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2005回眸 潮起潮落创投业
[打印本页]
作者:
heart
时间:
2011-5-30 19:29
标题:
2005回眸 潮起潮落创投业
2005年12月中旬的一天,入冬的上海寒风刺骨。然而,四季酒店的3楼却春意盎然、人声鼎沸,第五届中国创业投资年度论坛在此召开。
与以往不同,让记者感到震撼的是,每一个专题会议结束后,都会迎来创业者对风险投资商近乎疯狂的“追堵”。在现场,记者看到,刚刚结束主题发言,准备走出会场的华盈创投公司董事总经理汝林琪,立刻被四面八方涌来的创业者团团包围。“你好,请给我2分钟时间,我们公司是从事……”,一个没有挤进去的创业者干脆在人群外面喊了起来。风险投资商们的名片更是成了抢手货,以致于最后只得改为手写联系方式了。而创业者们甚至在过道上,争相把自己的资料往投资商手中塞。
这样的一幕,不是上海独有,相信今年大大小小的风险投资会上都在上演。2005年,注定是风险投资不平静的一年。
回暖
刘先生是北京中关村一家网络信息技术公司的董事长,这次他也专程从北京赶到上海参加此次会议。“实际上,风险商对于好的创业项目也在‘追堵’。”已经开始习惯接听越来越多来自风险投资公司电话的他告诉记者,这些风险投资公司都在电话中征询是否有合作的机会。刘说他在创立这家规模并不大的信息技术公司之前,并不知道“有这么多VC(风险投资)都在等着要把钱投进来”。
实际上,这并不只是刘先生的个人体会,相反,这正在成为这个行业的集体感受。从参会者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中可以看出,风险投资的春天又要来了。
软银亚洲基础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透露,SAIFPartners刚刚募集了6.4亿美元的第二期基金,主要投资中国市场,这是中国风险投资历史上最大的由中国人自己独立募集并管理的基金。
记者从本次会议主办方———清科创投提供的资料中也获悉,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创业投资总量再次实现大幅攀升,达到2004年以来的最高点。在他们的调查范围内,有62家企业获得总计约3.73亿美元的投资,投资额较前一季度增长54.6%,为去年同期的2倍多;获得投资企业数量较前一季度增加34.8%,较去年同期上升21.6%。
博客中国、猫扑、3G门户、POCO、天涯……这些昨天还遭受质疑的网络公司,一夜之间就得到大额的投资,甚至连大娘水饺这种传统产业,都因为其商业模式被看好,也被注入风险资金。
在中国风投市场已小有名气的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章苏阳表示,目前的中国市场并不缺钱,有大量的风险资本正在市场内外游弋。清科投资创始人倪正东甚至说,“一场新的资本风暴正在中国互联网上空酝酿。”
泡沫
今年风险投资业的一件大事,就是百度在美国的成功上市。百度上市首日的表现,更是让国外媒体纷纷用“疯狂”、“井喷”等词语来形容。
“现在大家都在想,谁将成为下一个百度。”曾经在美国华尔街工作过的关先生表示,“在2007年以前,这股风险投资热潮还将持续升温。”这位前网易副总裁去年成立了国内首家基于E-MAIL和手机号码的网上收付费平台———“快钱”,他在不久前刚刚宣布,公司已经获得硅谷Doll资本管理公司和半岛资本公司的风险投资。
像关先生一样获得风险投资的互联网创业人士越来越多,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5年前的那种繁荣景象。9月初,博客宣布已经获得约1000万美元的投资;深圳铭万获得了软银亚洲的风险投资;富达基金、
IDG以及联想等多家公司,以1350万美元的风险资金注入中搜……有业内人士估计,2005年是在中国的风险投资融资额最高的一年,下半年约有超过20亿美元的资金进入。
然而,在投资陷入疯狂状态的同时,不少人开始发出警告:别忘了1999年,当心泡沫!
