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郭树清导演建行
[打印本页]
作者:
投资人士
时间:
2011-5-30 21:09
标题:
郭树清导演建行
兵法原文: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兵法白话:树上开花,是由“铁树开花”转化而来,原意为不可能开花的树竟然开起花来了,比喻极难实现的事情。
其人其事:王雪冰、张恩照两任行长落马、郭树清上马、质疑声浪澎湃,占有中国银行业40%体量的建设银行创造超大融资神话。
“你在地方政府工作过,又在中央经济管理部门任职过,同时又是一位经济学家。这三种经历,你最喜欢哪一个?”
郭树清凝视本报记者片刻,仰天一叹,吐出三个字——“都喜欢”
这是2005年两会期间,身为央行副行长、中央汇金公司董事长的郭树清最后一次与本报记者的对话。两会后,3月17日郭树清正式担任建设银行党委书记,领衔建行改制上市。
临危受命
建行“张恩照事件”改变了郭树清的人生轨迹。
由于在美国卷入一起涉嫌贿赂的民事诉讼事件,张恩照于3月16日正式辞职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职务。然而此时正值建行改制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关键时刻,“张恩照事件”打乱了建行的原有上市节奏。用当时银行内部人士的说法是,“银行改革上市要掉链子了。”
次日,49岁的郭树清被委任建行党委书记。由于中央汇金公司是建行的大股东,按照国外上市公司治理规定,上市公司和其控股公司的董事长不能兼任。在汇金和建行董事长中二选一,必然要辞去汇金董事长一职。同时,如果郭身兼央行副行长和建行董事长两职,将违背政企分开的原则。
角色似乎模糊,但一切都在必然之中:郭树清将领衔建行上市。
历经8个月的引资、谈判和路演,郭树清终于亲手重新串起了银行股改的链子。11月9日,建行IPO超额配售全部发行完毕,以每股2.35港元共超额发售约39.7亿股。至此,建行首次公开发行总数达305亿股,筹资金额高达715.8亿港元。这是有史以来全球银行业规模最大的IPO,也是全球资本市场第六大IPO。
在建行上市的强力推动下,工行和中行上市步伐骤然加快,各大股份制银行上市纷纷挤入引资和股改大队。
性情中人
我们无法了解,从央行副行长到建行董事长的转型过程中,郭树清心路转变历程。然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8个月前,入主建行前夕的郭树清,心情并非完全平静。从他与本报记者的交流中,甚至所开的玩笑中,似乎透露出某种未来的不确定性。
与央行行长周小川、北京市长王岐山、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等学者型官员有着惊人的类似经历,郭树清出身于国家体改委,并于1996年提拔为国家体改委秘书长。巧合的是,在郭入主建行之前,周小川、王岐山都曾担任过建行行长职务。1998年,42岁的郭树清离京远赴贵州省任副省长,分管外资和金融。2001年,在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时期,郭被调回央行担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从1999年到2001年,中国经济处于某种通货紧缩状态。这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我在地方政府工作,其余时候则在宏观管理部门任职。一半由于责任,一半由于兴趣,我当时最关注的问题是总体经济的改善和落后地区的开发,特别是两者之间所有可能的统一和结合。”郭树清这样回忆。
与两个前任们一样,郭被称为“学者型官员”,温温儒雅,学术功底很深,出版过学术著作。但据一位熟悉郭的人士介绍,郭树清在内蒙古插过队,酒量不小,性格耿直,非常直率,很有看法,较为自信,也很固执。
这些性格在2005年两会上得到了鲜明的印证。在周小川、吴小灵等金融代表委员低调沉默的时候,郭树清面对国内外媒体记者侃侃而谈。从外汇储备到汇率改革,从宏观经济到利率调整,郭无一不谈。甚至提前表态,经过第一次升息后,人民币暂时不会再次升息。
在建行成功上市的同时,学者出身的郭树清出版了新作《在过剩和贫穷之间》。他在书中写道:
“阅读过去的文字,自然会想起过去的事情,更想起那些相关的人们。最不能忘记的是在贵州的时候,那些同事、朋友、下属和上司,那些有过几面之交和只有一面之交的人,那些从来就不知道姓名的人,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点评:这个时代,什么奇迹都有可能。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