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华尔街:十里洋场上的封神榜 [打印本页]

作者: ll11    时间: 2011-5-31 02:19     标题: 华尔街:十里洋场上的封神榜

在这个物欲弥漫、金钱横行的十里洋场,人人都是博弈者,而博弈的人既伟大又渺小,既高贵又卑贱,既智慧又愚蠢。
2004年《纽约时报》曾经出炉过一个华尔街权力排行,名列榜首的是当时高盛集团的鲍尔森(Henry Paulson),如今鲍尔森已经贵为全美国的财政部长。从华尔街到白宫,看起来只有一步之遥。这条小小“墙街”里的世界牵系着美国与世界风云变幻。与华尔街相邻的就是世界的声色舞台百老汇,如果在华尔街上也铺上一块红地毯,几百年的历史中走过的将不知有多少在华尔街翻云覆雨的明星级人物。从JP.摩根到巴菲特,从格林斯潘到伯南克,这些声名显赫的人,川流不息的资本博弈,弱肉强食的法则,都在这块区域里进行着权利与利益,尊严与体面的追逐。
首席执行官的时代
在华尔街这块热血江湖上,可谓是群雄逐鹿。有业内人士称,前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裴熙亮丢官罢职的原因之一就是摩根士丹利的股价连续4年落后于竞争对手。面对挑战性的市场环境,面对着一个更加国际化的疆场,执行官们只有使出浑身解数,为其股东谋利益,才能争得一席之地。
风光无限的鲍尔森,曾掌舵高盛这个被《财富》杂志称为“华尔街最著名和最诡秘的公司”。 1999年IPO前后,高盛经历了天翻地覆的人事震动,联席高级合伙人乔恩.科占恩和两位最高层主管都先后拂袖而去,但鲍尔森还是顶住了这个新官上任后面临的“下马威”,并迅速网罗起一支新的领导团队和专业投资家队伍,并在2000年前后攀上了全球并购业务第一的排名,从此屹立不倒。根据彭博的数据,高盛的两位并购部联席主管(52岁的杰克.利维和48岁的吉恩.塞克斯),包揽了2005年全球最大的五个并购案中的四个,其中包括最大的一个价值570亿美元的宝洁并购吉列公司案。
在榜单中紧随鲍尔森其后的是现任莱曼兄弟公司总裁的富尔德(Richard S. Fuld),《商业周刊》曾经称他为 “华尔街的斗牛犬”,在“9.11”期间,他镇定自若地指挥员工撤离,并且能够果断、快速地将一家酒店立刻转换成为雷曼总部,在华尔街被传为佳话。
2002年是华尔街的坏年头,安然公司破产,世通公司董事长兼CEO本纳德.艾伯斯引咎辞职,一时间大大打击了人们对于CEO的信心。然而就在那一年,《首席执行官》杂志将“最佳执行官”的桂冠,授予了花旗集团的CEO,69岁的长者桑迪.韦尔(Sanford Weill)。桑迪.韦尔被业内冠以“兼并重组大鳄”的头衔,他曾以闪电般的速度在四个星期内和花旗银行的CEO 约翰.里德达成合并共识。里德作为世界知名的银行家曾把世界带入了ATM机和全球银联时代。而桑迪.韦尔则不断地打造着花旗这架收购机器。2003年桑迪.韦尔淡出江湖,把一个光芒耀眼的宝座留给了他56岁的继任者查尔斯.普林斯(Charles Prince),这个情形恰似若干年前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向杰夫.伊梅尔特交班。
桑迪.威尔在权力移交的时候,对查克.普林斯说:“最好别把事情弄糟了”。 而普林斯一开始就提现了大约50亿美元去“摆平”花旗集团由于深度涉入安然公司事件及环球电讯丑闻造成的负债缺口。但是,花旗最近两年却还是官司不断。2005年,美联储颁布禁止花旗集团进行大型收购的禁令。普林斯就像一个救火队员,世界各地都是棘手的麻烦等待他去解决。《财富》杂志当年2月刊“十大CEO”故事策划中则干脆称其为“热锅上的 C E O ”(C E O on the hot seat)。2006年4月4日,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鉴于花旗在改善内部监控上取得“明显进步”,终于解除了禁令。随着笼罩在花旗身上的阴云消散,普林斯仍将祭起跨国并购这个被韦尔玩转得炉火纯青的法宝,以推动这个资产超过1.4万亿美元的“大象”继续在金融市场翩翩起舞。
