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经济,离弦之箭还是拉满之弓?
[打印本页]
作者:
ll11
时间:
2011-5-30 23:39
标题:
中国经济,离弦之箭还是拉满之弓?
嘉宾:周天勇(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
话题由来: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的公布,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各方对宏观调控下一步动作的猜测。尽管没有人能够预测中国经济的增长极限究竟在哪里,但持续的高位运行,开始让越来越多的人担心:曾经是离弦之箭的中国经济,而今是否已是一张拉满之弓?
大到泡沫日益积聚的资产价格,小到不断涨价的肉蛋粮禽,似乎都在验证中国经济日益“发热”的现实。尽管“调控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这点已达成共识,然而耐人寻味的是,面对“越调越高”、调控难度不断加大的现实,相关调控部门也坦承“调控任务艰巨”。宏观调控的下一步,究竟该何去何从?
支玲琳:从8%到10%、11%(GDP增速),官方对中国经济增长“过热”临界点的说法一直在调整。所以难免让很多人产生了“见怪不怪”的感觉:中国经济就应该增长得这么快,无论多快都是正常的,这么多年不都这样过来了?在这种对比下,再看经济学家们对于经济过热的担忧,似乎有些杞人忧天。关于中国经济究竟是“过热”还是“过虑”,您怎么看?
周天勇:对于“过热”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要客观一点来看。第一,从经济增长的速度来看,还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二,基础设施、能源也不像前几年,并没有出现紧张的局面,煤电油运都还比较正常;第三,就总体而言,这几年并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经济增长还是比较稳定的。因此这次经济快速的增长,倒还不是一种恶性增长,应该说还是比较良性的。但是这个也得注意,因为如果要再快下去,我觉得就有问题了。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够降一个百分点,能够按照10%-10.5%的速度增长,这个经济才能比较可控。因为目前经济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拉动,长此以往,一来可能导致消费比重越来越低,二来也会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这有点像报纸发行,作为收益性的广告版面是一定的,如果发行量无限上涨,非但不能带来效益的增长,反而会导致纸张成本的上升。经济高增长,如果只会带来越来越多的顺差,越来越严重的流动性问题,那么我们宁可放慢一点速度。
就目前而言,我对消费物价上涨倒不是特别担心,因为像猪肉,其实还是属于周期性上涨,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应该就可以回落到正常价位。现在问题比较大的,是资产价格泡沫的问题,这个才是我最担心的。
支玲琳:资产价格,的确是当前调控的一个难点。越调越高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很多人对宏观调控实效产生质疑的原因。此外,我们也注意到,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扬日前也表示,“目前依靠货币政策进行调控的路已经走到了尽头”,看来宏观调控亟需祭出新招。
周天勇:宏观调控面临着很多两难选择。以房价调控为例,政府就要在保证耕地和增加土地供应盖房子间作一个选择;在土地供应方面,政府也要在是否放弃财政收入这个问题上作一个抉择;在抑制投机需求上,开征房产税可能“立竿见影”,但这又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的萧条。所以宏观调控,还是在一个学习的过程中,而且我们当前也处在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阶段,越调越高并不表示我们对经济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
现在股市、房价之所以会涨得这么厉害,除了流动性以外,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城市居民收入没有分流到创业投资这一块。而在国外社会资金有四个渠道:保险、创业投资、银行存款和资产市场,而且创业投资分流掉了居民收入的很大一块。像在美国,小企业的数量占美国公司总数的比例高达99.7%。但在我们国家,城里人一般不创业,大部分创业者都是农民,这就导致了收入流往投资的渠道非常单一,集中到资本市场,这不仅导致了资产价格虚火上升,还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就业不振—收入上涨缓慢—内需不振—投资消费比失调。所以宏观调控的下一步,当着力在降低速度、调整结构上下功夫。而这可以从四方面着手,第一是适当地压投资,拉动消费;第二,要压政府主导型的投资、资本密集型投资,放松劳动密集型的投资来增加就业;第三,在企业结构上,要增加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鼓励创业,既拉动就业也有助于市场资金引流;第四,在产业结构上,特别是第二产业,要压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项目。宏观调控其实就是要做好“加减法”,但需要提醒的是,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因为关注当前一些突出问题而忽略了其他重要问题,比如就业。
当然,以上所述还是一种长期性的考虑,在短期内,我们还是要用一些总量控制的办法,先把“温度”降下来,但是结构性的问题一定要考虑、一定要解决,否则会越来越麻烦,宏观调控也会越来越多地遇到手段“不够”的困惑。
支玲琳:面对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现实,很多人都说“看不懂”,因为你用很多的国际经验、传统经济学理论可能都没办法解释当今中国的一些经济现象。所以悲观者会说,中国经济正像一列飞驰的列车,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坏在半路上;但乐观的人们已经开始设想,中国经济会不会实现超周期的增长。您怎么看?
周天勇:中国经济如果能够保持9%-10%的增长速度,我个人认为再增长个15年都没有问题。热与不热,担心是没有用的,诸如行政限价之类的传统行政控制手段不过是扬汤止沸,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纵观这些年的宏观调控,总体在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有些时候我们还是看到了计划经济的一些惯性思路和手法,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首先,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办事,不能违背基本的市场法则。第二,中国经济具有特殊性,总量性财政货币政策要和结构性政策结合运用。光总量性的手段并不好使,因为我们看到,每次一说“控制”,调控部门就会习惯性思维地去“保大”,而这些“大”又是资本密集型的,于是不可避免地压制了中小企业的贷款,这样一来,创业不行,就业不行,消费也不行。再者,短期的宏观调控须与体制改革相结合,比如金融体制的改革要发展中小银行,要给中小企业融资,比如集体土地可以作抵押,让资金活起来。现在我们最怕的就是,一说宏观调控,各部门都以宏观调控行部门私利,这个管紧,那个管紧,最后把整个经济都给你管死。一旦管死,就业起不来,消费也会起不来。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