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环保行业:顺应发展 再生资源行业空间广阔
下一主题:面对降息:乐观莫过度 悲观不可取
返回列表 发帖

加大预调微调力度不等于货币政策转向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全球“一片衰退”中保持增长,货币信贷增速恢复常态,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为实现“稳增长”,货币政策操作方面动作不断:年内两次降息、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多轮公开市场操作,不断向市场释放“稳增长”的明确信号,为我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立下汗马功劳。然而,随着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力度的加大,市场对稳健货币政策的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已发生转向?甚至还有评论认为“货币政策宜适时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面对这些声音和疑问,到底该如何理解,货币政策又将走向何方?
  货币政策尚不具备转向条件
  接受采访的专家指出,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是顺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前稳健货币政策已发生转向。“前期政策的预调微调只是在稳健基调下的适度调整而已,并未超出‘稳健’的范围。”来自工行的分析人士认为,“要指出的是,今年货币政策总体维持中性偏松态势,并不是宽松货币政策的意思,而是稳健基调下的中性偏松,这二者在程度上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其实,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很丰富,它是指货币政策介于宽松和从紧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它意味着货币政策将依据形势的变化灵活加以应对,充分体现其灵活性和针对性。”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601988)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2011年货币政策全年基调是稳健,但主要表现为“收缩”,而依旧在稳健基调下,今年货币政策却表现得较为“宽松”,以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很显然,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今年和明年表现形式或许有着很大的不同。
  针对市场对货币政策是否将转向的猜测,有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当前货币政策还不具备转向宽松的条件。这是因为货币政策要从稳健转向宽松,是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首先,如果我国经济出现“骤冷”和持续低迷态势,才有可能采取货币政策转向的措施加以应对。但本轮我国经济调整尚处于预期范围内,经济下行也是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结果,因此尚不需要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加以应对。其次,在我国通胀压力进一步得到缓解的同时,输入型通胀、成本推动型通胀、周期性价格上涨等形成的潜在价格上涨压力依然不小。再次,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继续实施也需要营造合适的货币环境。总之,由于中长期通胀压力以及目前国内经济并没有出现类似于次贷危机期间的全面衰退,因而目前的货币政策不需要也不具备转向的条件。
  交行日前在对2012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进行展望时称,中国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健基调而难以转向明显宽松。货币政策大幅放松可能产生不良后果。交行称,截至2011年末,我国M2与GDP的比值已达1.8,属全球较高水平。这固然有中国融资体制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客观原因,但毕竟货币条件过于宽松会带来潜在的通胀和资产泡沫压力。
  着力解决信贷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
  来自华安证券的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认为货币政策应该转向的理由,无非是认为当前实体经济“缺钱”,只有货币宽松,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但实际上,我国实体经济“缺钱”的问题大部分是结构上的,要着力于有效解决信贷资金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而非简单地增加资金供给、扩大信贷规模等。
  我们也看到,在最新一轮货币政策调控中,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大门已经开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机构将更加风格化、差异化、专业化,银行将不再是“千行一面”,这对中国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会提供更好帮助。有专家预计,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会继续通过适时适度降息、降准,扩大货币信贷投放,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措施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下一阶段一方面可以继续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处于适合状态,另一方面也需着眼于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的解决,使需要资金的产业以及企业和资金供给能够有效对接。这其中,要提供资金、降低资金价格,还需要畅通资金渠道,引导资金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薄弱环节,积极关注培育新增长点。此外,应刺激微观经济主体进行投资,着力树立投资者、消费者的长期信心,包括鼓励民间资金投资的积极性,推进金融改革,消除各种投资障碍,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各方面资源的效率。”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
  继续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当前,面对依然存在的“两难”的宏观调控形势,我国在物价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应加大对“稳增长”的支持力度。专家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真正体现稳健。要全面而客观地评估当前经济形势,注意观察形势变化和政策的效果,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当前货币政策有必要在总体稳健的前提下,切实提高政策针对性,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和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形势变化进行应对。同时,稳健的货币政策还应把关注点放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上,致力于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引导资金到更有用的地方去。
  另有专家指出,下一阶段宏观调控要继续立足于“预调微调”,不能再启动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应在加强节能环保、信息化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的同时,继续加强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的控制,以稳定投资的增长和促进结构调整。
  同时,还要加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配合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真正体现积极。中央财政应该加大对微小企业减税的力度;应根据产业政策的方向,对新兴战略性产业、服务业等国家鼓励的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实行结构性的减税政策。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环保行业:顺应发展 再生资源行业空间广阔
下一主题:面对降息:乐观莫过度 悲观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