩获正收益的“世诚扬子二号”基金经理陈家琳认为,未来几个月市场依然将比较艰难的。艰难的原因在于通胀压力依然大,且宏观经济和总需求令人担忧。
他认为,非食品价格仍保持着强烈的上升趋势,8月份CPI涨幅仍高达6.2%,处于市场预期的上限;其中,今年新涨价因素达到3.5个百分点,CPI环比增幅的0.3个百分点(季节性调整后折年化约为4%)中,非食品价格贡献了4成,超过了过去12个月的趋势水平。考虑到食品价格在近期的反复,以及非食品价格的惯性上涨趋势,通胀形势的环比趋势仍不容乐观。
另外,经济的担忧正在增多,有观点认为,未来经济的一个风险来自于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随着房地产企业库存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去化率的不断下降,未来12个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出现下降。甚至有观点认为是,“可能出现断崖式的下跌”,这可能影响更为广泛的基建投资和土地财政。
至于欧债则更成为几乎所有投资者论点争锋所在。从目前看,私募基金经理对于欧债存在问题并无分歧,但对与欧债于国内的影响则争议极大。一些观点认为,欧债为代表的欧美经济景气下行必然带来中国出口的担忧,也必然对宏观增速、总需求造成影响。也有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内需潜力巨大,不会有什么特别的问题。
星石投资则认为,鉴于房地产价格处历史高位,需高度警惕其风险。而股票已经处于历史性低位,虽然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有大幅震荡,但在各类资产中,仍属于比较安全的资产,值得持股。
他们同时还认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A股已经具备一定的吸引力了,相对于欧美主权信用危机和其经济再度恶化糟糕前景,中国国内的整体经济形势还算不错。股票作为大类资产相比国内其他资产相对安全,这其中他们主要看好服务类股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