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93181
- 帖子
- 1076
- 主题
- 333
- 注册时间
- 2005-2-22
- 最后登录
- 2007-6-30
|
——产业竞争力视角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越来越明显。每个国家都在考虑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融人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去,这是国际竞争力理论蓬勃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虽然很多产业在国际上都不具有竞争优势,但是,由于中国改革日程安排的原因,当前,银行业是中国人世后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将坚定不移地推进银行体制改革,但笔者认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如何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在研究银行业竞争力的问题中,要从银行业整体改革的角度来考虑,不能单纯从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银行业竞争力是一个既包括商业银行竞争力提高,又包括政府政策要素等宏观战略问题。所以,笔者认为从产业竞争角度对银行业竞争力进行研究是有意义的。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回顾 (一)波特的竞争力理论 迈克尔.波特教授是第一位从产业层面上研究竞争力的学者。他把产业定义为生产直接相互竞争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这样定义的产业所包含的产品,其相对竞争优势的来源相似。这样定义产业就可以把企业、产业和国家结合起来分析,从而为全面、正确地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捉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迈克尔.波特捉出了竞争优势理论,在其《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的基础上,于1990年出版了《国家竞争力优势》,该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分析框架来解释一国产业的竞争优势的来源,并应用其方法对十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竞争优势是一个国家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实际显现的优势,是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竞争优势既可以用市场份额等指标定量表示优势的程度,又可以用影响市场需求、激励竞争机制环境的形成等诸多因素,从中找到提高竞争优势的途径和方法。 迈克尔.波特不只是一般地讨论为什么产业会具有竞争优势,而足讨论为什么某个特定国家的企业在某一行业中能够取得国际优势地位,他认为国家及其环境足支撑企业和产业进行国际竞争的基础,波特新理论的核心思想体现在他的“竞争优势菱形模型”(又称钻石体系)中。该理论是指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素,四个基本因素包括:一是要素条件,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其中特别强调的是“要素创造”,而不是一般的要素禀赋:二是需求条件,包括市场需求的量和质(需求结构、消费者行为特点等);三是相关和支持产业状况四是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状态因素。这些决定因素创造了企业竞争的基本环境,决定了产业国际竞争形势的形成。两个辅助因素是机会和政府。 (二)金碚的产业竞争力理论 金碚等构建了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金碚等认为一个国家的某种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可以从结果和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结果角度分析,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直接表现为一国工业品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一国的某种工业品在该种产品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越大,获得的利润越多,表明该国的这种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从原因角度分析,一切有助于一nam业品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因素,都可以是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对象。 其中,反映竞争结果的指标称为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实现指标(如市场份额),因为他们表现了国际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实现程度,而把反映竞争实力和潜力(即竞争力强弱的原因)的指标称为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因素指标(如产品的价格、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品牌和产品的结构等)和间接因素指标(如成本、技术、经营管理、企业规模和资本实力等)。 (三)裴长洪的产业竞争力理论 裴长洪的研究和金碚等的分析框架大体类似,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评价产业竞争力,即用显示性指标来说明国际竞争力的结果,用分析性指标来解释一国某个行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因。 显示性指标包括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利润率以及价值增值指标(增值率指标)。分析性指标反映的足,竞争力已经得到显示的解释变量或未实现的竞争潜力。这些指标所反映的变量因素可以决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结果,或者可以解释为什么各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会具有不同的竞争力或竞争结果。 从原因分析的相关性的贴近程度和它所包含的影响范围来看,分析性指标又可以分为直接原因指标和间接原因指标。直接原因指标可以分成三大类:一是与生产率有关的各项指标,如劳动生产率、成本、价格、企业规模等,二足与市场营销有关的各项指标,如品牌商标、广告费用、分销渠道等,三足与企业的组织管理有关的各项指标,如售后服务网点和全球质量保证体系等。 至于间接原因指标,裴长洪认为,如果把波特四因素中的一些因素指标化,可以得到一些重要间接原因指标。银行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银行业指标体系中,我们主要指的是显示性指标,因为显示性指标反映了竞争力的结果,它足竞争力的直接反映,所以要比较两个国家银行业的竞争力,我们主要用显示性指标来衡量。这里我们主要从IMD的银行指标体系中选取,没有添加新指标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便于利用IMD已有的指标直接进行不同国家竞争力的比较二足IMD指标基本能够反映一个国家银行业竞争力的情况。如此,我们选取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指标(显示性指标)主要有:银行部门资产在GDP中的占比,存款数额(人均):信用卡发行量,信用卡交易量:零售银行(人口/银行机构数),实际短期利率。 通过显示性指标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竞争力方面的优势或问题,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分析框架来分析优势或问题的原因。这个分析框架可以从波特的钻石模型中推导出来,其中对四个因素我们逐一推导,另外对于两个辅助因素,即“政府”和“机会”,我们也将“政府”视为一个重要因素,而将“机会”忽略。原因是由于银行产业的特殊性以及转轨过程中,政府在银行业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将政府作为重要因素进行分析。而机会是很难把握的一个因素,我们将其忽略。具体来讲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政府(包括产业市场和银行监管两个主要方面)、企业组织与竞争(包括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商业银行竞争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银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相关的产业环境)、生产要素(人员素质)、需求状况(消费习惯)。 至此,再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分析银行业竞争力状况就比较全面了:转轨对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银行业市场结构对竞争力的影响、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对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银行监管对竞争力的影响、产业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包括人员素质和消费习惯)、银行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对竞争力的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情况分析。 该指标体系中的指标,主要取自IMD的指标,权威性较强,数据资料容易取得,所以,评价的可*作性比较强。另外,在选择的过程中,根据显示性指标的标准进行了甄别,所以,这些指标更能反映一个国家银行业的现实竞争能力。其缺点主要是没有考虑银行业的潜在竞争能力比较,竞争力比较只是反映了过去竞争力的结果。 整个指标体系和分析框架,将银行业的显示性指标和原因分析紧密结合起来,完成了由指标到一般分析方法的对接。在比较竞争力的基础上,能够全面分析银行业竞争力的原因,找到提高竞争力的途径。该理论分析框架符合产业竞争力理论分析的一般分析规范,同时简单明了,在分析银行业竞争力问题的同时,也为其它特殊产业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打下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