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瑞典淡马锡”投资之道
[打印本页]
作者:
metoyoushe
时间:
2011-5-20 17:31
标题:
“瑞典淡马锡”投资之道
在中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熟悉的国际品牌中,“爱立信”、“ABB”、“伊莱克斯”,甚至医药厂商“阿斯利康”,几乎可以不费气力地被列举出来,而瑞典银瑞达(Investor AB)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事实上,银瑞达正是上述北欧企业共同的控股方。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银瑞达旗下已经拥有130多家公司,净资产达190亿美元,成为北欧最大的工业控股公司。
在某种意义上,银瑞达投资门类之广、规模之巨,非常类似于近两年在中国市场上异常活跃的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
当然,这两者也有着显著的差别:淡马锡经营的是新加坡的国有资产,银瑞达是一家上市公司,而且控股权自19世纪起,就一直掌握在瓦伦博格家族手中。
2006年9月4日清晨,乘私人飞机前往上海参加瑞典“哥德堡号”环球之旅活动的银瑞达公司董事长雅各布.瓦伦博格(Jacob Wallenberg)行经北京,接受了《财经金融实务》的专访。
接受采访的雅各布.瓦伦博格略显严肃,回答问题迅速且精准。他出生于1956年,2005年春接掌银瑞达公司,已成为瓦氏家族中的核心人物。
投资的三种类型
银瑞达公司总部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最早起源于1856年由瓦伦博格家族建立的瑞典北欧斯安银行(SEB)。在瑞典工业革命时,SEB开始投资于瑞典的成长型企业,并成为很多企业的债权人。1877年,瑞典经济开始衰退,大量企业陷入危机。SEB借机通过“债转股”,成为诸多瑞典公司的股东,并开始了创建企业的历程。
1916年,瑞典立法禁止银行长期拥有工业公司,SEB因此分割为银瑞达和SEB两家公司。SEB的工业控股部分转入了银瑞达,其中包括著名的跨国工业集团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 Copco)以及斯堪尼亚汽车公司(Scania)。此后,银瑞达延续了SEB的传统,寻找具有价值增长潜力的工业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
银瑞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其不断滚动发展的自有资金。当投资新公司的时候,银瑞达或卖掉现有的部分资产,或使用手上多余的现金,或采用杠杆融资。
目前,银瑞达的投资中已没有杠杆融资的部分,这为其今后扩大投资留下了灵活的空间。
银瑞达的投资组合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市场,主营业务包括核心投资、私人股权投资和运营投资三大部分。
雅各布.瓦伦博格介绍说,所谓“核心投资”,主要专注于蓝筹公司,实行长期投资策略,具有牢固的市场地位。截至今年3月31日,核心投资占银瑞达总资产的比重高达84%,是银瑞达工业控股的主要组成部分。
所谓“运营投资”,则集中于中型到大型的公司,既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实行中期投资策略。
私人股权投资包括私人股权收购和风险投资两部分,寻找的是小型到中型公司,大部分为未上市公司,实行中期投资策略。
“核心投资、私人股权投资和运营投资是三个独立的领域,由不同的管理层进行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从投资组合的角度对三个领域的投资进行调整,但是传统的核心投资一直是我们的投资重点。”雅各布.瓦伦博格说。
核心控股需要耐心
在生命科学、项目工程、金融和IT等高科技领域的“核心投资”,造就了银瑞达北欧最大工业控股公司的地位。
雅各布.瓦伦博格称,对于这一类投资,银瑞达一定要争取成为第一大或第二大股东,派驻代表参加董事会,任命CEO;并帮助确定公司的战略和运营目标,监控财务运作,“这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是小股东,将很难实现。”
到今年9月,银瑞达核心控股的公司达到了12家。这些公司逐渐发展成为银瑞达投资的网络中心和专业知识基地。目前,银瑞达拥有ABB公司8%的股权,享有8%的投票权,为其控股股东。雅各布瓦伦博格亲自主持董事会。与此类似,银瑞达在爱立信的股权为5%,投票权为19.4%。
根据银瑞达2005年年报,“核心控股部分”给银瑞达带来了高达390亿瑞典克朗(约50亿美元)的收入。银瑞达视旗下各公司的营运情况,对其持股进行调整。比如在不改变控制权的前提下,卖掉运营较好的公司的股票,支持处于激烈行业竞争需要增资的公司。
2005年,银瑞达略微减持了ABB公司、阿斯利康和SEB的股份;在伊莱克斯股价下跌的时候进行增持,增强了市场的信心。
