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创投业 酸甜苦辣又一年 [打印本页]

作者: tiantianniao    时间: 2011-5-29 02:39     标题: 创投业 酸甜苦辣又一年

时光飞逝,转眼中国创业投资业即将走完2005不平凡的一年。年初外管局“11号文”和“29号文”的相继颁布,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及其在中小企业板的率先全流通,《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雅虎10亿美元收购阿里巴巴,百度纳斯达克上市后股价的飚升,硅谷顶级VC的相继进入……,这一年中一系列的事件对中国创投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机遇和挑战并存之下的中国创业投资,在2005年会为人们交上一份精彩的答卷。
“75号文”PK“11号文”
2005年1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一纸《关于完善外资并购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为“11号文”)在风险投资界击起了千层浪。
引起轩然大波的11号文事实上只是一个寥寥四条、长约500余字的“通知”。该文件规定,以个人名义在境外设立公司要到各地外汇管理局报批;以境外公司并购境内资产,要经过国家商务部、发改委与外管局的三道审批。也就是说,VC投资退出常用的路径——“红筹上市”的三个环节:注册境外企业、资本注入、并购境内资产都需要报外管局审批。“红筹上市”方式是近两年VC投资的中国企业实现海外上市、自己以IPO?首次公开募股 方式退出的主要途径。
让风险投资基金们不满的是,11号文出台后,由于其涉及资本运作操作规程中的审批规则并未明细,不具操作性,审批实际上处于暂停状态。据了解,自11号文出来后的半年时间,按照11号文规定申报了相关材料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控股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几乎都没有被批下来。
4月21日,国家外管局颁布了对11号文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的《关于境内居民个人境外投资登记和外资并购外汇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29号文”)。但VC们同样对29号文感到失望——29号文中既没有出现他们所期望的“松口”,“也没有解决11号文操作性不足的问题”,反而在29号文出台之后,几乎所有涉及出境的资本运作均在外管局和其他部委的监控之下。如果这两个文件被严格执行,技术上讲所有外资VC的投资退出都会因法律风险而“挂起”,而且新浪、盛大、百度等已通过“红筹”方式实现海外间接上市的企业,也将处于随时可能被法律追溯的尴尬中。
根据国家外管局的解释,这两份文件出台的目的是打击资本外逃与洗钱。不过在创投人士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风险投资的退出通道。虽然从理论上讲风险投资仍有退路,只需要完成相关申报并得到审批即可,但是因为“11号文”与“29号文”缺乏具体的执行细则,结果相关的审批都停滞下来?以至于文件出台后“一家都没有批下来”,“怎么批,找谁批,谁负责,一概不知道”,一位著名的风投人士曾公开表示。
正在风险投资人士因为“11号文”和“29号文”感到无路可走的时候,10月23日,星期天,距离1月24日差一天整9个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75号文”)。而此前外管局于1月24日发布的“11号文”和4月21日发布的“29号文”同时停止执行。
至此,曾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的11号文,在颁布9个月后,终被取代,而新规的发布被业界称为是“红筹融资解禁”,重燃红筹上市之火。
创投业的“公司法”出台
如果说“75号文”多多少少成了创投业的一根救命稻草。那么,《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就象一艘救命小船,加速了创投业的发展。
2005年1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在创投业人士看来,该《办法》可以称为中国创业投资企业的公司法,在融资、投资、退出机制、规范管理这四个方面都做出了基本的规定。
据了解,《办法》对创投企业“左手融资和右手投资”方面都有所突破。在融资方面,《办法》里明确规定,创业投资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通过获取贷款来增加投资能力,这就给金融性资本金进入创投业开了口子,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改变原先只有产业资本可以进入的局面,拓宽了创投的资金来源,从长远来看,保险资金、社保基金都应可以进入风险投资行业。投资方面,《办法》将原先50%用于投资拓宽到可以使用全部资本进行对外投资,这是依据新《公司法》的调整而有所突破。此外还可以用资产、股权进行投资,创投公司对外投资的灵活性大大增强。
业内人士指出,《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对中国创投业来讲,更有了实施的大环境,对创业资本,尤其是对“土”创投来说,更有了大展宏图的好机会。
全流通的中小板锦上添花
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上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的创投市场来说更是锦上添花。因为中小板的全流通给长期以来无“后路”可退的创业投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退出通道,使其对创投资金的吸引力实现质的飞跃。
在创业板遥遥无期的情况下,全流通后中小板为创业投资商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中小板率先全流通,为创业投资商提供了完善的退出通道,一举解决了困扰创投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可以认为,全流通后的中小板就等于创业板,中国创投业已经迎来快速发展的积极拐点。
对于上述利好,创业投资商们普遍较为兴奋。一位创业投资商表示,创业投资的最大机会已经悄悄来临了。
机会的来临,就意味着逐利资金的大规模加盟。最新统计显示,中国目前约300家风险投资基金公司,其中240家人民币基金,60家美元基金,总投资额已达到120亿美元,并且,预计还将有60亿美元左右新资金到位,这样,就有500亿元人民币的增量创投资金已经潜伏在了中小板的门外。
记者发现,中小板的全流通,使创投资金对于中小企业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同时,不少中小企业也由此吸引到创业投资商的关注,从而有望通过公司上市股权增值流通的方式,做大做强国内的高科技企业。
一位创投商进一步提出,中小板的全流通机制为创业投资提供退出渠道,作为风险投资的策略股东持股的退出会带来股价的短期波动,而且在新老划断的预期下,中小板的市场热点、股价估值等运行格局将发生新的变化。但中小板运作机制理顺之后,这些问题将得到较好解决,而且,优秀企业的加盟会进一步繁荣中小板市场,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盈利机会。
外资创投热情再高涨
虽然外管局11号文和29号文的颁布,对外资创投的投资造成了一些打击,但却并未减退海外创投基金对中国市场的热情。据统计,2005年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金总额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年份,相当于2004 年的数倍之多。
据软银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炎介绍,2005年,VC和PE?私募股本 在国内的投资已经达到了最高潮。过去18个月中,海外基金,包括一些欧美VC都来华试探,其中美国VC表现最多。尤其是一些在历史上宣称是“投资不超过在硅谷40英里半径”的最保守的投资基金也进入到中国来了。像Seqgoia、Capital China这样的基金更是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团队。中国已经变成了海外VC不可绕过的因素。
10月25日,国际著名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即美国凯雷集团创始人以及合伙人之一戴维鲁宾斯坦出现在南京。这里,一场众所瞩目的签约仪式正在举行——凯雷将以3.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85%的股权。这是国际投资基金收购中国大型国企绝对控股权的第一例。  
这些海外基金远道而来,看中的是国内创投业巨大的市场潜力。曾经亲身经历过娃哈哈及网易等成功创投个案的Capital Today主管合伙人徐新认为,国内VC好日子刚刚开始,她分析,中国目前有资金规模在3亿人民币以下、员工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2900万个,占到全国GDP总量的55%,这些企业中的78%都是赚钱的,从2001年到2004年这些公司的收入有26%的增长,而利润增长更是达到36%。然而这些企业的融资渠道仍然非常狭窄,这个庞大的资金缺口将给VC带来机会。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