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私募股权基金迎来春天 [打印本页]

作者: 投资人士    时间: 2011-5-20 17:33     标题: 私募股权基金迎来春天

据消息人士透露,备受瞩目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渤海基金”)管理公司有望于近日在天津滨海新区挂牌。紧随其后,亦有多只产业基金正静候国家发改委批复。渤海基金试点的破土而出、《合伙企业法》等相关金融法规的修订以及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预示私募股权基金的春天已悄然来临。

“试水”天津滨海
在天津滨海新区,渤海基金首期60亿元募集计划已基本完成。该基金是国内首只由国务院批准试点的中资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200亿元,将用于重点扶持具有科技含量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投资企业。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渤海基金的首期发起机构是中国人寿保险、国家开发银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邮政储蓄银行、中银集团以及泰达控股。天津滨海新区具有重大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的资格,作为滨海新区直接融资创新的第一个典范,渤海基金试点是我国尝试拓宽融资渠道而迈出的重要一步。
同时在滨海新区注册成立的基金,还有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天津科委联合出资,分别委托天津泰达科技和天津创投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的滨海天使创业投资基金。这只总额为1亿元人民币的基金大股东是泰达科技,占有60%的股份,天津创投占有40%的股份。滨海天投资使基金将为处在初创阶段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科技企业和项目提供启动和发展资金。
“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都属于以非上市企业股权为主要投资对象的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股权投资’这一概念包含了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和首次公开上市前(Pre-IPO)各个时期企业所进行的投资。因此,凡是在一家企业上市前所涉及的股权投资都属于私募股权这一投资产业。”民生证券投资银行部凌爱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国外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有近50年发展历史,已形成相当规模并且成为了西方国家投资领域举足轻重的力量。目前在国际上活跃的私募股权机构有大大小小好几千家,KKR、凯雷、黑石、TPG德州太平洋、高盛资本、摩根士丹利资本等动辄数十亿美元规模的国际私募资本巨头,早已不满足本国市场,而将其触角探向了世界各地,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
呼吁政策法规支持
中国市场蕴含的巨大投资机会,自然引来这些世界顶级机构不约而同地大举进入。发生在中国大陆第一起典型的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就是2004年6月美国著名的新桥资本以12.53亿元人民币,从深圳市政府手中收购深圳发展银行的17.89%的股权。此后类似的案例接踵而来,凯雷收购太平洋保险、高盛拿下双汇、华平控股哈药,外资的介入让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也活跃起来。
目前,活跃在国内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绝大部分都有外资背景。“在外资机构大举并购我国优秀企业的同时,由于法律框架的缺失和过度的金融监管,我国本土私募股权市场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而且还面对着外汇管制、贷款、税收限制以及退出的高风险等多重束缚,加之社会的种种误解,这个行业几乎没有生存空间。”凌爱文说。
据了解,美国的风险投资组织中,有限合伙制公司约占80%,它们是推动美国风险投资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我国修订前的《合伙企业法》下“无限连带责任”的硬约束让不少民营资本望而却步,也使中国合伙企业数量近年来不断萎缩。类似金融法规的诸多限制是制约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原因之一。
另有专业人士分析,融资、遴选项目投资和退出是私募股权投资者操作项目时的三大步骤,三者环环相扣,任一环节的堵塞都会影响整个项目运作。然而,本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却一直处于“两头在外”的尴尬境地——融资渠道的单一和股市创业板的缺失,往往使其融资和退出上市不得不在境外进行。
化解银行风险、推动产业发展迫切需要私募股权基金参与
在美欧等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条件下,各种形式的私募股权基金作为有效的金融工具,以其方便灵活、投资领域独特的优势,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起来,极大地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和风险分散能力。
“我国金融市场不缺钱,银行47%的高储蓄率也已经达到了世界之最。然而大量资金被迫存放在银行,使金融风险在银行过度集中,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也不断增长。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小企业想发展需要资金,却因为银行的风险规避政策而难以满足融资需求,嗷嗷待哺。”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徐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一矛盾根源在于我国经济中主要融资活动高度依赖于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方式。中国当前的直接融资比例过低,仅占融资总额的20%,而西方发达国家直接融资占到了50%,美国则高达三分之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没有形成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来分担银行体系的压力。
从产业和企业发展角度看,“我国工业化中期正是产业和企业大规模重组的时期,是培育世界领先产业和优强企业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对资本需求最为旺盛的时期。缺乏有效的股权融资渠道,已经成为产业升级、优势企业做强做大的一个大的障碍。”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说,为寻求出路,有些企业不得不寻找外资“嫁接”,或在最需要资金支持的时候,到海外融资,“宁愿卖给外资,不愿接受国内企业整合”,这成了国内企业间重组的一个很难克服的障碍。
时下凯雷与徐工的并购案,已再度引起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激烈争论。“当前国家正在制定外资收购中资企业的法律为国家利益提供必要的保护,但要争取产业重组的主导权,事实上还需要产业投资基金的推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强调,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对于中国而言十分紧迫,“国内现在已经具备了建立私募股权基金的环境,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设立也已经具备法律依据,要给其以合法地位。”
春天已经到来耕耘才有收获
“现在我国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法律障碍正得到消除,对私募股权基金更是层层松绑。”凌爱文告诉记者,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全流通,使私募股权投资的境内退出风险大大降低;新近出台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规定》正式明确了境外企业可以通过换股方式收购境内企业,这也为被投资企业境外红筹上市提供了便利,同时大大方便了私募股权投资的境外退出。除此之外,《公司法》已经正式取消了公司对外投资额度的限制;而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也正式确立了有限合伙的企业形式,这预示了在我国可以设立有限合伙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仅大大提高了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效率,而且也极大拓宽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募资渠道,尤其是今后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也可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私募股权投资。
“这些都是朝着鼓励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方向进行的。”和君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孝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既然政府已经对前面几项立法作出修订,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税法也将会随之作出修订,避免对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人个人双重征收所得税。之前由于国内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制度的缺失,使得一些国内的企业要到海外上市,客观上带来的优质上市公司资源流失等历来争议不小。相信税法修订后双重征税的问题应该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就在记者结束采访后不久,吴晓灵在“中国私募股本市场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已经明确了私募股权基金的税收应避免双重征税,国家发改委将在10月份出台相关鼓励私募股权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另外,推出创业板,进一步完善退出机制,也已经被相关部门纳入了下一步的计划之中。
私募股权基金的寒冬已然过去,但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毕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张帆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国家政策和金融立法的支持将会对行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任何政策的出台对现实操作的影响都不会是立竿见影的,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有很多课需要努力去补。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