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李开复首次披露面试 解码微软李开复雇佣协议
[打印本页]
作者:
benxiaohai
时间:
2011-5-30 20:09
标题:
李开复首次披露面试 解码微软李开复雇佣协议
“如果败诉了,我也不会后悔。”7月25日下午,头一天刚从美国飞回北京的李开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李开复从微软副总裁跳槽Google出任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总裁的举动,已然引起全球IT业界的震动。大洋彼岸,微软诉李开复本人及Google违反竞业协议以及Google反诉微软的官司正惹来口水无数;而在国内,业界已经预感到Google、微软、雅虎全球争霸的隆隆炮声。
对于官司,李开复表现坦然,“通常做了亏心事的人才需要保持沉默或者不予回应,希望大家相信我的抉择是可以接受的,时间会解决这些问题。”
但李开复不愿将Google与微软摆在竞争对手的位置,“Google还很年轻,未来会向哪些领域扩展很难预测,因为整个公司是自下而上的创新,每个人都可能提出一个划时代意义的技术方向。”
李开复Google面试
“是我先去找的Google。”李开复开门见山,“今年5月份,我在网上看到Google在中国将有很大计划的消息,我一直想回中国,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机会。”
随后,李开复给Google CEO Eric Schmidt发了邮件,“我们10年前就认识,当时我在苹果,Eric在Sun,两家公司当时都被微软的Windows打得很惨,我们还商量过合作共同面对微软。”
Eric很快就给了回复,并约李开复去Google办公室面谈。
与Eric的见面安排在加州郊区一个度假村,在场的还有Google的多位副总裁。“Eric对我说,‘我们的文化和任何其它公司不一样,如果说你认为这边工资更好所以来,那我劝你别来;如果是认可这种平等、创新,和互联网结合的文化,迫不及待地想来,非常欢迎。’”李开复回忆,“我当时就觉得自己找对了地方,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地方。”
“我打了电话给之前已经去了Google的老朋友,我发现他们都工作得很愉快,所以6月底我基本就决定去Google了。”李开复说,“7月5日,我告诉我在微软的上司,说我在考虑去Google,18日正式离开。”
“Google最看重我的绝不是技术,最主要是我对人才的影响力。”李开复直言,Google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自己加盟会为Google在中国建立系统的人才招聘和培养计划,把Google中国做成一个本地化的公司,李开复强调,“这不是从其他公司(例如微软)挖人,是培养人”。
李开复承认,自己对于中国本地市场的了解,以及在中国大学和政府的人脉关系是Google看中他的主要原因,“Google在中国才刚刚开始,技术做到最好才是最重要的”。
“营销方面我不擅长做市场,技术方面我不擅长搜索。”李开复把自己在Google定位成一个教练,“为Google的优秀员工提供一个环境和文化,做他们最好的支持者和协调者,让每个员工达到最好的自己。”
微软的无形约束力是什么
“微软是一个很好的公司,离开微软并不是排斥微软,而是看到一个更新创模式的震撼。”李开复强调。
截至25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李开复说他真正到Google上班才三天半。
“这是一个平等的世界,每个员工都可以提出想法和建议,大家觉得有道理就支持他,很快把产品做出来放到网上,像试验一样。就像谁的网站做得好,大家都去看,很快网站名声就起来了。”李开复向记者描述他在Google的见闻,“比如Gmail?,开始从一个人的试验,变成一群人的合作,然后成为一个试验产品,现在是一个成功产品。”
“它不是由领导层讨论分析当前市场情况,先来确定一个方向,然后来指挥一个队伍做工作。”李开复说那样更像一个工业社会,现在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跨越,Google这种“从下往上”的创新,而不是从上往下的命令和使唤,“是一个Internet创新的模式,是真正在用互联网社会创新做事情,这让我很震撼。”
李开复表示,微软也有很多聪明的人,但一些环境和习惯无形束缚了他们,就像20年前的IBM,“当时IBM不能做一个Dos或Windows出来,而IBM自己开发的OS也没有成功,因为它被束缚在一个做大型机器的模式里,思维就是怎么做一个软件卖一个机器,而当时微软是个很年轻的公司。并不是说微软好,IBM不好,而是微软有创业条件去开创一个新模式,不再用按大型机的管理方式来做软件。”
李开复强调,20年后IBM还是很成功,微软也成功了,但是微软在技术方面就走在IBM前面,“20年后微软还会是一个很成功的公司,它的人完全可以做Google的人做的工作,但它有一个历史包袱和过去做事的方法的束缚,创新比较困难。”
能回到中国,面对面和学生交流是李开复另一个看重Google的地方。
李开复称,加入Google之后,他将有更多机会面对学生,写书、演讲、办网站。以前在微软,李开复在网站回答学生问题只是个人的事情,甚至还会面临“不务正业”的非议;但现在Google希望李开复多去学校演讲,因为每个Google员工有20%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只要和公司扯上一点关系都可以。
李开复回忆,当他向Eric表示会放很多精力在中国学生身上时,Eric爽快地表示李开复甚至可以做得更多,“两者之间没有矛盾,只有更好的结合,因为学生认可Google员工,对未来公司招聘也有好处。”
Google的免费试验
如果一项技术几年内还看不到怎么赚钱,做还是不做?
