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信资本总裁张懿宸:我的目标是打造中国黑石 [打印本页]

作者: metoyoushe    时间: 2011-5-21 00:43     标题: 中信资本总裁张懿宸:我的目标是打造中国黑石

他经常穿梭于纽约、东京、香港、北京这些国际金融中心。2002年,39岁的他,参与组建中信资本市场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信资本),并以非凡的胆识,把中信资本40%的资本金一次“砸”在一个项目上——出资10亿元人民币收购哈药集团,创造了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市场上国企改制的标志性交易。
今年5月,在他的带领下,中信资本又成功地结束了“中国投资基金”的募集。最终获得了来自包括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GE金融等国际机构的认购,总规模达到4.25亿美元。
他就是中信资本总裁张懿宸,一个身经百战的投资银行家,弹指间操纵着成百上亿的“赌”局。7月12日,站在北京京城大厦中信资本会议室,身穿白色衬衫的张懿宸迎面走来时,依然是那份特有的淳朴、真挚笑容。
“我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亲手建立了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境外投资银行,我的目标是把中信资本打造成中国的黑石。”这是一个率真得让人惊讶的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说起自己的人生故事没有遮掩,坦坦荡荡。
因中信董事长点将而圆梦
有时候,机缘和巧合很难分得清楚。2000年,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荣智健先生力邀刚从美林“功成身退”的张懿宸加入中信集团工作:“你来中信吧,我给你重要职位,让你放手做你想做的事情。”
初到中信,张懿宸的职务是中信泰富执行董事兼中信泰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主要负责国内电信业务。
两年之后,随着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和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的展开,中信集团意识到有必要在香港成立一家跨境的投资银行,作为中国企业去海外上市的桥梁。
“如果要搞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张懿宸最合适不过了。”张懿宸的梦想就是创办一家中国自己的投资银行,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军的点将,圆了他的梦。
2002年,中信集团所属的中信资本正式成立。
“从中信资本成立的第一天,我对公司的定位就已经非常清楚:除了做投行业务,还要做成中国的黑石。”张懿宸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美国黑石集团是全球第二大私募股权基金公司,其管理的资产达到884亿美元,业务包括企业私募股权基金、房地产基金、组合基金等,于2007年6月21日首次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要将中信资本打造成中国的黑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公司成立的第一步是建立队伍,意气风发的张懿宸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准备大干一场。
中信资本建立初期,当时受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持续的华尔街熊市等一系列事件影响,美国经济一度低迷,一些著名的大投行不得不裁人。张懿宸借机,聘请到了一批业务拔尖人才。
“凡事想着容易做起来难”。在组建中信资本的过程中,张懿宸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不仅要制定公司发展的战略规划,事无巨细地过问每一件事,还要平衡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平衡公司内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自己亲手建立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境外投资银行,这是我的事业,我一定要全力做好。”
正当张懿宸一步一步把中信资本推入正轨的时候,一场全球范围的人才争夺战,给张懿宸出了一个难题。
2003年,随着国际资本的逐渐复苏,刚刚成立一年的中信资本,无论从知名度还是薪金待遇上,都无法与国际上著名的大投行相提并论。为了留住人才,张懿宸殚精竭虑。
“我现在无法向你们承诺什么条件,也给不了你们什么保证。我只能说,等公司发展好了,我们会有福同享。”张懿宸以他的真诚和人格魅力留住了企业员工。中信资本不但没怎么损兵折将,反而挖来了几名业界精英。
在张懿宸的感召下,到2004年底,中信资本员工达到了300人,投行业务的门类日渐齐全,实现了较好的盈利,得到了股东的认可。
中国私募股权标志性交易:20亿收购哈药
“在全球资本世界里,最上层的不是投行,而是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这些基金往往都是由几个或者十几个人掌控着去做投资。他们是真正主宰金融市场的大‘鳄’”。张懿宸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
如果说组建成立中信资本实现了张懿宸“创办一家中国自己的投资银行”的梦想,那么,在2004年出资10亿元人民币收购哈药集团的举动,则让业界清楚地看到张懿宸要做中国“黑石”的举动。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初,在一个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与的小型座谈会上,哈尔滨市的主要领导提到了令他们头痛的哈药集团。“由于对管理层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哈药集团近两年来业绩不升反降,开始滑坡了。管理层认为企业做好做坏一个样,拿的钱还是一样多,对自己没有任何激励机制。”
“如果要使哈药集团的业绩能持续增长,急需借助战略投资,实现哈药集团的全面发展。我们对其他人又不了解,如果你来做这个事儿,我们放心。”哈尔滨是张懿宸的故乡,市领导把满怀期望寄托在了张懿宸身上。
随后,张懿宸开始对哈药集团进行细致地调研和评估,通过一系列评估后认定:哈药集团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如果能够收购哈药集团,于己于人,都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做了深入的调研之后,张懿宸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如实向哈药集团董事会做了汇报。董事会最终同意了张懿宸的方案,但也给他设定了一条红线——最少要动用1.1亿美金(约合10亿人民币)的资金。
当时中信资本的资本金总共才2.5亿美元,1.1亿美金已经超过了资本金总额的40%。
后来,张懿宸找来了世界著名的私募股权基金——美国华平投资公司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孙强来共同投资。经过协商,中信资本与华平各出资10亿元人民币,再加上黑龙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共占重组后哈药集团55%的股份,原股东哈尔滨市国资委持有45%的股权。
2005年6月25日,国资委正式批准哈药集团国家股性质变更等相关事宜。2005年7月20日,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准哈药集团设立为中外合资企业。
这是至今为止黑龙江省单笔规模最大的外资投资项目,也是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市场中的一个标志性交易。
向“黑石”看齐
收购哈药之后,在张懿宸和其他股东的大力支持下,管理层开始对企业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造。首先,针对以往国有企业存在的股东和管理层利益不一致问题,统一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对管理层制定细致的奖励措施。
其次,针对企业内部各个机构各自为政现象,重整企业内部结构,使各个机构之间的责权利进一步明确。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哈药集团的业绩得到极大提升,中信资本也由此名声大振,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2006年6月,张懿宸完成了对中信资本的资产及业务重组:由过去以投行业务为主,转型为以投资业务为主,成为一家专注于中国市场的投资管理及咨询公司,其核心业务为管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冲基金和房地产基金。
此外,中信资本的私人股权投资部门还创建了日本基金和美国基金,这两个基金专注于收购日本和美国当地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并帮助其将生产环节转移至中国内地。
仅仅五年时间,中信资本在张懿宸的手中已从成立之初的2.5亿美元资本金,发展为现在管理15亿美元的基金管理公司,为成为中国的“黑石”奠定了基础。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