1999年,那个互联网泡沫膨胀的年月。那一年,中国第一只互联网概念股中华网登陆纳斯达克,并创下单日236%的最高涨幅。但是,辉煌一时的中华网如今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第一轮的互联网企业如日中天之时,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上的科技股上涨势头强劲,中国本土的网络企业也不甘落后。只要有份创业计划,就不愁风险基金的进入。但经历了最初的狂热之后,投资者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在此情况下,投资者撤资成为必然之举。根据Webmergers统计,自2000年泡沫破灭以来,全球至少有4854家互联网公司被购并或者关门。
有了过去的教训,参会的一些风险投资商对目前的状况也表示出些许担忧。“资金越来越多,投资的企业就越来越贵,风投的盈利空间就越来越小,”北极光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邓峰也表示,互相竞争压价,会使风险投资的风险变大。门户网站Lycos创始人戴维斯认为:“投资者此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事情本身也许并没有外表那样辉煌。目前,有些投资者已经被表面现象蒙蔽了。”
当然,也有人并不同意这一观点,“从整体上看,还是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投入的风险投资才4亿多美元,某种程度上,这只是美国一个项目的投资额,”
阎焱说,“事实上,风险投资在中国才刚刚开始。”
受伤
业内人士都知道,为绕开国内严格的资本与外汇管制,实现全流通,国内风险投资界有一个“约定俗成”的退出通道———民营企业通过在开曼群岛、百慕大等离岸中心设立壳公司,再通过换股或并购的方式,使境外壳公司收购境内公司资产,完成资产置换后,再将境外公司上市融资。这种方式因便于风险投资的退出和企业设立期权而备受欢迎,俗称“红筹通道”。但今年上半年国家外汇局的两份文件,让风险投资商“很受伤”。
今年1月24日和4月21日,国家外汇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外资并购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境内居民个人境外投资登记及外资并购外汇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两份文件分别被业界称为“11号文”和“29号文”。“11号文”要求,境内居民对外投资设立或间接控制境外企业,应取得外汇管理部门的批准。“29号文”则要求相关企业为“11号文”出台之前的关联外资并购交易补办登记。
本意在于打击资本外逃与洗钱的上述两份文件,在创投人士看来,却一定程度上堵住了风险投资的退出通道。虽然从理论上讲,风险投资仍有退路,只需完成相关申报并得到审批即可,但因为两份文件缺乏具体的执行细则,结果相关的审批都停滞了下来,以至于文件出台后,一家都没有批下来。这对国内风险投资产生了很大影响。数据显示,文件发布后的一季度,中外创投机构的投资额合计1.65亿美元,比2004年第4季度大幅下降43%,和去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24%。
美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涂文炫认为,只要有境内居民作为某一家公司的股东或创始人,不管他想做境内风险投资项目,还是并购项目,都会受到影响。“政策肯定要调整,否则国内风险投资事业的道路会越走越窄。”一位风险投资人士告诉记者,当时有不少人频繁出入国家外汇局进行交涉。
松绑
果然,10月底,外汇局以《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境外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75号文)替代了此前发布的11号文和29号文。“75号文件”明确了境内居民可通过在境外设立的“特殊目的公司”进行融资,“特殊目的公司”可并购境内资产,有关部门不会再过问并购双方是否为同一团队控制、管理,这为内地企业红筹上市扫清了障碍。
“这鼓舞了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积极性,最近在开曼群岛和维京群岛注册的公司又多了起来,”融勤国际孙红伟说,“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在我身边就有5-6家。”
11月15日,由发改委、央行、外汇局等十部委(局)联合起草的《创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会签。
在投资上,由于《办法》解除了创投公司资金全额投资的限制,业内认为,《办法》使得对外投资的方式更灵活,可以进一步放大投资能力。“从整体上看,不论对外资、国内资金,还是其他以私募形式运作的委托基金来说,《办法》都是一个好政策,等于给私募资金一个合法身份。”孙红伟表示。
“现在有个说法,明年和后年将是创业投资大发展时期,”荣勤国际万凯表示,“因为大家看好后期政策,所以会加大投入。”
股改
实际上,近来在股票市场上正如火如荼地上演的股权分置改革,对风险投资业的预期影响更大。
一方面,中小板股改的顺利完成,加大了决策层进一步推出创业板的信心。日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表示,“要加快中小企业板的发展,抓紧创业板的筹备工作”。据说,专题研究工作已经启动。
如今,国内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主要是股权转让,IPO只是很小一部分。即便在美国这样一个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通过IPO退出的几率也只有30%,国内就更少了。如果创业板能够适时推出,无疑给风险资本的退出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势必促使风险投资业再次出现“井喷”。
另一方面,一些风险投资商也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主板市场。“股权分置改革还在进行,证券市场也会成为风险投资的一个退出渠道。”里昂证券资本市场有限公司董事华风茂称,股权分置改革对风险投资业未来的预期影响很大。
链接
三大限制性条款界定创投
为了能将“创业投资企业”与其他企业清晰地区别开来,《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在投资运作环节制定了三大限制性条款来界定创投:一是通过规定创业投资企业“对企业的投资,仅限于未上市企业”、“其他资金只能存放银行、购买国债或其他固定收益类的证券”等限制,避免创业投资企业从事证券投资、期货投资等业务,并引导其专业从事对未上市企业的股权投资;二是通过规定创业投资企业只能以股权或准股权方式进行投资,促使其在投资决策时,为了与这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相适应,就只能选择具有高成长性的创业企业进行投资;三是通过提出组合投资要求,规定“创业投资企业对单个企业的投资不得超过创业投资企业总资产的20%”,使得创业投资企业必须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多个企业,从而与投资控股公司区别开来。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