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佐罗谈投资漂亮50的超级换手预示了什么?
下一主题:彼得·林奇的选股策略研究
返回列表 发帖

复制“一对多”反击 券商拟推“小集合”

 兵来将挡。

  针对基金借势“一对多”掀起的高端客户争夺战,券商已经着手反击,且武器简单明了:复制“一对多”,推出“小集合”理财产品。据券商人士透露,包括国泰君安、光大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等大型券商均已上报了“小集合”产品方案,但截至目前,尚无一家产品获批。

  “监管层对此类产品表示支持,但也需观察基金一对多放行后的表现。”一券商人士透露。

 

复制“一对多”

  所谓“小集合”,是相对传统的集合理财产品而言,前者募集金额规模更小,且参与人数也相应减少。

  此前,监管部门曾对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做出规定,要求此类产品应满足募集金额不低于一亿元人民币,客户不少于2人等基础条件;此外,还包括单个客户投资限定性产品的资金不得低于5万元,以及投资非限定性产品不低于10万元等。

  酝酿中的“小集合”理财产品将在上述基础上予以改进。部分券商更是承认,他们上报的产品方案和基金“一对多”类似,即设定100万元起步门槛,投资者数量限制在200人之内。沪上一大型券商透露,他们上报了一款混合型“小集合”产品,计划募集规模在20亿元左右。

  “从客户角度来说,如果不是特别好的关系或对投资经理高度信任,对于类似的产品,并不一定需要改投基金门下。”一家大型券商投资经理表示。

  事实上,“一对多”开闸仅十余天,基金业的系列举动已着实令券商人士坐立不安:一周内接连两批“一对多”产品获批,数十家基金公司携半百只产品参战,目标只有一个:100万元以上的高端客户。

TOP

 截至目前,理财产品市场存在一个购买金额的金字塔:最底端是一般的基金产品,购买金额1000元起;向上为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起步5万和10万元;100万元以上归私募产品所有;1000万以上的多为券商定向理财计划;继续往上便是基金的专户理财,门槛多高达5000万元。显然,凭借100万元的起步价,基金“一对多”产品一举杀入券商和私募的势力范围。

  更让券商望而兴叹的,当属基金“一对多”采取的备案制。在此制度下,证监会将从收到完整的备案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予以备案登记。相比之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采取报批制,周期多在3个月至半年不等。

  “从目前的审批程序上,集合理财产品推出的频率较低,相对的又是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增多,单纯做集合理财产品,无法满足具有类似需求的客户群体。”南方一创新类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人感慨。

  由此,券商对“小集合”产品的需求呼之欲出。

  “相比之下,小集合产品真正体现了私募特色。”一家大型券商投资经理总结称。由于资金门槛提高,而人数减少,投资者将拥有更大的发言权。“我们和这类客户的沟通肯定会更多,对他们的特殊需求也会考虑.”但凡事有利弊,该投资经理调侃:“可能也会出现客户围堵办公室的局面.”

 

TOP

 创新涌动

  券商对集合理财产品的创新也不仅于此。

  9月16日,招商证券将推出一款股票型集合理财产品,对收入结构进行调整。“这只产品不收任何管理费用,只是在保持正收益的情况下收取20%的业绩报酬。”招商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人介绍。

  这也是市场上极少数不收取管理费的产品之一。在传统的集合计划中,券商作为管理人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固定的管理费以及弹性业绩报酬。招商证券上述负责人承认,放弃管理费这部分固定收益,无疑中对券商风险控制提出更高要求。

TOP

实际上,从券商二季度资产管理报告来看,已有券商在管理人报酬项上颗粒无收。

  其中,东方证券一款混合型集合产品表示免收管理费,但该季产品表现亦没能达到提取业绩报酬标准;此外,国元证券一款FOF产品也因业绩表现不佳,公告表示放弃至12月18日的管理费以及销售服务费。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侧重业绩报酬的收费模式更具发展空间;在最近一批“小集合”产品方案中,也有券商计划免收管理费,仅收取业绩提成。

  “若单纯靠收取管理费,以1%-1.5%的普遍比例计算,一亿元的集合产品也只能有100万左右管理费收入;相比之下,若以业绩报酬计,如果该项上有较大弹性,即使产品规模不大,也可以给公司足够的想象空间。”深圳一家券商资产管理部总经理介绍称。

 

TOP

“完全复制基金或信托没有意义。”在他看来,券商需要综合衡量销售和整体规模等因素,来判断一款产品是否值得推出。

  更为关键的,则是来自监管层面的鼓励。

  “我们了解到,对今后新申请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管理层将放开对规模上限以及存续期的约束。”南方一家券商相关人士透露。从目前的集合理财产品来看,大多数要求规模不超过100亿元,存续期最长只是10年。

  “就我们来看,虽然上述变化一时难以对产品带来明显影响,但监管层态度的变化尤为重要。一直以来,对券商理财产品的监管就十分严格,现在似乎有了宽松的迹象。”上述人士说,这也让券商在集合理财产品上更加踊跃,“毕竟和基金相比,我们与客户的贴近度更高,市场反应程度也较为灵敏。”

TOP

TOP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佐罗谈投资漂亮50的超级换手预示了什么?
下一主题:彼得·林奇的选股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