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央行新闻发言人:汇率将不再有官方的一次性调整
[打印本页]
作者:
jack87021
时间:
2011-5-29 03:46
标题:
央行新闻发言人:汇率将不再有官方的一次性调整
近日,央行新闻发言人李超就汇率和贸易平衡的有关政策和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他表示,下一步还将继续调整部分外汇管理政策,为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创造政策环境。
跨国外包导致顺差扩大
李超表示,中国贸易顺差的扩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涉及多种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近年来全球化趋势下跨国外包与供应链重组的加速发展。
所谓跨国外包,是指跨国公司将生产或服务的一部分搬到海外,人工成本更低廉,赋税更低,企业负担的其它成本也更低。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生产或服务转移到海外,再把产品纳入旗下的全球供应体系,形成供应链的重组。这种现象随着IT革命和基础设施如交通的改善呈加速发展趋势,使得过去不能跨国外包的现在都有可能外包了。
跨国外包产生的影响之一就是各国的比较优势格局发生重组,而且重组还出现了时间差,即劳动成本密集型生产和服务通常率先外包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中国、印度等国。发达国家感受到压力,转而创造更高档次的产品或服务,以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出口优势。但这一过程往往滞后一段时间,从而形成了时间差,在这一阶段,贸易不平衡会扩大。
外国直接投资在跨国外包和改变贸易平衡中无疑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中国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且供应链不断延长,附加值不断提高。这种生产和贸易的汇率弹性相当小。而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大幅增加部分替代了中国的进口。中国市场上外国品牌、外国设计的产品非常多,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已转为由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生产。
汇率将不再有官方的一次性调整
李超强调,去年7月21日,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
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有了较大的灵活性。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汇改以来至2006年3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累积升值3.09%。八个月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贬有升,双向波动,弹性明显增强,反映了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体现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规律。特别是实行做市商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有了较大提高。
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需要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增强市场决定汇率的力量。而中国的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想更好地适应浮动汇率,也需要外汇市场有足够的深度和丰富的交易产品。包括积极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完善外汇市场体系,逐步增加市场避险工具等等。
八个月来,在放宽外汇管制方面作了相当大的努力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调整部分外汇管理政策,为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创造政策环境。
今后,我国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发展外汇市场,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的能力。由于按照现在的机制,根据市场的变化,人民币具有自主向上或者向下浮动的空间和能力,因此,人民币汇率将不再有官方宣布的一次性调整,而是在现行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根据外汇市场供求和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自主浮动。
鼓励适度提前消费
李超认为,中国经济中,高储蓄率与高额贸易顺差并存,要解决贸易平衡问题,汇率并不是唯一手段,应采取综合措施。其中重要的一点是采取措施降低储蓄率,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以此带动经济增长,同时扩大进口,改善贸易平衡状况。
他说,根据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信息,扩大内需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减税、增加居民收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金融支持政策等。
减税政策包括降低个人所得税,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以前的800元提高至1600元。财政部预测,调整后将节税约300亿元,若将其全部用于消费支出,那么将推动年均家庭消费增长0.4%。
另一项减税措施是全面取消农业税。从2006年起,财政每年将安排1030亿元的资金用于支持农村税费改革的巩固完善,其中中央财政每年将通过转移支付补助地方财政780亿元,地方财政将安排财政支出250亿元左右。
在增加居民收入方面,有关部门已提出了建立职工最低工资制度的思路,旨在提高工资水平,增加城市中低阶层收入。有关部门还指出,今后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从金融领域看,其中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要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面向居民个人的信贷业务,引导居民转变传统消费习惯和消费文化,鼓励适度提前消费。
着手降低储蓄率
李超解释说,储蓄率包括了国家储蓄、企业储备、家庭储蓄。中国现阶段家庭储蓄率较高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尚未完成,老百姓出于养老、医疗等原因积累了大量预防性储蓄。同时,住房体制改革也使相当多的大众储蓄资金用于买房,为子女教育而储蓄也是导致储蓄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高储蓄率和高额外汇储备不只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其它亚洲国家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在这方面,亚洲金融危机对于亚洲国家政府部门和家庭部门的行为模式产生了较负面的影响。如马来西亚,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资料,其国家储蓄率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在35%以下,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度高达42%。而美国正好相反,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其居民个人储蓄率在4%-5%左右,但自1999年以来开始大幅下降,现在已是负的(最低时为2005年第三季度的-1.6%)。这些现象都是和亚洲金融危机相关联的。亚洲国家对于危机曾有很多抱怨,一方面是对于对冲基金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反应不够迅速,未能及时提出适当的政策建议来减轻危机带来的困难。因此亚洲国家会更多地依靠自己的积累,包括家庭和政府部门的储蓄,以应对下一次危机的来临。
在储蓄率问题上也存在争论,中美两国的储蓄率处于两个极端,其对贸易平衡的影响需要加以重视和研究。
李超表示,为了降低储蓄率,有关部门需要通过加快社会保障和教育体系改革等措施来降低预防性储蓄,使人们更放心地消费。有关部门在养老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和住房抵押贷款等方面采取了若干措施,促使消费者把远期需求转化为近期需求。
进一步完善进口税收等政策
李超表示,中国政府将通过调整政策、改善政策环境来鼓励进口。目前中国制定的进口战略是符合中国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相适应的,今后特别要增加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的进口。从有关部门获悉:
中国将进一步完善进口税收等政策,引导企业更多地进口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及商品,并加大对企业进口业务的支持力度。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量进口设备,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设备。
中国正处在IT产业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从发达国家大量进口IT产品和设备,如含有因特尔芯片的科技产品、网络设备等。中国的商业银行正在进行系统改造,也需要购买大量的计算机主机设备。
中国的航空市场规模庞大,目前处于发展初期。预计中国航空市场的繁荣可以持续几十年,飞机及与之相关的设备及零件进口在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将迅猛增长。据美国波音公司2006年3月7日发布的飞机市场长期预测报告称,在2005年至2024年的20年间,中国将是亚太地区最大的飞机市场,预计将订购2600架新飞机(2005年中美协议中方购买70架波音飞机,价值40亿美元)。
此外,预计今后中国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进口还将继续增加。
通过所有这些组合措施,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更多地依靠内需,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更为平衡地发展。我们预估,通过几年的努力,中国可以实现对外贸易的基本平衡。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