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正在或将要转向吗?随着央行重启一年期央票开启微调闸门,市场的担忧便开始升级。不过,种种迹象表明,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基调短期内不会改变。
昨日,央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在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上发表《对当前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的几点建议》一文指出,应继续保持财政对经济的刺激力度,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促进信贷稳定增长。
同日,《人民日报》亦发表评论文章称,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好形势,真正迎来全面复苏。
上述两家权威媒体的论调显然是在强化管理层的态度。上周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座谈时,明确指出“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面对信贷增速过快和实体经济复苏尚未最终确认的现状,微调成为下一步货币政策的关键词。
央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建议,央行根据银行业盈利状况和市场流动性状况,灵活调整利率和准备金率。“避免信贷投放忽松忽紧增加宏观不确定性。”
《人民日报》的社论也指出,应当在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前提下,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
观察人士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真正转向,需要确定国内经济稳定的时点。只有当经济指标确认经济增长稳定之时,货币政策将开始收紧。此外,由于我国通胀的输入型特征明显,还需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
由于通胀压力仍然存在,诸多机构也开始纷纷预测,根据货币政策前瞻性的要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在年底出现逆转。
上周四,央行重启已经暂停了8个月的一年期央票,成为市场这一担忧的最好佐证。
“公开操作政策的微调已经开始。重启一年期央票发行的信号意义更大,显示央行已经开始在公开市场上收紧流动性。由于一年期央票到期时间更长,因此央行实质上已开始收紧年内流动性。”东方证券分析师冯玉明认为。
在央行重启一年期央票之前,流动性不断累积可能造成的经济风险,也早已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信贷投放绝对不是多多益善。”南方基金公司货币基金经理万晓西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科技进步和财富的公平合理分配,信贷只是润滑剂。如果信贷一味“井喷”,将严重损害国民经济货币增量和实体经济增量的比例关系,导致中国经济的失衡。
德意志银行马骏也认为,货币信贷的极度扩张,已令中国经济出现过热苗头,如果继续按此速度增长,将导致难以控制的通胀、坏账和资产泡沫的风险。
但由于目前经济正处在微妙的恢复期,市场信心十分脆弱,但同时考虑到资产泡沫已经有上升的苗头,因此很多专家预计,“微调”可能在近期更加有力度。
湘财证券认为,国内虽然目前经济的复苏迹象日渐明显,但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如果现在货币政策转向,调节利率、准备金率将对刚复苏的经济造成严重打击。因此,短期内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决定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不会改变。
虽然基调不变,但力度可能加强。
马骏称,目前仅仅采用微调手段,包括多发央票、窗口指导、风险指引等软性的措施,很难达到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度扩张的效果。因此他建议,应迅速放缓项目审批速度,重新启用季度和月度的贷款额度控制。
而万晓西的建议则更为激进。他认为,央行现在应该立即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迅速较大幅度提高债券市场收益率水平,通过债券市场引导信贷市场,必要时还可以考虑重启对信贷具有较强替代效应的三年期央票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