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私募基金遭遇发行冰点
下一主题:增发伤亡簿:基金私募折戟 华夏浮亏8000万
返回列表 发帖

陈宁远:巴菲特税 一场绯闻多过政经的美国闹剧

最近,本来美国最宏观的政经新闻应该是讨论新刺激经济计划。但这样关乎全球经济动向的大事似乎没什么人认真分析了,而改为关心一个类似花边新闻的消息该消息的故事情节叫向超级富豪征税,故事主角为股神巴菲特,税种命名为“巴菲特规则”。而以一个股市投资人的姓名为名字新开一个税种,历史上好像还没有。
大体内容是总统奥巴马于19日再提向富人增税的建议,意在确保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富人承担与中产阶级相同的税率。这个新税的构想源于巴菲特自己的抱怨,他于上月在《纽约时报》撰文认为美国国会“溺爱”超级富翁,要求政府向包括自己在内的富人多收税。
从举国共度时艰的角度说,巴菲特此举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国抗美援朝的故事片《英雄儿女》里向我开炮的王成。但向我多征税是不是能够得以实施呢?有人从概念推断,说是超级富豪应纳税款的边际税率,一般按投资来缴纳是15%,而美国社会的柱石中产阶级基本都是按照35%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因为他们的收入主要是按照工资缴纳的。所以要拉平,否则不公平。
其实这样的争执在美国不是没有,次贷危机结束后国会曾召集在逆市赚钱的几个对冲基金的老板进行国会咨询,反复问他们是否漏税了,其中就有今年告别市场的“坏人”索罗斯。但这些投资大佬,没有一个承认漏税,其中最著名的答案就是我们这是承担市场风险的投资,我们的所得不是薪酬,而是投资回报,所以只能缴这么多税,尽管经济那么不景气。
这个答案不能说是狡辩,因为投资和工资的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获得个人收入的办法,对应纳税款来说也是两种税基,要是混为一谈的话,表面上从个人所得的角度看,公平仿佛是到来了,但投资的风险却不见了。
而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流动地,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对敢于承担市场风险的投资,抱有宽容的心态、实施宽容的制度应该是其核心之所在。若无对投资的宽容,美国人想象不出来各种金融产品,也做不到世界上最好的金融服务。从这个角度说,对投资实施和工资一样的税率,并不容易实施。因为这几乎相当于要消灭华尔街的行为,而谁能够想象美国没有了华尔街?尽管华尔街经常很可耻。
在外人看来,“巴菲特规则”的税来自一个著名投资人的建议有点矛盾。但这并不奇怪,因为财富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是投资利润和市场风险的关系,而是所有参与市场的人如何分配社会资源的问题了。
这个问题来自经济,却最终成为了政治问题。虽然奥巴马表示,他不认为“要求对冲基金经理承担与管道工和教师相同的税率是在搞阶级斗争”。因为“这不是阶级斗争。这是算数”,但谁也无法否认这里面存在着财富积累和分配的社会观,还存在如何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社会观。
以“巴菲特规则”制定的税,对美国公共财政收入来说,可能不会有明显改观。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美国人现在大约只有45万人,占纳税人总人口的0.3%,即使将他们的综合税率提高到平均个人所得税水平,还需要经过相当复杂的计算,才能知道最后到底能够征收到多少税,目前的情况估计是谁也不清楚但年度税款肯定不会超过9000亿美元,而这个数字,几乎是奥巴马经济第二新政对未来十年新增税款的1.5万亿总额的60%。
也就是说未来十年新增的税款,假如一直由奥巴马及其民主党政府单向富豪开刀,最快只要到2013年就可以完成。而如此一来,未来十年政府就不需要再新开别的税种,也不要向除富豪之外的其他人征税了。以得罪0.3%的美国人,换来了99.7%的美国人的欢迎,奥巴马及其民主党政府政治算术不可谓不精,因为2013年就是美国新一届政府就任之时。
但结果到底会怎么样呢?此刻下结论还为时过早,美国政府想新开税种,调整税率旷日持久的国会争论是必需的。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所谓的“巴菲特税”,不过是由股神开始的新税绯闻,而成为总统竞选噱头的一场美国闹剧。我们且拭目以待吧!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私募基金遭遇发行冰点
下一主题:增发伤亡簿:基金私募折戟 华夏浮亏8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