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达成不少共识
[打印本页]
作者:
ccaa
时间:
2011-5-30 20:00
标题: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达成不少共识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23日在华盛顿闭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美国总统布什特别代表、财政部长保尔森共同主持闭幕式并总结对话成果。
吴仪表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取得成功。双方围绕服务业、能源和环境、经济平衡增长和创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在金融服务业、非金融服务业和投资、透明度等方面,双方明确了彼此的关切,加深了互信;在环保和能源领域,双方认为,两国在减少排放、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具有广泛合作空间,这些合作将为中美经贸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双方认为,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促进两国经济平衡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双方同意通过政策交流和技术合作促进创新。
吴仪(左)和保尔森在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期间 本报传真图
吴仪表示,中美经贸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为复杂的经贸关系之一。要妥善处理这种关系,推动中美经贸合作不断向前发展,需要我们有智慧、有胆识、有能力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本着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原则坦诚地开展对话和交流。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合作平台和机遇。中方愿同美方共同努力,充分利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这一合作平台,全面推进中美经贸关系和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
保尔森表示,第一次美中战略经济对话以来,双方一直在相互尊重基础上讨论两国共同经济利益。中方在这次对话中表现出的开放和积极态度给美方留下深刻印象。对话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为两国长期具有战略意义合作道路上的重要标志,必将增强我们的信心,鼓励我们继续前进。美中经贸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对两国人民和世界经济都至关重要。
双方商定,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于今年12月在北京举行。
对话就是要让保护主义无法得逞
———专访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傅强恩
谈到中美经贸关系,作为波音、花旗等美国最大企业代表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无疑有着最大的发言权。在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召开期间,本报记者专门对该委员会会长傅强恩(John Frisbie)进行了专访。
中美都要抵制保护主义
上海证券报:您对本次中美经济对话如何看?
傅强恩:我觉得非常重要。看起来美国国内在贸易和投资政策上到了一个转折时期,对于未来政策导向的争论越来越大,中国也一样。我觉得,要保证我们两国的经贸联系健康发展,就必须抵制可能出现的保护主义,所以要搞这样的对话,为两国经贸关系积极发展提供一个框架,在此框架下解决问题,让那些主张保护主义的人无法得逞。
上海证券报:对于本次中方与美国国会的会谈,您怎么看?
傅强恩:我认为,吴仪副总理这次与美国国会会谈非常有必要,因为国会尽管不是战略对话的一部分,但却在美国的贸易和投资政策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会谈,吴仪可以让国会议员们了解中方的观点,而国会也会让中方听到他们的声音。
作为美国企业的代表,我们经常与国会议员见面,我们主张平衡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去年,有议员提出对中国征收27.5%关税的议案,但我们认为这并非正确的途径。
需要指出,与中国的贸易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两国的贸易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最近的食品问题。通过对话实现在这些方面的进展非常重要,进展越多,报复性立法的压力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贸易失衡主因并非人民币
上海证券报:最近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包括集中采购200多亿美元的美国商品、扩大人民币波动幅度、下调甚至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以及征收出口关税,您对这些举措怎么看?相应地,美方做了什么呢?
傅强恩:这些都是中国迈出的小步子,但对于缓解保护主义压力有帮助。在我看来,所谓对话就应该是双向的。比如在外国投资方面,美国方面必须确保继续保持开放的政策,而中国则需要抵制这方面的一些保护声音。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民币因素有多大?
傅强恩:主要是其他亚洲经济体在过去10年间的生产向中国转移,同时也将这些经济体对美国的顺差转移到中国,当然,这与中国鼓励外资的政策也有很大关系,所以现在也需要作出调整。人民币汇率可能也有一定影响。这就要求中国加快推进汇率改革,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同时也要求进行金融市场改革。
上海证券报:对于未来的双边合作,您认为中美之间在哪些领域存在最大的机遇?
傅强恩:我认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针对的领域,恰恰就是两国未来要着重发展的领域,如能源、环保、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投资。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国国内对美中贸易存在七大认识误区
在第二次中美战略对话启动之前,针对美国国内有所升温的保护主义思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专门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在对美中贸易及投资的认识上,美国国内存在七大误区。
最大的误区在于,一些人认为,人民币低估是造成美国贸易赤字并阻碍美国产品更多销往中国的直接原因。报告指出,中国尽管的确有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需要,但人民币问题却绝非美中贸易的关键问题。报告指出,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会员企业普遍认为,汇率并非影响其在中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相比之下,更多企业担心的是,如果两国在汇率问题上的摩擦加剧,美国企业对中国的出口可能受到负面冲击。
第二个误区则是,认为美国制造业的衰落、特别是就业的下降是中国造成的。报告指出,过去40年中美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一直在下降,因为美国经济已经从制造型经济转型为服务型经济。而中国成为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则是发生在最近几年的事情。
误区之三,认为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会把就业转移到中国,并且在中国生产的企业最终还是出口到美国。但根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研究,该组织的会员企业在中国投资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国本土市场,并非出口到美国。在2006年,57%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在华投资的首要目标是为了打进中国本土市场,25%的企业是为了出口到亚洲周边或是全球其他市场。
误区之四,认为中国对外国企业关闭市场。报告指出,实际上,在2006年,中国内地和香港合计为美国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市场,出口总额高达730亿美元。而且,中国进口美国商品的增长速度是全球最快的,过去10年中增长了近4倍。
误区之五,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美国不利。报告称,中国基于入世承诺采取的开放举措显然惠及了美国企业。自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美国对华出口增长了150%。此外,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到2015年预计可从20亿美元猛增至150亿美元。
误区之六,中国不让美国在华企业盈利。但根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对其会员企业的调查,2006年,该组织81%的会员企业表示,他们在中国的业务是盈利的。同时,超过一半的企业表示,他们在中国业务的毛利率,达到甚至超过了其在全球的平均水平。
误区之七,中国强迫美国公司只能成立合资企业。但据统计,近75%的外资企业已转为100%的独资企业。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最后总结说,正是上述七大误区,成为了美国将注意力偏离了真正可以促进对华贸易增长的因素。报告指出,与中国的经济和商业关系,毫无疑问有利于美国经济,但问题也存在,比如更大的市场准入、国民待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报告指出,美国需要更多关注这些问题,关注怎样全面提升美国的竞争力,确保美国从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中受益。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