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青睐结构化产品 私募酝酿“半保本”新招 [打印本页]

作者: domani    时间: 2011-9-16 00:31     标题: 青睐结构化产品 私募酝酿“半保本”新招

结构化私募信托产品发行陷入了僵局。在A股持续下跌的情况下,最大的发行渠道银行更愿意接受完全保本的结构化证券产品,但私募机构却因各种原因而不能接受。
为了打破僵局,部分私募机构开始尝试创新模式,“结构化+管理型”等产品正酝酿推出,和结构化产品的保本相比,这种产品被私募机构形容为“半保本”。
结构化产品发行难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仍在存续中且有业绩记录的证券信托产品共有1455只,其中,非结构化产品有1025只,结构化产品有430只。但年初至今取得正收益的产品仅有409只,占比不到三分之一,而取得10%以上收益的产品仅有40只。尤其在5月份之后,取得正收益的产品数量则逐月递减。
对于当前证券类信托产品的融资情况,深圳一位大型信托公司销售经理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目前发行证券类信托产品,只能做结构化产品,这是银行的明确要求。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客户避险需求和收益要求都很高。”
但他表示,上述结构化产品的优先受益人(即享受固定收益的投资者)好找,劣后受益人(即阳光私募)难寻。
阳光私募难寻的主要原因是,私募公司认为结构化产品前期成本过高,而规定的清盘条款对私募也很不利。
据介绍,发行结构化产品,前期成本不低。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当前行价是10%全包,这包括渠道费用以及购买信托证券账号的费用,其中银行收8%到9%的费用,信托收1%左右的费用。
除了前期成本,私募难以接受的另一原因是,结构化产品设置严格的补仓与清盘条款,这对私募公司自身流动性及持仓策略均构成重大影响。
据调查,目前只有新入行的私募愿意以结构化形式发产品。在一些老牌私募人士的眼中,目前A股市盈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此时最佳策略应是长线持股而非短线投资。但因受国际市场的负面因素影响,国内股市难免会出现短期震荡,万一出现个股因系统性风险暴跌,结构化产品就有可能动辄清盘。
酝酿半保本产品
不过,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部分想在近期融资的老牌私募已经提出了几种创新模式,以解决上述矛盾。其中,一种模式为“结构化+管理型”,即阳光私募同时发行一只结构化产品和一只非结构化产品,认购资金将按1:1比例同时购买这两只产品。
另一种模式则是“安全垫类型”,即私募承诺在发行的“管理型产品”中有12%或15%左右的跟投比例,约定如果产品亏损在10%以内,这部分亏损由阳光私募全部承担,而如果亏损超出10%部分,其中2%或5%部分,由阳光私募及信托投资人共担。而损失再超出的部分才由信托投资人自己承担。据悉,该产品由深圳某知名私募近期首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属于“半保本”产品。目前,该私募仍与深圳某银行商谈发行细节,但据接近该私募的人士透露,银行方面态度较“强硬”,更倾向于“完全保本”产品。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