2006年一季度,华尔街证券承销业务排名中,花旗继续占据头把交椅。最近,花旗又拿到了广发行20%的股权,当然离50%的目标还相去甚远,这也是摆在普林斯面前的一个难题。在这之中,各方面利益的纠葛,面对中国人寿这样的强大对手,加之中国银行业改革 “国家绝对控股”的前提下,或许花旗最多也许只能增持到40%。但无论如何,面对新一轮强劲挑战,普林斯不敢怠慢。不久前,他宣布,在美国本土推出网络银行 Citibank Direct,花旗还在上海开设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私人银行,普林斯从不停歇。
救世主与恶魔
纽交所的创始人之一威廉.杜尔是华尔街第一轮投机狂热中的弄潮儿。他可以称的上是美国股市的第一位著名的“庄家”,也是此后两百多年股市操纵者们的鼻祖。人们一直试图寻找一条分界线来区分像杜尔这样的无赖赌徒和受人尊敬的投资者。但两个多世纪以后,或许正如约翰.戈登在《伟大的博弈》一书中所说,“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喜忧参半的结果”。
在华尔街,除了那些大权在握的CEO外,为市场提供意见的分析师也是一言九鼎,主宰着股市的沉浮。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更以拥有明星分析师为荣:谁拥有最具话语权的分析师,谁就更有可能博得企业的青睐,从而获得IPO项目。摩根斯坦利公司的网络分析师玛丽.米克((Mary Meeker)曾经以“全球商界影响力最大的第三号女人”的身份登上《财富》杂志的封面;《华尔街日报》更是将她归入能与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股神巴菲特相提并论的角色,连好莱坞的明星都想巴结她。但是随着2000年网络股的泡沫破裂,玛丽.米克变成了过街老鼠。事实上,华尔街大投行的分析师们常常扮演很不光彩的角色,诸如2003年官司不断的所罗门美邦分析师布鲁格曼和一干同伙,在安然、世通丑闻中,这些“布鲁格曼的人马”一边向投资者推荐上市公司,一边收取这些上市公司的服务费用,丧失了其独立性和职业操守。
华尔街就像是魔方一样旋转出光怪陆离的悬念,Google的市值神话重建了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信心,而能把难缠、傲慢的Google搞定,为摩根斯坦利承销Google IPO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应该算是玛丽.米克了,有人说,网络女皇又开始复辟了。亦正亦邪,人心冷暖,在这个大的博弈场中,华尔街或许自始至终就是一个这样的博弈者,既伟大又渺小,既高贵又卑贱,既智慧又愚蠢。
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正是体现华尔街这种双重气质的一个鲜活个体。在世界很多地方,他的名字就是魔鬼的替代词。1997年7月,泰铢大幅贬值,索罗斯动用手中220亿美元的庞大基金对付泰铢,给泰国货币危机火上浇油,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厉声责骂索罗斯暗中操纵了东南亚的金融危机。然而,索罗斯却在东欧、俄罗斯、亚洲一些国家,建立了大量的慈善基金,他的理想就是建立一个能保护公民权利、支持民主政府和市场经济的“开放社会”,索罗斯又被很多人拥戴为天使、慈善家。
或许,正像是那句话所说,天使与恶魔有时是很难分清的。
“斯皮策警长”
在20世纪80年代杠杆收购正进行地如火如荼时,专长于风险套利的博斯基用装满现金的箱子换取内幕消息,而垃圾债券的创始人密尔肯也被牵连入狱,并被处以6亿美元的罚款,开创了当时美国商业史上最高的个人罚金。历史在不断的重复中,昭示着那些最后走向毁灭的金融家,都犯了同样一个毛病,认为好日子会继续下去。他们不像摩根那样对事物极限具有把握能力,对周围势力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他们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当成了宇宙的主人。
2006年10月,安然公司前CEO杰弗里.斯基林被判24年,这桩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丑闻暂告一个段落。早在2001年安然事件曝光后,华尔街见不得天日的黑幕与猫腻似乎像一个雪球般越滚越大,在经历了世通公司的破产,以及安达信这样的老牌会计事务所的倒闭,那些大公司、大投行的老板们都犹如惊弓之鸟,格外地留意华尔街上一个局外人的意见,这个人就是纽约州总检察长埃利奥特.斯皮策。在股票交易界,大家把他叫做“斯皮策警长”。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斯皮策对金融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使得斯皮策成为当时的“华尔街之王”。
