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价值投资中的“价值”是什么

证券投资的基本理念是价值投资。但价值投资理念中的“价值”是什么?用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来解读,劳动价值论会说是劳动,效用价值论会说是效用,二者的共性在于任何商品都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或效用,但作为投资品的一般属性,首先是它们的使用价值或效用退出交易,谁会关心投资品(比如证券)的使用价值或效用是什么?离开理论家的课堂问企业家:商品如何定价?回答是成本加利润,再加品牌服务技术,等等,那么股票的成本是什么?几乎没有!所以,价值投资的价值和一般商品的价值肯定不是同一个范畴的经济概念。  >

>

    现代西方经济学之父凯恩斯在他的传世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有一章是专论股市投资的,大意是股票市场和普通商品市场不同,投资人不是基于自身需求而是基于对他人行为的判断参与交易的,所以是一个“空中楼阁”,投资人之间的博弈主要是一种心理行为。后来,博弈论大师摩根斯坦在他和诺伊曼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中把“空中楼阁”定理融入了诺伊曼的博弈论,明确提出了交易决定价值,即“任何资产的价值都取决于真实的或预期的实际交易”。凯恩斯关注的心理行为和博弈论大师研究的博弈行为,开创了现代行为金融学的先河,从此,投资的价值一词有了新的经济学界定:预期,特别是基于交易的预期。 

>>

借鉴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论的表述方式,我们可以说,投资品的二重性是预期和交易,所以必然具有源于人性弱点和心理行为的各种不确定性。预期的边际是真实的交易,从预期的形成到交易的确认之间,不确定性呈递减趋势,就像一般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一样。把预期-交易-不确定性递减引进股票市场,价值投资就不是一次性交易,而是基于交易的群体行为,因为预期的形成和交易的确认都是来自于他人行为。群体的预期就是市场情绪,真实的交易一定有资金推动,所以简化为一个公式:投资价值=预期(市场情绪)+交易(资金推动)。用这个公式分析当前的中国股市,资金流动从去年1.3-1.5倍的净流入变为今年近1.5倍的净流出,显然是股市发生逆转的直接原因。  >

>

    凯恩斯-摩根斯坦的投资价值概念显然不同于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格雷厄姆的理论在实践中显形为巴菲特,从此巴菲特就成了价值投资的化身。巴菲特的“旗舰”——伯克夏·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是收购的,当年收购时只用几分钟就决策了。收购谈判时,对方迟到了一会儿,进门就解释说因为找停车位耽误了时间。巴菲特奇怪地问:外面停车场不是有很多空位吗?对方回答说,我找的是别人交了钱但还有剩余时间的停车位。巴菲特当即决策了,理由是:这个连几毛钱停车费都在意的人所管理的公司,我们还做什么尽职调查呀!由此引出了现代投资界的致胜秘诀:第一投人,第二投人,第三还是投人!  >

>>>

TOP

  投人是价值投资的秘诀,这是格雷厄姆-巴菲特模式。但是这个“人”是管理团队,不是凯恩斯所说的“他人”。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在分析公司价值时也讲到:现代企业的竞争是管理团队和商业模式的竞争。也用一个简化的公式:投资价值=管理团队+商业模式。  >

>

    两个投资价值公式,究竟孰是孰非?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因为市场上的确存在着价值驱动和情绪驱动两种投资风格,进而会看到现代投资业的进化:股权投资产业的崛起及其与股票投资产业的分离。格雷厄姆-巴菲特的理论代表股权投资产业的价值观,权且称之为经营价值论;凯恩斯-摩根斯坦的理论代表股票投资产业的价值观,权且称之为交易价值论。股权和股票,经营价值和交易价值,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价值分析的基础和视角却迥然不同。前者是管理导向的,所以强调长期,关注场外,参与管理;后者是交易导向的,所以强调短期,关注场内,创造预期。经营价值论把管理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引导人们发现管理的价值创造;交易价值论把交易作为关键市场行为,引导人们研究市场预期的合理性和不确定性。

在实体经济的空间,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各执一端;在虚拟经济的世界,经营价值论和交易价值论并行不悖。资本市场是虚拟经济的主流市场,所以在虚拟经济超越实体经济的时代,经营者和交易者的价值观也随之浮出水面,成为现代资本市场的价值投资经典。

>>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