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傅成玉和他正在导演的海外并购 [打印本页]

作者: F45566    时间: 2011-5-30 19:30     标题: 傅成玉和他正在导演的海外并购

北京时间6月23日零点30分,北京东直门外中海油大厦,54岁的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拨通了优尼科CEO威廉姆森的电话。此时后者刚刚乘专机抵达泰国。
“经过董事会批准,我们希望和贵公司合并———我们的出价是每股67美元。”傅成玉说,“我希望我们能在一起工作。”
电话的另一端,威廉姆森反复询问“请你确认,是不是67美元”,随后他表示,“你知道,现在由于合同的约束,我不能跟你讲很多,但我们会很快研究(这个方案)。”
如此简短的几句话,双方对并购大事都是意犹未尽。
6月23日,优尼科公司正式接到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发出的收购要约。
随后优尼科公司的网站上发表了一个措辞严谨的声明。该声明称,对中海油的要约提出将进行审阅评估,但不能最终保证与中海油达成相关的协议。
6月24日,中海油首席执行官傅成玉对外声明称,中海油很高兴优尼科已表示他们将就其全现金收购要约开始讨论。他表示,中海油已做好准备随时开始。
正如公司在宣布竞购时所提,中海油相信这项收购要约对优尼科股东十分优越。
不过,这一时机绝佳的并购案并非坦途。中海油发出收购要约前,美国雪佛龙公司就曾表示过要收购优尼科公司。以6月21日雪佛龙公司收市价计算,中海油的要约价比雪佛龙此前提出的收购价格高出约15亿美元。
近日,更有美国国会共和党议员理查德.庞勃和邓肯.亨特致信布什总统,要求海外投资委员会对中海油的收购进行彻底调查。他们声称美国在处理牵涉中国的能源事务时,应综合外交政策、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进行考虑。
好事多磨的并购案将如何发展,且看两位掌门人的精彩博弈。
傅成玉:为海外取经曾停薪留职
与美国人谈一笔185亿美元的生意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需要胆识更需要经验。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这一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起海外并购案,使海内外各界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一事件的中心人物: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兼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傅成玉。
由于此项并购数额巨大,也由于其处于敏感行业部门,更是由于被并购的公司是美国国内前10位的能源公司,石油巨人的握手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而在一波三折的并购过程中,傅成玉在前期所表现出的镇定,以及在后期所表现出的信心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验是如此得来的”
具有远见的傅成玉在其早期的职业生涯中经受了各种锻炼。翻开傅成玉的履历,会发现其职业生涯的每一步仿佛都是在为这笔大买卖做着铺垫。
傅成玉出生于1951年,他1975年从中国东北石油学院地质学系毕业后,先后在中国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和华北油田从事技术工作,7年里先后换了3个单位,并于1982年正式加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1984年8月,已经升任中海油南海东部公司勘探部副经理的傅成玉放下工作,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全心读书,并继续选读石油工程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极为高明,因为在当时,国内在国际化人才方面是极度缺乏的,甚至能够意识到的人都不多。
1986年8月,傅成玉回国,先后在中海油与阿莫科、雪佛龙、德士古、菲利普斯、壳牌和阿吉普等外国石油公司的多个合作项目中“挑担子”,从项目联合管理委员会的中方首席代表、专家组组长一直做到联管会主席。
1995年12月,在中海油南海东部公司副总经理位上已经有一年半时间的傅再度离开。这一次,他选择的是加盟美国菲利浦斯石油公司,在菲利浦斯的国际石油亚洲公司担任副总裁兼西江油田总经理,是中海油“退”出人士中职位最高的。
然而在3年半之后,1999年4月,傅又回到了中海油,出任南海东部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这在当时很不为人理解,因为他在菲利浦斯的职位要大大高于其在中海油的职位,而且,两者的薪酬待遇也不在同一个档次上。
