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故宫“门”重重 惹人“扒门缝”
[打印本页]
作者:
youberry
时间:
2011-6-2 08:33
标题:
故宫“门”重重 惹人“扒门缝”
故宫被盗、锦旗错字、建福宫成私人会所等系列事件引人深思
5月8日晚,在故宫博物院进行临时展览的9件展品被盗,事件一经报道,立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五天后印有错别字的锦旗让网友戏称故宫这次是“丢了东西又丢人”。而随后被爆出的建福宫成为顶级私人会所的消息,更是把故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专家认为,“三不管”导致“三重门”,完善上层管理体制迫在眉睫。
回访:半个小时百人“扒门缝”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故宫的神武门售票处,虽然距离故宫的禁止入园时间只有两个多小时,但售票处依然还是排着长队。买到票后,记者从位于神武门的安检通道进入故宫。神武门的右侧就是位于故宫西北角的建福宫,而在通往建福宫北门的必经之路上却竖着一个“观众止步”的牌子,当记者试图向建福宫方向行走时被故宫的工作人员拦下,当记者询问原因时,对方称这里不对外开放,“没看到外面的牌子吗?”
离开神武门,记者继续前行来到通往斋宫诚肃殿的仁祥门。仁祥门紧闭着,但透过门缝记者还是看到那块写有《交融——两依藏珍选粹展》的展览牌依然矗立在正中间。在仁祥门附近逗留期间,记者陆续看到有不少参观者专门来到这里,扒着门缝往里面看。
“这就是之前故宫展品被盗的地方,听说还是没买票混进来的,然后进入了这里面的展厅,趁下雨躲在展厅与西配房的夹道直至天黑才出来作案,然后翻墙逃跑了。”一位女青年在仁祥门的门口跟同行的另外两位同伴绘声绘色地讲述前些天在这里发生的故宫盗窃案。而站在她旁边的几位老奶奶在听了描述后,也忍不住凑到仁祥门的门缝处往里面张望。在记者逗留的半小时里,陆续有近百名游客来到这里“扒门缝”。
“线人”:建福宫员工陆续被炒
5月18日,博友“不要脸爱面子”突然在微博上对建福宫的员工发表道歉声明,称“由于我在这里公布内幕信息,建福宫领导认为是其公司内部人所为,昨天宣布开除公司所有员工。在此,我向建福宫项目所有员工表示深深的道歉,我对不起你们!我涉及此事是基于良心,没想过追究任何人,更万万没想到最先受到惩罚的是你们。如今工作难找,你们因我而失业,我很心痛,很自责!向你们鞠躬谢罪”。
对此,故宫方面和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公司均拒绝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要求。据知情者透露,实际上在建福宫发展会员的项目被曝光后,项目叫停,解雇员工也是必然趋势,因为一些岗位已经没有了存在意义。被指是“紫禁城建福宫”投资人的动向集团老总陈义红回应媒体称,“公司没有和故宫有任何经营往来。”但没有回应个人是否参与其中。
专家:“三不管”致问题频发
“太不应该了,出现这样的事实在是太不应该了。”文物专家谢辰生对故宫出现文物失窃以及建福宫被用作私人会所的情况感到十分意外。
丢东西领导失职
曾主持起草《文物保护法》的他指出,《文物保护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的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故宫作为一个国家级博物馆,相关的管理人员不可能对文物法一点了解都没有,这次的行为明显违反了文物法的有关规定。”
谢辰生表示,目前故宫处于“三不管”的状态,体制上的漏洞也是出现种种问题的原因之一,“现在故宫和国家博物馆都归文化部管理,而文化部又没有相关的机构和专门的人员对这两个国家级的文化单位进行管理,于是也就出现了管理体制的‘真空地带’。”
他认为,对于出现的种种问题,应该实行上下两层的问责制度,“东西丢了,值班的保安看到了却没有及时追回,报案时间也不及时,这就应该追究直接责任,受到处分,领导也有过失,属于失职行为。”
建福宫变会所是民族悲哀
谢辰生表示,建福宫建私人会所,即使故宫的有关领导者确实不知情,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直接负责人更应该问责,“不管是南京的美龄宫举办婚宴,还是建福宫成为私人会所,都是民族的悲哀。”他认为,出现这些现象,与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的“一切向钱看”价值观有很大关系。但像故宫这样的文化单位并不缺钱,更加没有经营的理由。
