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IT企业跨国并购阻力增大提升竞争力成关键 [打印本页]

作者: tiantianniao    时间: 2011-5-28 04:01     标题: IT企业跨国并购阻力增大提升竞争力成关键

2005年中国IT企业跨国并购有喜有忧。喜的是,联想完成了对IBM全球个人计算机业务的收购,标志着全第三大个人计算机企业诞生;忧的是,中国IT企业的海外并购阻力增大,以前并购中的潜在问题也暴露出来。
诚然,一系列的跨国并购行为向世界展示了国内IT企业的实力和愿望,无形中,国内IT企业的整体品牌影响力正在加强,但如何将这种影响力转化为竞争优势,并最终落实到竞争力的提升上,将引发对我国IT企业跨国并购的冷静思考。
跨国并购向世界发出“积极信号”
从理论上讲,现代企业国际化之路无非两条:一是依靠企业自己的内部资源或是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在境外投资(新建独资或合资经营公司),实现企业规模扩张;二是通过跨国并购、联合、建立战略联盟等,实现企业的跳跃式成长。
“十五”期间,异军突起的中国IT企业,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选择后一种更具侵略性的扩张模式,从而引起国际市场的一片惊呼。然而,相对于2001年—2004年的大手笔而言,2005年中国IT企业跨国并购有喜有忧。
喜的是,联想完成了对IBM全球个人计算机业务的收购,标志着全球第三大个人计算机企业诞生;忧的是中国IT企业的海外并购阻力增大,以前并购中的潜在问题也暴露出来。海尔竞购美泰克公司告负、京东方出现“消化不良”、TCL停下国际化步伐,这些都足以引发对我国IT企业跨国并购的思考。
尽管从最国终的结果来看,海尔竞购美泰克公司以惠而浦介入竞购而失败,但从竞购本身的性质来看,海尔此次举动还是经过冷静思考后做出的抉择,应该说,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海尔的全球化战略转型的坚定决心。
如果说京东方、TCL以及联想等国内IT企业跨国并购先行者们多是并购国外知名企业的某一个事业部,海则是以整体并购一个老牌企业为目标。
作为并购对象的事业部相对于原企业而言,或是严重亏损,或是已不能适应原企业的战略转型需求。海尔的并购对象尽管也负债累累,但它是美国第四大家用电器商,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和较高国际知名度,一旦收购成功,海尔也会与惠而浦、通用电气一样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商之一,并一举由低端品牌转入中高端品牌。
事实上,海尔在国内IT企业中也是较早就实行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梯队,从销售产品到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海尔的案例被纳入哈佛管理教程,都说明海尔国际化取得显著成果。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从中国的海尔到世界的海尔还有较大的距离,特别是品牌影响力迟迟未能打开局面。
海尔不愿停留在知名企业的层面上,而是要实现从名牌到全球化品牌的跨越。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之后,海尔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在这个阶段,海尔将以效率打造全球第一竞争力,创出世界级的全球化海尔品牌。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尽管美泰克集团拥有超过9亿美元的负债,但海尔公司还是愿意冒风险收购并代其还债。
诚然,在第一轮的国内IT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海尔的并购行为失败了,但它的举动也和并购成功的国内IT企业一样,向世界发出了很多积极的信号。自TCL并购了汤姆逊(Thomson),欧洲人就开始知道中国企业有出去购买的能力和意愿,他们甚至认为,家电行业大部分潜在的买家都在中国。这也是为什么年终大宇电子债权人向海尔抛出10亿美元邀购橄榄枝的原因。
跨国并购必须准备好
“过冬棉衣”
一系列的跨国并购行为向世界展示了国内IT企业的实力和愿望,无形中,国内IT企业的整体品牌影响力正在加强,如何将这种影响力转化为竞争优势,并最终落实到竞争力的提升上,应该是国内IT企业在跨国并购前后慎重考虑的。未雨绸缪,这一点的重要性可以从2005年京东方、TCL的现金流情结得出验证。
对于进行跨国并购的国内IT企业而言,未雨绸缪就是预备好度过并购整合期的充沛现金流。这句话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对整合期何时才算完成的判断,我们可以将并购对象为企业创造价值,并且价值额度大于并购成本的时点理解为整合成功;另一个是,资金充沛不仅仅意味着满足收购成本要求,即收购额加上并购对象负债额,而且还意味着在整合期内的运营成本,甚至包括由市场变化或意外事件导致的企业现金流非预期减少情况。特别是,市场条件变化和意外事件导致企业陷入现金流短缺情况时,企业应该有足以抗寒的“过冬棉衣”。
事实证明,棉衣不够厚、现金流不足经常会制约并购整合的顺利实现。事前不用功,事后就得“亡羊补牢”了。
2003年,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TFT-LCD业务,2004年液晶市场价格大跌,2004年末,京东方的资产负债率就接近70%,2005年第一季度的资产负债率上升至约为72.29%,自此京东方停止了其海外并购的步伐,对资金的饥渴成为京东方在2005年的经营目标。
2005年3月,京东方转让10%股份引入战略投资者日本丸红株式会社(简称丸红),4月份获得7.4亿美元银团贷款,到韩国子公司两次发债募资16亿元人民币,7月计划增发H股25亿港元(不含发行费用)。这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解决2003年以来一路吃紧的资金链。
与京东方类似,跨国并购并未能给TCL马上带来收益,相反,2004年国内市场手机巨亏,国际化进程中两家重要的合资公司TCL-汤姆逊(TTE)及TCL阿尔卡特(T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