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纯碱行业]基础化工业:意在长远 不解近忧

新公布的《纯碱行业准入条件》是征求意见稿,适用于中国境内各类所有制现有、新建、扩建的纯碱企业,不过并没有公布具体的实施时间。

  国家05 年起就开始陆续有控制纯碱产能扩张的规划出台。2005 年底,国务院公布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其中规定100 万吨以下氨碱装置和30 万吨/年以下联碱装置属于限制发展类;2006年初,发改委发出了《关于加强纯碱工业建设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下属相关部门严控纯碱新增产能。由于新规定和通知中的限制条件一般,加上01-06 年纯碱行业效益较好,客观上这些规定只是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小企业产能扩张,更多企业在原有规模上进行扩建改造,新建企业不断涌现,大型企业继续上规模相当庞大的在建项目。

  统计数据表明,仅2008 年要建成投产的新建、扩建项目就有11 个之多,新增总能力高达435 万吨。不过由于08 年新增产能除平顶山和海天项目分别在4 月和6 月投产外,其他绝大多数都集中在08 年底才能建成,能力的释放主要集中在09 年,所以行业产能扩张的压力在08 年没有得到显现,而转移到了09 年。另外,2009 年和2010 年还有两三百万吨已开工建设或已列入计划的纯碱项目将要投产,所以08-10 年纯碱扩张速度在国内外纯碱工业历史上是空前的,如果这些能力都按期建成,势必大大超过市场容量。

本次《征求意见稿》,旨在控制纯碱的盲目扩张,控制产能。细节上要明显严于05 年的规定。首先产能限制方面,氨碱厂设计能力提高了20 万吨,联碱厂设计能力提高了30 万吨。另外符合产能要求的项目上对原材料、运输、环保等多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那么,需求有没有可能支撑纯碱的快速扩张呢?纯碱下游行业中,玻璃占比达到了42%,其他下游比较分散,主要在化工、电解铝、洗涤剂、医药等方面。纯碱是基本化工原料,需求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平行。从1999 年到2007 年我国已经历了8 年的快速发展,今后几年将进入平稳发展期。2007 年,我国纯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6.7%,消费量占33.1%;我国人均消费纯碱12 千克,是世界其他国家人均消费量5.89 千克的两倍还多;我国单位GDP 的纯碱消耗量也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亿元人民币GDP耗碱量为63.01 吨,是美国相同币值耗碱量6.04 吨的10倍以上,这意味着纯碱进一步扩大消费的潜力相当有限。

TOP

从纯碱行业的主要下游产量增长速度来看,增长幅度也开始趋缓。

  农药、洗涤剂需求平稳;氧化铝行业新开发的拜耳法新工艺,与传统的烧结法以纯碱为原料不同,将改用烧碱作为原料,这有可能减少对纯碱的需求。由于房地产施工和新开工面积增速较高,09 年在20%左右,10 年有望继续保持,所以玻璃行业是纯碱需求的最大拉动者。

  我们重点讨论纯碱最大的下游产业平板玻璃行业。2008年底,国内共有浮法玻璃生产线194 条,年产能5.52 亿重量箱,其中有47 条线先后停产,减少产能1.3 亿重量箱,依然停产的近40 条线中有16 条可能永久废弃,如果剩余生产线在四季度全部复产,预计增加产量1500 万重量箱,加上09 年新的浮法生产线投产预计全年新增产能5000万重量箱左右,全年达到5.8 亿重量箱,比08年增长5.5%。预计耗纯碱580 万吨,比08年增长31.9 万吨。

  纯碱行业09年比08 年新增产能430 万吨,远远高于玻璃行业09 年增长所需的纯碱31.9 万吨,如果按玻璃占纯碱下游42%测算,仅消耗09 年新增产能,玻璃行业产能至少增长31%左右,这对于玻璃行业来说显然不可能。

TOP

 我们认为,《纯碱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的出台,符合国家对化工行业发展的总体态度。即化工行业必须严格控制投资,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对过剩产能严格控制总量。淘汰甲胺磷、对硫磷等落后产品;对两碱、硫酸、电石法聚氯乙烯、氮肥、磷肥、黄磷、甲醇等产能严重过剩的基础大宗产品,尽量做到3 至5 年内原则上不再新增产能。在总量调控的基础上,将发展重点放到提高质量等级,开发产品的新领域新用途,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所以《纯碱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的出台符合国家总体对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不是突发之举。

  《纯碱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已经不能改变纯碱行业过渡到产能严重过剩,纯碱的价格很难靠需求拉动,通过成本推动价格上涨,如果没有需求的支持,行业也很难向下游转嫁成本,维持行业“中性”的投资评级。

  对于纯碱板块,我们认为只存在交易性投资机会,促发因素更多体现在公司盈亏转换之间。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