但在接近中海油高层的人士看来,这“一退一出”,也是有战略上考虑的。中海油基于发展的需要,聘请外部专家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策略,外国公司亦在国内石油公司选择聘请一些专业人士,“但是进入管理层的并不多”,而傅成玉在进入菲利浦斯之初,中海油给他“停薪留职”的期限就是3年。
回到中海油后,傅的远见又迅速得到了体现。1999年9月,为了到海外上市,中海油分拆组建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有海外学习和跨国石油公司工作双重经验的傅成玉自然而然地参与了有限公司的组建工作,并被委以重任———执行董事和执行副总裁。
不出一年,傅成玉就正式“登堂入室”,进入中海油的核心层———从2000年10月起,出任中海油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兼中海油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随后,他迅速升任中海油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2002年8月,傅成玉辞去中海油有限公司总裁,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这一出人意料的人事变动,一直被认为是组织上已经开始有计划地在培养接班人了———让傅掌控中海油服的目的,就是为了其建立服人的业绩,而傅果然也没有让组织失望。
一年后的2003年10月,傅成玉被任命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兼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从这份“几进几出”、“几上几下”的履历表上可以看出,傅成玉凭着其个人的远见,从从业之初直到现在就一直与国际石油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当然不是因为傅对于外国公司的爱好,其实傅是想学到国外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作流程来改造和完善我们自己的公司。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笔者看到,傅成玉曾先后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阿莫科、雪佛龙、德士古、菲利普斯、壳牌和阿吉普等外国大石油公司的合资项目中任联合管理委员会主席时,心中不禁暗自感叹:“他一定很善于与外国人谈判。”
“胆识是这样炼成的”
胆识也许是天生的。但它却是建立在充分自信的基础上。185亿美元的交易额确实是一笔大买卖,当傅成玉在要约中提出这一报价时,人们纷纷倒吸一口冷气!国际并购市场充满惊险与挑战,而中海油也经历过在与优尼科并购谈判初期被媒体泄露了价格这一意外打击。但是傅成玉沉着冷静,绝不轻易言败,在几个月后拿出了高于雪佛龙公司15亿美元的报价,傅成玉以志在必得的姿态又重新杀入战场。
其实,傅成玉的这种胆识在很早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下面的这三件事就能充分证明。
2002年8月,在中海油即将公布逆市飘红的中报之际,公司总裁傅成玉却神秘离职,给投资者留下了几分悬念。但是谜底很快揭开:当时在全球股市一片低迷之时,中国电信的海外募股就遭受了冷遇,然而中海油却逆流而上,要于11月初在香港面向全球招股,把中海油旗下的服务公司推向香港主板市场。为确保公司顺利上市,傅成玉辞去了中海油总裁的职位,担任中海油服公司的董事长兼CEO,他要亲自率领这个公司冲击海外资本市场。
2003年12月傅成玉上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的职位才两个月,即要面对中海油股份公司宣布要调低2004年的产量预测,操作成本增加,消息在圣诞节假期之后引发沽售潮。而傅成玉对此毫不在意,他在2004年1月16日在电话会议中向香港传媒说出他的格言:“我们第一时间披露,显示我们有信心改善,如果我们没有信心的话,我们就藏起来了,我把最坏的东西告诉你,但并不表明我的公司差了。”
2004年11月29日香港H股中海油服股份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均属关联交易的六项提案,其中五项获得通过,但是对于中海石油财务公司继续为中海油服提供存款与交易结算服务的议案,却未获得小股东的通过,出席投票的H股股东占已发行流通股本的34.74%,反对票近63%,赞成票近37%,与之巧合的是,12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境内A股市场也要试行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社会公众股股东表决制度。无意之间,中海油服在中国境内外上市公司中提前拔得了类别股东否决的头筹。