谢辰生认为,公共文化场所本来就不应该由所谓的香港公司搞,即使是算做文化产业也是不对的,因为如果变成私人会所也不是以文化为内容,更不是服务大众,而是专为大款服务的,这从根本上就是错的,应该赶快予以纠正。
他表示了解清楚情况后将向上级部门提交有关故宫管理体制的建议,力求改变故宫目前的这种“三不管”状况。“故宫的制度是严密的,设备也是先进的,根据出现的这些问题来看,人是不负责的,所以要想阻止这些问题出现,管理体制是第一位的。”谢辰生说。
文物变会所可见特权与利益身影
北京故宫卷入建福宫建富豪私人会所的舆论漩涡。南京宋美龄别墅变身高档餐厅。这一系列事件暴露了中国文物保护与商业开发中的现实矛盾,当前的文物保护方面存在一些漏洞。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教授高国希认为,中国文物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出于商业目的改造文物或酿成文物损毁、丢失的现象并不鲜见。其根本原因无非是试图通过包装和运作,实现文化遗产的文化底蕴和公益价值的商业化“变现”。
前南京博物院院长、文保专家梁白泉说,“此类事件不仅糟蹋了文化,还隐藏着极大的社会矛盾。宝贵的文化资源被特权与利益裹挟,是与民夺利,暴露出了当前社会急功近利、道德滑坡、一切向钱看的倾向。”
“此类事件屡禁不止不排除某些官员的利益冲动,此外,相对于项目丰厚的利润来说,处罚力度不够是文物保护法律体系的漏洞之一。”高国希说。
苏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龚平认为,文物保护工作应逐步在实践中形成政策性扶持与生产性保护相结合、项目性保护与生态性建设相结合的格局,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
中国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郭旃指出,应吸收国际文物保护管理的先进经验,不因经济的发展而损害文物。
相关新闻
承德文物局:
避暑山庄建会所系企业片面宣传
“避暑山庄内建起豪华会所”一事5月18日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关注。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报道的起因是合作企业在未征得承德市文物局同意的情况下,单方发布相关广告、片面宣传引起。
会所指向“蒙古包度假村”
该负责人称,报道中提到的“豪华私人会所”事实上是山庄内“蒙古包度假村”的整修。蒙古包位于避暑山庄内“万树园”的中心区域,历史上既是山庄内唯一一处蒙古特色的景观,又是清朝皇帝接见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和外国使节的重要政治活动场所。
1984年,承德市文物局恢复蒙古包度假村,运营多年未加整修,已出现外围毡片局部残坏、屋顶漏雨、地下排水管道断裂等问题。后经上级文物部门批准,对蒙古包内外环境进行整修。
在整修中,文物局要求合作企业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建筑风格和色彩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二是蒙古包体量、规格与历史原貌一致;三是整修后,依托蒙古包的历史功能仍作为对公众开放接待场所使用。
该负责人说,承德市文物局发现合作方发布相关广告宣传后,立即与合作企业交涉,明确提出不允许改变蒙古包整修初衷,不允许作为私人会所进行宣传和经营。
这位负责人表示,该局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审批意见实施蒙古包区域整修工程,恢复这一区域历史风貌,将蒙古包作为山庄内一处重要景观和旅游接待场所面向公众开放。
就在公众为故宫建福宫是否开设了豪华私人会所争论时,一篇报道引发关注,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的承德避暑山庄内,一座豪华私人会所即将开门营业。这家私人会所首批限量发售的100张会员卡,每张价格初定为20万元,该私人会所今后只为会员提供专属服务。承德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所称“合作企业”,应为承德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