Google的答案是肯定的。李开复说这是Google让他最为振奋的地方。
“很多公司是老板决定怎么赚钱,先分析一下市场,然后再作出分割每个人做什么工作,最后衔接起来,但Google不这么做,如果认为这个技术很好,能满足很多人需求,就先把它做了,无偿提供给用户,能不能赚钱,有没有商业模式以后再说,并不是说先赚了用户的钱,用户不满意了,再来补偿。”李开复表示,“先得到信任,以后有了商业模式,让我赚点钱也应该了吧。”
他介绍,Google的第一个搜索引擎,四五年前只是一个纯粹的搜索引擎,没有广告,但因为技术做得好,大家都去使用它,用多了出现广告大家也可以理解和接受。
李开复称,今天Google news、Google earth、Google maps、Google email等等,很多都还没有赚钱的模式,但公司不会因此砍掉它,而是慢慢摸索,例如Google maps的local search 里,提供几个餐馆,可以收一点广告费,慢慢就会有商业模式,“先做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有商机就获取商机,没有商机就算了,这是一个很新的创新模式。”
对于“Google是一个上市公司,怎么平衡股东和股民与这种创新模式的关系”的担忧,李开复表示,公司当然要在一些程度对股民负责,Google控股的是创始人,如果有一天因为Google开发了一个对大众有利、长期有意义的产品,但短期赚不到钱,要几年后才能获利,股民如果不满意,他们可以让Google的股票下降,但Google的创始人不会因为股民而下台,这是Google创立时就声明的,“这是你买股票时候要理解和考虑到的风险,如果不认可价值观,你可以不买股票。”
李开复将这比喻成风险投资,风险投资20个,投的时候要有这种心态,五个赚了,两个大涨,三个小涨,10个跌了,新产品要能够有分散投资的心态,投了很多,最终押下来还是会得到回报的。
他同时表示,Google也会利用技术控制和操纵成本比较高的试验,如Gmail,每个都2G,靠广告都很难支持这么大的代价,于是发放之时并不是每个人可以申请的,需要别人的邀请,每个用户可以获得几个邀请,最终全部加起来的就是Google愿意赔的钱,“并不是一开始就全世界人都可以用,每天赔钱公司也会被拖垮,水龙头一点一点小小的放开,发现还可以支持,再放大一点。”
Google反诉
7月21日,Google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塔克拉拉县?Santa Clara 法院提起诉讼,称根据加州的法律,微软和李开复之前的雇用协议中的非竞争条款属于非法,请求法院否决微软的“非竞争协议”的效力。
Google在诉讼书中表示,微软之前对Google的诉讼阻碍了Google开拓业务,并干涉了李开复履行在Google的职责和权利。根据加州“商业和职业法规”第16600条,“任何包含限制某人加入合法职业和商业活动的合同都将被视为无效”,因此微软的“非竞争协议”是无效力的。
Google在其诉状中提出的适用加州法律的理由是,Google的总部以及占公司2/3的2500多名员工都在加州;微软也与加州有着重要的联系;此外,李开复生活在加州,有加州的驾驶执照,登记为加州选民且在加州纳税,而且他还计划在圣塔克拉拉县买房子。
微软之前起诉Google是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帝王县法庭,诉讼适用的是华盛顿州的法律。
李开复表示,自己在微软总部主要做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自动纠正系统,新一代视窗用户界面的工作,已经五年没有从事过搜索方面的工作,所以微软的诉讼没有道理,而且自己会保守商业秘密,这是职业道德。
“因为我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即使失败,我曾经努力过。”李开复表示。
李开复透露,Google年底将在中国完成工程院的建设,现在首当其冲的是雇佣最好的人才。11月份,工程院所有的员工应该都可以到岗,“30人少了点,300人可能更合适。”
李开复强调,不会从微软带人走,“微软做的是基础研究,完全不同于 Google, Google最喜欢的人是全才,自己做各种软件,适应环境和网络服务时代的产品。”
李开复称,他会从Google美国总部带一些工程师来中国,因为中国资深的软件工程师不多,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更需要人指导。
而李开复要在中国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尽快把中国用户的体验提升到最好,使用率最高。他表示,Google过去在中文处理方面不是很完善,速度方面也还可以做得更好,一年之内在北京和上海应该都会有动作。
李开复也承认,Google虽然成长很快,但利润率还比较低,尤其在中国,营销渠道和政府公关方面都还很欠缺。他表示,希望在中国找一个市场营销方面可以互相学习的合作伙伴,“可能会是一个Google中国CEO级别的人,可以和我互补。”
李开复强调,“我们没有销售目标,可能将来会有,Google本来就是先做产品。”李开复称,Google进入中国后,不排除会收购本地公司,“一般是偏小的一些技术领域的公司,我们更重视收购公司的人才。”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