尽管中海油服这种关联交易是目前国有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尽管中海油财务公司的管理与资金状况十分乐观,大大好于境内所有商业银行,并且集团内部结算既有助于提高效率还可以节省一大笔手续费,尽管中海油服20多亿资金只有不到两亿属于关联交易,尽管中海油服CFO吴孟飞事前就此进行了专门沟通,尽管小股东们明知这样的结果会让他们每年损失30—40万元,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面对这始料不及甚至是让集团内部有点委屈的结果,中海油服股份公司董事长傅成玉坦然面对,表示要充分尊重小股东的选择。傅成玉说:“中国上市公司要想获得境外股东的充分信任还有一个过程,这里有制度的原因,有理念的不同,有生存环境的区别,以及企业文化的差异。”
记者曾试图联系中海油方面,希望对傅成玉做一专访,但是中海油方面表示,傅老总是相当低调的人,想约他可难了。
傅成玉就是这样一个既踏实务实又野心勃勃的人。并购优尼科,是因为傅看到了它未来潜在的价值,以及它对于中海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截至发稿时,优尼科并购案还是一场未结束的战争,但无论战果如何,我们已经见识了这样一位有胆有谋的将领———傅成玉。当然,我们也满怀信心地期待着傅成玉能够成为这起并购案的胜利者。

傅成玉简历
傅成玉出生于1951年,毕业于中国东北石油学院地质学系,后获美国南加州大学石油工程硕士学位,在中国石油行业拥有逾30年的经验。
傅成玉先后在中国的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和华北油田工作过。傅成玉于1982年加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自1983年始,先后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阿莫科、雪佛龙、德士古、菲利普斯、壳牌和阿吉普等外国大石油公司的合资项目中任联合管理委员会主席。1994年至1995年,任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副总经理。1995年12月任美国菲利普斯公司国际石油(亚洲)公司副总裁兼西江开发项目总经理。1999年4月,傅成玉担任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总经理。
1999年9月,傅成玉出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作业官。2000年10月,担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2000年12月,兼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总裁。2002年8月起,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03年10月,傅成玉被任命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兼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威廉姆森:为优尼科减债32亿美元的人
提起优尼科,经常关注时事的人们并不会感到陌生,这家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今年以来频繁见诸中国各大媒体,吸引着中国读者的视线。但若说起查尔斯.威廉姆森这个名字,中国读者中知道的人可能并不多。在中海油意欲收购优尼科事件中,与中国媒体对中海油掌门人傅成玉的格外青睐相比,这位执掌优尼科4年有余的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并没有因此备受美国各界关注。
在美国的各大媒体中,有关查尔斯.威廉姆森的报道并不多。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收购事件都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但这位毕业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地质学博士并未因此频繁露面和发表观点,低调的行事风格由此可窥一斑。
翻开威廉姆森先生的简历可知,这位1977年即进入优尼科的56岁长者如今已在优尼科度过了整整28个年头。28年的从业经历中,他在优尼科驻英国、泰国、荷兰等国的公司中曾担任过大量管理工作。自1995年以来,威廉姆森先后担任集团规划经济部副总裁、亚洲区副总裁、国际能源中心执行副总裁等多个要职。2000年,威廉姆森当选为公司董事及公司管理和执行委员会主席。2001年1月,他开始担任公司CEO一职,同年11月,兼任公司董事会主席。此外,2004年1月至9月间,他还就任公司首席运营官和总裁职位。2004年10月,威廉姆森又成为世界500强之一———美国惠好(Weyerhaeuser)公司的董事之一。
百年优尼科
100年的时间,足以见证一家企业的兴衰成败。
