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中集证券化案例访谈二

资产池应收款的选择标准?大资产池中的各资产池之间的关系?中集资产池与 8000 万美元之间的是怎样的对应关系?         资产池中的应收款的选择标准的重心会落在集中度的判别上,主要目的是防止风险过度集中。判别标准包括单个债务人的债务权重、单笔债务的大小和地区性分布。一般而言,单个债务人的债务和单笔债务都不应过大,债务人不应过度集中于某一地区。同时,非 OECD 国家的债务一般应慎重对待。大资产池是有 TAPCO 管理的,都是作为发行 ABCP 的基础资产,发行的 CP 与大资产池中的各组成部分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中集资产池与投资者从 TAPCO 处购得的 CP 并无一一对应关系。         发行过程中的明细成本(包括各种中介费用)?发行的定价问题?         除了评级的费用按照评级公司的收费标准付给评级机构以外,其他费用统统支付给荷兰银行,因为一切海外安排完全由其负责。中集只按双方达成的协议把全部费用支付给荷兰银行。评级费用加上付给荷兰银行的费用就构成了融资的全部成本。定价主要根据当时的 CP 市场的状况来定,一般以 LIBOR 加上一定的基点确定。         对资产池增级的机构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费率如何?提供了何种增级手段?第二层信用增级(融通结构全面增级)情况如何?流动性支持?         由于中集的的应收款的质量比较好,债务人一般都是国际上的知名公司或信用良好的公司,因此,荷兰银行并未对中集的资产池此作过特殊的增级。因为中集的应收款的信用等级已经达到了短期信用的最高级别。流动性安排是由荷兰银行负责的。事实上,荷兰银行发行 CP 主要靠的是其良好的信用,投资者看到的是 TAPCO 的信用,而不是中集集团的信用。投资者从 TAPCO 处购得的 CP 和中集的资产并无直接的对应关系。         请介绍一下中集的信用评级,国内的信用评级机构的权威性能够胜任证券化的要求吗?         中集的内部评级这次发行的评级由世界两大评级公司穆迪和标准普尔担任的。他们都给了短期信用的最高级别。由于此次发行的主要操作过程是离岸进行的,选择国际上认同的评级公司担任评级工作是必然的。国内的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目前在国际上恐怕还得不到认同。在国内进行证券化操作,国内的评级机构的被接受的可能性要大些,但由于中国的特殊文化和经济信用的薄弱,信用重塑尚待时日,国内评级机构的权威性的确立也就需要一个过程。         进行 ABCP 的操作的最大特点是双层结构( two-tier conduit ),可以进行循环操作,进入第二程序复杂吗?             应该说,非常复杂。我们有人专门负责每天的应收款的管理工作,每个星期都要与 TAPCO 进行沟通。由于我们的 ABCP 项目的期限是三年,而商业票据的期限一般为 9 个月,这就需要定期与 TAPCO 签定合同。当然进入第二循环的签约本身并不复杂,复杂主要表现在日常的监控上。         中集的会计处理是如何进行的?发现与现有会计法规有冲突吗?         会计问题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方面。国内会计没有遇到这方面的问题,也没有相关的规定。由于应收款的不断变化,计入资产池的应收款也是不断变化的,同时要把发行 CP 获得的款项与应收款对冲,不但会遇到确定冲减对象上的困难,而且差额的处理也无章可循。针对这一情况,在荷兰银行的指导下,与会计师事务所充分沟通后,制定了实施细则。目前这一工作进展得很好。         中集作为服务人?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困难肯定是很大的。主要困难来自于应收款的管理。我们制定了相关的管理细则,并且在荷兰银行的帮助下,对参与管理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公司投入了相当的人力,总部有三人,每个参与的分公司有一人专门负责日常管理。         中集集团的的应收款的质量都比较好,期限在 6 个月左右,而发行的 CP 的期限通常只有 9 个月,中集为这次发行前后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并且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以中集的信用状况,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资金,这种操作值得吗?         我想,是完全值得的。第一、通过应收款证券化,获得了证券化所要达到的目的,解决了流动性问题,改善了报表状况。因为中集的财务杠杆一直比较大,如果再采用传统的融资方式,将会进一部减低股东权益率,加大财务杠杆。应收款证券化解决了传统融资方式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第二、相对于这一次的融资规模来说,我们所投入的时间和人力是较大的;但应看到我们这次的投入不仅在这次融资中得到回报,而且会永远受益。通过这次投入,我们掌握了国际上已经成熟、但国内尚未开展的新的融资渠道,为今后运用这种融资方式铺平了道路。第三、作为服务人,对应收款的管理必须符合国际要求。通过这种融资操作,我们对应收款的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公司的整个财务管理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中集的离岸操作的成功对在国内开展证券化融资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您认为国内开展这项业务的可能性如何?         目前较难。不仅有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也有市场基础的问题。在法律法规方面,许多地方是空白或存在着冲突。市场方面,最典型的是利率的市场化和信用的重塑。离开了利率的市场化,定价就会有问题;离开了信用条件,证券化几乎不可能,因为证券化的基本特征是信用工程。         在开始操作时,你们是否感到有选择国内财务顾问的必要?             熟悉操作的财务顾问肯定是有帮助的,因为证券化的结构化设计是比较复杂的。国内有些企业也曾有过尝试,后来多半因为太复杂,需要投入很多精力而不得不放弃。现在的问题是国内尚没有合格的财务顾问。但是即使有财务顾问,也需要自己做许多工作,必须要能接受挑战。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