自由与监管历来是资本市场中发展的矛盾两极,找寻两者的平衡,是一个资本市场的永恒命题。最终,对华尔街信心的重建,以美国证监会重罚10家华尔街知名投行14亿美元而暂时了结。当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威廉.唐纳森(William.H.Donaldson)说,这个案子书写了美国商业历史上沉痛的一章。2003年9月,纽交所前CEO格拉索因1.3亿美元的天价高薪而辞职,而后又招致美国司法当局独立检查官的接连调查。要知道受到如此高规格待遇的只有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和克林顿的“拉链门事件”,可见,美国对于证券资本市场的监管越来越上纲上线了。
登峰造极的时代
在华尔街这个资本的集散地,谁的手中能够流转出巨量的资本,谁在华尔街上就拥有了至高的话语权。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各种危机中,《谢尔曼白银法》引起的黄金外流、1907年的挤兑恐慌,政府最后都不得不求助于摩根。据戈登的《伟大的博弈》中描述:有人冲进交易大厅,报告说看到摩根和财政部长一同走下国库台阶,正在泛滥的恐慌情绪立刻奇迹般地抑制住了。摩根用自己的财力和威望,一次次为解决危机提供充分的流动性,在事实上调节了货币供给。摩根的央行角色或许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而走远,而美联储在1987年的股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格林斯潘 “开闸放水”,使钱充斥市场的有效手段,也让他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巨大的金融资本就像是华尔街上的武器,从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到操盘手斯蒂夫.科恩,这些驾御着巨量资本的华尔街大佬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注脚。
除了巨量资本的博羿,现在的华尔街也越来越敢于冒险了,可以称得上是登峰造极。以古板老派而著称的巴菲特在今年的一个年度会议上,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一旦某个领域的体系被注入了巨额债务,这个领域将变得岌岌可危。”事实上,各大投行为了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比以前所投入的赌注越来越大。美林公司的分析师称:“从现在起,华尔街不冒险就不会获得收益” 。以摩根士丹利为例,当年的裴熙亮不愿承担更多风险。而有“快刀麦克”之称的现任执行官约翰.麦克(John.J.Mack)突破了被裴熙亮曾经视为高危禁区的领域,如抵押贷款、股票衍生性商品及垃圾债券。他还为私人股权基金增加了10亿美元资金,使私募基金的总额达到25亿美元。摩根士丹利目前的在险价值比2003年高出了61%,而带来的效果也是明显的,极大地缩小了与高盛的营业额差距。
鲍尔森的课题
鲍尔森出任财长,面临着政府预算赤字和对外贸易逆差的双重问题。华尔街有人称,鲍尔森意图效仿其高盛前辈罗伯特.鲁宾,推行强势美元,给美国经济注入持久的活力。鲍尔森在演讲中还透露,明年初,美国财政部将召开一个专门的研讨会,主题为“资本市场和经济竞争力”。届时,会议将主要探讨三点:一是当前的市场监管架构;二是会计体系;三是法制体系。这一系列的动作将在华尔街上激发出怎样的震动波?
华尔街是各种利益集团较量拼杀的重要堡垒,在权力榜上,首席执行官独领风骚的时代里,就有业内人士预言说,以后,影响到华尔街的权力,将是掌握在监管人士和政客们的手中。看来,风水轮流转,鲍尔森又挪到了上风上水的地方,再一次坐稳了华尔街权力榜的头把交椅。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