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商行耍“太极” 央行定向紧缩入“局”
[打印本页]
作者:
vagabond
时间:
2011-5-29 05:10
标题:
商行耍“太极” 央行定向紧缩入“局”
6月份的金融运行数据愈发清晰起来。据记者了解,6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数据分别增长18.4%、13.9%,6月份的新增贷款为3651亿元。
新增贷款从总量上来说是同比回落,环比继续高增长,因此再度强化了市场对央行后续紧缩政策的担心。但从结构上来说,隐藏在背后的“玄机”可能更令人回味。
中小银行等成新增贷款主体
此前,针对商业银行“不顾大局”、争相投放贷款导致信贷投放猛增的情况,央行在5月底6月初就基本形成了“定向调控”的思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此前就反复强调,控制贷款扩张最好的办法就是收紧流动性。通过发行定向票据对商业银行进行釜底抽薪,无疑就是这一思路的精妙运用。
6月份,央行针对主要商业银行分别“派发”了数量不等的定向票据,重点是四大国有银行。由于建行新增贷款最多,相应地被摊到的定向票据也最多,达420亿元,农行其次,被摊到了300亿元。
现在,6月份的贷款结构数据已经统计完毕,并已在业内流传。据消息人士透露,6月份国有银行新增贷款有所收敛,合计只有645亿元,其他中小商业银行、农信社则是新增贷款的主要群体。
从数据来看,前期被央行重点调控的建行、农行和工行受到一定打压,新增贷款量分别只有37亿、151亿和-88亿。然而,6月份中国银行新增贷款545亿,为各家银行之最。5月份还超然度外的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6月份新增贷款分别达到了232亿和274亿。整个城市商业银行新增贷款量为 736亿,农信社为439亿。
大银行玩起“太极拳”
从表面上看,前期央行通过发行定向票据实施的定向紧缩产生了效果,然而实质上并非如此。
消息人士透露,各个大行压缩信贷几乎都打起了“太极拳”,即通过转移票据融资的方式将贷款数据修饰了一番,主要做法是,把未到期的票据转贴到其他银行,降低票据融资量,使得总的新增贷款量骤然下降。
比如工行,6月份通过票据转走了400多亿元,从而使得新增贷款表现为“下降至”37亿,如果全部转回来,6月份正常新增贷款应该是437 亿。同样,建行通过票据转走了292亿,农行则是389亿。而这个月新增贷款最高的中国银行,仅转走了50多亿,民生银行通过票据转出去的有57亿元。
四大行转走的票据又流向了何处?答案是,中小银行和农信社。
据了解,城市商业银行接下了430亿,在账面上表现就是新增票据融资430亿,如果扣除这一块,城市商业银行实际新增贷款306亿。农信社则接下了211亿。而华夏银行新增贷款中大部分是四大行的票据,为228亿,占其新增贷款总量的83.2%。
显然,为了应对央行的定向调控,四大行联合部分中小银行玩起股市上常见的“对敲”游戏,票据就是“对敲”的砝码。
业内人士分析,通过票据银行不仅可以改变报表上的贷款数据,也是应对当前监管部门票据检查的重要手段,可谓是“一举多得”。
然而,这种方式使得央行定向调控效果大打折扣。分析人士认为,央行货币紧缩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货币、信贷供应的减少,降低对目标行业的资金供给,促使行业结构发生变化,优胜劣汰,从而优化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而商业银行通过压缩票据融资,在总量上虽满足了调控要求,但该压的贷款没有压,该放的贷款还在放,定向调控效果可能就会减半。
事实上,如果把四大行转出去的票据转回来,大银行6月份的新增贷款量依然较高,相比5月份可能更甚。
一位国有银行人士对记者感慨,“四大银行也是没办法,才出此招,许多合同都签了,项目也开展起来了,银行该投放的钱只能按照计划投放”。
央行的定向调控似乎正在慢慢步入僵局。打破僵局的必然还是央行。一位银行人士告诉记者,“我们现在都能预感到央行不久将再次推出定向紧缩措施,具体操作方式可能有所变化。”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