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尚福林达沃斯慎言泡沫
[打印本页]
作者:
wonderfuldream
时间:
2011-5-31 01:25
标题:
尚福林达沃斯慎言泡沫
尚福林坦言,个人直接投资港股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意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拓展资本市场流出渠道。由于投资初期数量比较有限,因而“对A股市场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连续上涨的A股,终于在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驻足,投资者不再掩饰对A股上涨过快的担心,9月7日,上证综指116点的长阴宣布,周末恐慌症重回A股市场。股市的繁荣是否理性,估值是否合理,市场是否过热?
面对种种疑虑,证监会尚福林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慎言泡沫。在尚福林看来,制度建设和监管往往都会滞后于市场发展程度,“我不认为市场发展过快。” 他表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仍处于新型加转轨的阶段,要积极应对市场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监管层要做好工作弥补基础性建设的缺陷。
市场考验新型加转轨时期的领军者?
尚福林透露,当前,我国股市市值和GDP比值已超过100%;2006年重新IPO以来,境内市场累计筹资5066亿元,比此前5年的累计筹资额3986亿元还多1079亿元。近8万亿元流通市值的44%被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三年前提高了24个百分点;截至目前,有164家中小板公司,且交易活跃,总市值达8254亿元。
不过尚福林坦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型加转轨时期,市场基础依然薄弱,自我调节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而他没有透露的是:七八月间,证监会发审委审核的拟上市公司家数达27家,比此前两个月多出20家。加快新股上市审批,从北京银行上市起,取消新股发行中对战略投资者的配售, 以增加股票供应,监管部门似乎正在采取多种手段对市场进行调节。
5300点后,市场何去何从?欣欣向荣背后,是否有隐忧?但人们恐怕一时还无法从监管层的表态中看出端倪。
不过尚福林强调,今后一段时期,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基础性建设,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市场的监管水平,严厉打击市场上的违法违规活动,严查信贷违规资金入市,防止热钱流入股市。
不过究竟有多少信贷资金入市,多少热钱通过什么渠道涌入,监管当局是否已经基本心中有数,尚不得而知。
一场公开的讨价还价:未尽的期待
论坛期间,上海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方星海不失时机地直奔主题,向尚福林抛出了他所想要的礼物清单:加快H股回归A股上市的步伐;简化企业的再融资的程序;加强完善交易制度,尽早推出单只股票做空机制;加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引进全牌照经营的海外一流投行。
分析人士认为,这个礼物清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场对于监管当局的某种期待,尽管其中不乏相关利益团体的个性诉求。
对于证券业进一步开放的问题,尚福林表示,券商综合治理结束后将恢复审批合资券商资格,证券公司拿出一部分投行业务来与外资进行合资,外资也可以采取参股的方式进入全牌照的券商。
不过,市场对于股指期货的推出似乎已显示出迫切的愿望。“刚才尚主席说股指期货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一旦条件成熟我们就能推出,那我们到底在等待什么条件呢?”方星海追问。
尚福林笑答:“股指期货的推出需要从制度、技术和投资者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准备。现阶段,制度和技术上的准备都基本成熟,待投资教育等工作推进之后,推出股指期货的时机可能就成熟了。”
激辩H股 A股:变化的是市场而非政策
资本市场的风起云涌使得H股与A股的关系突然微妙起来。对此消彼长的担心,似乎正同时困扰着双方。境内企业赴港上市的步伐放缓不免有人担心政策生变,而港股直通车的启动又引起了对A股资源分流的猜测。而方星海想要讨要的第一件礼物就是建议“加快红筹股、H股的回归速度,使其尽可能在国内上市”。面对不同利益团体的诉求,此时尚福林就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尚福林坦言,个人直接投资港股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意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拓展资本市场流出渠道。由于投资初期数量比较有限,因而“对A股市场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他同时指出,此前坊间传说企业10亿美元以上的融资额才能赴港上市,“纯属子虚乌有”。他强调政策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市场。
他坦陈由于很多企业的客户和市场大都在内地, 所以境内市场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有的企业索性把上市当做最好的免费广告。之前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潮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国内实行股权分置改革,暂停了A股的上市融资功能,而国有银行改革又迫切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H股的繁荣。但目前改革已经完成,市场融资功能相对完备,而且股票的发行价格和融资金额都比较高,企业选择价格高的地方进行发行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他同时表示,作为成熟的资本市场,H股的意义不只是单纯的融资,同时还能为企业搭建一个通往国际资本市场的平台。作为监管部门,他们“尊重企业的选择”。对于现在所谓的一股两价,尚坦言这同样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代表了不同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不同判断,尽管会逐步缩小,但短期未必能彻底消弭。不过记者没有机会了解尚福林本人的判断是什么,在他看来究竟谁的判断更理性,更接近企业的真实价值。
高盛亚太区董事总经理胡祖六以及中金公司首席执行官朱云来都对此表示了认同。胡祖六坦言,从政府和监管者的角度而言,企业要不要上市,到哪里上市,是企业的行为。因为法律、客户、文化,乃至习俗方面天然的接近性使得世界各国的企业通常都会首当其冲地选择在本土上市。所以他认为想要吸引优质企业回归关键在于市场条件的改善,而非简单的政府意志。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