问及如何选择核心投资的公司,雅各布.瓦伦博格表示,这并没有严格的标准,“我们尽力寻找的是专业运作的企业。同时,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运营者,要想在投资后将企业发展成世界顶级品牌,我们对自己投资的公司领域要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因此对于经验较少的行业,比如能源、房地产等行业,我们并不涉足。这是多年来我们做核心投资的一个主要原则。”
“对于核心投资的企业,我们采取的是长期战略投资的方针。这将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在企业的研发方面做很多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获得回报。” 雅各布.瓦伦博格说,对于核心投资的回报率,银瑞达的目标是超过无风险利率加上商业周期的风险保险,目前是8%-10%。
“正在巅峰”的私人股权投资
除了核心投资,银瑞达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私人股权投资,其中包括风险投资。2000年,银瑞达专门筹建了总额达30亿美元的增长基金,投入到新领域中。
从事风险投资的是银瑞达全资控股的IGC(Investor Growth Capital)公司,主要投资于美国、北欧和亚洲的技术和医药保健行业;其投资组合总额超过8亿美元,投资回报的内部收益率为20%。
在从事风险投资时,银瑞达更多的是作为小股东,并向公司董事会派驻董事。雅各布.瓦伦博格表示,“我们通过对公司管理层的指导来提高公司的运营水平,如果意见不被采纳,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考虑撤资;要么增资成为控股股东,改变公司的运营模式。”
私人股权投资主要集中在对中型公司的控股和收购上,这主要通过大中华区EQT公司来执行。“目前投资市场上的一个显著趋势是,巨额流动资金离开传统的股票投资市场进入了私人股权投资领域,由于私人股权基金积极参与全球并购,很多企业从上市公司转为下市。
这个投资领域有两大特点,就是交易量大,同时风险系数极高。”雅各布.瓦伦博格表示,由于私人股权投资的高额回报,使得投资者低估了其背后的高风险。
“我们现在正处于私人股权投资的顶峰,这种趋势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大量资本赚取高额回报的情势,是无法一直持续的;私人股权投资的热潮必将逐渐减弱,其获得的高额回报也将在今后十年内逐渐减少并且消失。中国市场必然也会经历同样的过程。”雅各布.瓦伦博格对记者说。
中国是一个挑战
“早在1892年,爱立信公司便在中国成立分公司并且获得了第一份订单。”雅各布.瓦伦博格谈起其中国战略来,更愿意追溯“光荣家史”。
尽管目前银瑞达“核心投资”的诸多大型跨国公司均在中国设有分支机构,但雅各布对于在中国发展“核心投资”对象并不乐观,“要能够第一个发现这么有价值的公司,并且成为它的控股股东,这在中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相比较而言,银瑞达的中国投资战略中,私人股权投资的增长最值得关注。这一部分投资,主要由银瑞达和私人股权投资集团EQT联合成立的大中华区EQT操作,其筹建的第一只3亿美元的基金已经投资完毕。其在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消费服务业、零售与分销业,以及医药业和制造业。
同时,银瑞达全资控股的风险投资公司IGC于2002年6月成立了IGC Asia,开始在中国、韩国和日本进行风险投资。
今年3月,IGC正式在北京成立了办事处。他们在中国主要投资于快速增长型企业,集中在IT、电信和传媒领域,比如远传广告传媒、绿盟科技、东浦公司、蓝汛通信公司、中国数据处理、舜宇集团等。
在上述投资中,银瑞达主要作为财务投资者,对于每个所投资的企业一般投入800万-1500万美元,持有期为三年到六年;至少在董事会派驻一名董事与管理层紧密合作,最后通过公司上市或者股权转让退出。1999年投资阿里巴巴,是银瑞达在中国较早的风险投资之一,目前银瑞达已经成功退出。
相对于美国和欧洲市场,银瑞达在中国做风险投资的时间要比上述两个市场长,主要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退出机制还有待完善。
“此外,要禁止盗窃其他公司的知识产权,这对中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只有真正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够吸引一些高科技行业的外国投资者继续在中国投资。”雅各布.瓦伦博格特别强调。
“中国投资市场目前的状况就相当于美国19世纪末,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市场。”雅各布.瓦伦博格的判断是,“这是一个可以给很多人希望的地方,但同时也潜藏着很高的风险。”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