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投资定性的误区
下一主题:为什么股市赚大钱这么难
返回列表 发帖

“双高”风险 百元股的致命伤

大盘又一次踌躇不前,距离反弹高点遥不可及,可个股活跃却创出了令人惊讶的新高。截至上周末,共有13只个股的股价突破百元大关。本周一,沪深两市股指分别下跌0.51%和1.24%,但百元股继续牛气十足。作为第一高价股的神州泰岳收于235.95元,以涨停报收。       百元股在以往属于异类,而今却是成批与加速涌现。拿汉王科技来说,发行价为41.9元,上市首日开盘价78.00元,7个交易日就攀上百元。本周一的收盘价较发行价和上市首日开盘价分别上涨了230.43%和77.5%。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合众思壮从37元的发行价跃升至106元的高度,仅仅用了3个交易日。这些百元股似乎进入了“牛股不言顶”的境界。神州泰岳较上市之初的价格翻番,成为沪深两市目前唯一的“200元股”,有的投资者已在盼望其冲向300元。
      百元股的集体涌现并非偶然。一方面,创业板公司的高成长性刺激了股价上涨。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是‘三高’对‘双高’的胜利”。神州泰岳等创业板个股高成长、高利润、高送转的“三高”,战胜了投资者对高股价、高市盈率的“双高”恐惧。现有的13只百元股中,除贵州茅台,其余12只均为去年IPO重启后发行的次新股,且多数拟实施10转增10的分配。其中,神州泰岳将于19日除权除息,每10股转增15股派息3元。这些次新股“过五关斩六将”登上百元大关,得益于去年底以来市场热炒年报预增及高送转概念。

   另一方面,蓝筹股的沉寂给百元股炒作带来了机会。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先后登场,有助于推动蓝筹股价值回归,但蓝筹股行情迄今没有被“唤醒”。在大盘横向震荡的背景下,个股行情不断涌现,百元股正是当前刺激市场人气的活跃因素。而且,12只加入“百元股俱乐部”的次新股均具备盘小的优势,流通盘最大的洋河股份为4500万股。

      种种迹象表明,百元股的批量问世,并非简单的散户盲目追高炒作,机构也是其中的推手之一。从年报来看,易方达中小盘、嘉实优质企业、易方达积极成长、科瑞基金、景顺长城优选等在去年底成为了神州泰岳前十大流通股东。

      神州泰岳变身“200元股”,打开了其他小盘股冲击百元的上涨空间。有基金经理甚至表示,既然投资高成长性股票,就不必拘泥于市盈率和市净率的束缚。可对散户来说,该不该追涨百元股,还是值得一番冷静思考。机构敢于追高百元股,或许与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有关,他们可以利用对冲工具来降低风险,而不像以前那样担心市场暴跌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散户就不同了,单纯以做多为盈利手段,很可能高位“举杠铃”。昔日梦碎的百元股留下过很多的不堪回首,例如,中国船舶2007年10月一度成为“300元股”,一年后最低跌至30.58元,如今只是反弹至近70元。

      百元股让人感觉高处不胜寒,追涨之前尤其应该多问一个“值不值?”高股价如同穿上“皇帝的新衣”,散户不要看迷了眼。在神州泰岳再创新高的同时,有的私募机构不得不承认该股偏离了投资价值,业绩增长将难以跟上股价上涨的步伐。除权除息会使神州泰岳的股价由高变低,但估值风险及获利盘压力有增无减。一旦神州泰岳从高位跌落,势必给“百元股俱乐部”带来地震。

      可见,百元股虽有“三高”优势,但其炒作也要有度,“双高”风险仍是致命伤。

TOP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投资定性的误区
下一主题:为什么股市赚大钱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