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专户理财或将毁灭公募基金 [打印本页]

作者: Jupiter    时间: 2011-5-30 20:13     标题: 专户理财或将毁灭公募基金

经过近3年的努力,基金专户理财已经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据媒体报道,《基金专户理财业务暂行条例》已进入最后冲刺,即将在月内问世。与此同时,一些大基金公司厉兵秣马,部分基金还成立了由公司副总亲自挂帅的机构理财部,积极备战,心态可见一斑。
也许不久,专户理财将会在激烈争论之中破壳。但是,笔者认为,这种缺乏坚实市场诚信基础的新业务,会给正在艰难发展中的中国基金业带来冲撞。

大客户为什么青睐专户理财
就公募基金公司现有的服务体系、质量、效率来说,大客户所能够享受到的服务用“无微不至”来概括和形容甚至都还难以达意。
很多基金公司明确表示:对于500万元以上的客户实行上门服务,基金公司的高级销售经理进了大客户单位的门之后,立即沦落成为了小小秘书级的人物,凡是力所能及的与销售服务有关的事,甚至其他服务方面的事,都由基金营销人员包干了。
所有的基金公司都明码标价:500万元以上或1000万元以上,都只象征性地收取1000元的销售费用。对于一些超重量级的大客户,这区区千元的费用几乎就是零成本。另外,大量的信息披露、随时的点对点沟通、上门汇报,让大客户们可以准确、全面、及时地了解到所投资的基金的实际运作情况。
总之,安全性、流动性、便利性等对于大客户来说都不是问题,最后只剩下收益问题了。
根据笔者此前研究,部分基金公司里存在的“边缘化”现象。控制“边缘化”既是一个简单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基金公司的道德。“边缘化”主要涉及到三个层次:(一)封闭式基金被开放式基金“边缘化”(在管理有封闭式基金资产的17家基金管理公司里,有10家基金管理公司可能存在着对于封闭式基金资产或明或暗的“牺牲”行为,它们的业绩被“调控”给了开放式基金);(二)开放式基金内部的“边缘化”;(三)公募基金被私募基金“边缘化”。
如果目前的市场体制无法彻底杜绝这个问题,作为享有至高谈判权、话语权的大客户,当然就会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投资市场游戏规则,在一定的范围内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提高自身的收益。

“不做白不做的业务”
基金公司为什么青睐专户理财?答案很简单:管理费。
开展专户理财正是如此,面对私募基金、证券公司集合理财、银行理财产品等业务的不断扩大,基金行业便形成了共识:参与竞争,分割市场,夺回客户。
在管理层的大力支持下,目前的基金公司已经羽翼渐丰,构建起了完整的研究团队、投资团队,以及市场营销、后台保障等服务团队,其成本大致上是固定的。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些专户理财业务,不会大幅度提高基金公司现有的营运成本。因此,搞专户理财是一种“不做白不做”的业务,是一种边际效益可以最大化的业务。

专户理财为什么会现在面世
2003年,基金公司就开始积极筹划、鼓吹专户理财;2004下半年,证监会下发了《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证券投资资产管理业务暂行条例(草案)》,向基金公司这些未来的“将得利益群体”征求意见;2006年7月,针对专户理财业务继续征求意见的会议再次召开。至此,专户理财的形式已经基本明朗。有关人士透露,专户理财业务近期将全面推出。
有人认为,专户理财业务的最终推出,是中国基金市场经过多年发展之后的一个必然。但是笔者认为,专户理财业务早不推出、晚不推出,偏偏在现在这个时候推出,其实可能是因为背后有着十分难以启齿的重要原因。
这可能与中国证监会在今年2月份下发的两个文件有关,这两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件是:(一)2月17日下发的《关于向晨星公司提供“中国基金股票投资风格分析”课题研究数据的函》;(二)2月23日下发的《关于基金管理公司向特定对象提供投资咨询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这两个文件对于公募基金行业可能会造成的损害,媒体已经在前期激烈、深入、广泛地讨论过,但即使如此,相关规定还是得到了如期的、有时几乎是强制性的执行。这样一来,作为公募基金投资者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型机构投资者群体就十分不乐意了,为了摆脱自身的困境,他们选择了专户理财。
其好处有三:(一)自己的投资运作情况不会被境外机构看到;(二)自己可以享受到作为“特定对象”的投资咨询服务;(三)可以规避混杂在公募基金中可能会遭遇到其他的风险。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