当年优尼科的创始者怎么也不会想到,100多年后公司会走到被收购的局面,而且是多家石油公司抢着竞价收购。1890年优尼科成立之前,由于缺少油气,加州一带还没有汽油车,正是优尼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1903年,优尼科成立了西方第一座石油工厂,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运油船。庞大的规模经济带来了商机,石油工业的支撑使加州在美国南部飞速地发展起来。这个曾经令无数美国人向往的地方,记载着优尼科的成长历史,更记载着一代美国人的梦。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优尼科一直都是美国加州首屈一指的石油和汽油生产商。然而,辉煌只是曾经。随后,公司把汽油业务撇开,专注于其他地区尤其是海外地区的石油勘探和生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优尼科就陆续出售大量资产。前几年,由于在勘探方面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回报,优尼科不得不为停滞的业务增长苦苦挣扎。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连年亏损,已经将优尼科推进亏损的困境。威廉姆森的前任罗杰.比次(Roger Beach)在位之时,优尼科的债务曾一度高达61亿美元。
危难之际上任
2001年1月,威廉姆森取代罗杰.比次当选为公司首席执行官,同年11月,经董事会选举,威廉姆森上任公司董事会主席。上任之后的威廉姆森大刀阔斧,公司业绩显著回升。
到2003年底,公司债务逐步下降至29亿美元。2004年头9个月,优尼科的利润从2003年同期的4.63亿美元上升至9.4亿美元。营业收入也增长了20%,达到59亿美元。
关于优尼科连年亏损的原因,网络公开的资料都将之归结为“经营不善”。不过,从历史资料来看,优尼科在国际经营上曾经的一些挫折,的确令其在美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加州圣大巴巴拉郡的油管爆裂等污染环境事件、投资建设阿富汗输气管线项目,以及一直以来的“不人道的劳工政策”,特别是其与侵犯人权的塔利班政权密切合作,遭到了美国民众的猛烈抨击。尽管去年12月,威廉姆森领导的优尼科与14位缅甸村民就修建耗资12亿美元的雅达那输气工程期间发生的各种人权侵犯事件达成了和解,但这场拖了8年的官司,已经令优尼科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带来了难以挽回的影响。
威廉姆森的上任为优尼科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然而复苏势头依然无法抵挡巨大的亏损压力,迫不得已之下,优尼科向美国申请破产,并在今年1月份挂牌出售。
并购“宠儿”花落谁家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优尼科门前“求婚”的公司便一直络绎不绝。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全球频繁的石油业巨头兼并、重组案中,优尼科却一直保持着沉默。在115年的历史中,优尼科先后击退了3次敌意收购,只是专注在自己的海外勘探事业。
全球能源需求在迅速膨胀,而能源储备却越来越难勘测到。如今,曾经令优尼科的股东们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海外石油勘探生产计划,恰恰令其掌握了大把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尤其在亚洲、阿拉斯加和墨西哥湾。因此,资源的优势令优尼科在众多并购案中格外显眼。
而此时的威廉姆森,也比他的前任们更乐于接受别人的收购。一直以来,优尼科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均落后于它的同行们,但它的近期表现已经达到了近十年以来的高峰。如果接受收购,那么优尼科的股东将会大赚一笔。选在国际油气价格偏高的时候出售油气资产,不失为一次良机。
市场证明了优尼科自身的价值。在优尼科挂牌出售后,马上便有几大石油巨头开始竞价。自今年初始,海外新闻媒体即报道称“中海油考虑出价130亿美元收购优尼科”。4月份又杀出了另一竞争对手雪佛龙,以开价近170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提出并购,此外有媒体传言,壳牌、科诺科.菲利普斯、西方石油等几大石油公司也纷纷表示出对优尼科的兴趣。6月22日,中海油正式宣布以185亿美元现金的收购价格跟进报价,相当于高出雪佛龙报价15亿美元。由此,这场企业间简单的商业交易行为愈加引人注目。
市场也因此振奋。自传出中海油和雪佛龙准备收购优尼科的消息后,优尼科股票便一直处在一片大好形势中。当中海油宣布185亿美元现金竞购优尼科之后,优尼科股票随即继续上扬2.7%。石油行业的欣欣向荣,再加上优尼科在亚洲和墨西哥湾石油前景的回弹,使得这家公司比以往更加性感动人。
或许威廉姆森早已明白,不管花落谁家,现在正是卖掉优尼科的最佳时间。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