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05国人最关注的十大健康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kitty
时间:
2005-2-19 23:17
标题:
05国人最关注的十大健康问题
2005年来了。面对2005,面对人们日益重视的健康问题,有哪些是读者最为关心的?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在小康路上一路前行,正觉生活如此美好,无限风光尽在眼前。此时,一个声音悄然问道:“你健康吗?”
是啊,我健康吗?回想我们为了工作和赚钱四处奔波的时候,为了享乐玩耍通宵达旦的时候,为了口腹之欲不论什么都吃的时候,为了过得舒服不惜肆意开空调、放废气、掠夺性使用环境资源的时候,我们想过自己和后人的健康吗?如果没有了健康,我们为之追求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本次特别策划以大众健康为题,期望引起国人的关注和重视。(出处: 家庭医药杂志 )
1.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堪忧
关注指数:10 期待指数:10 综合评定:10
调查结果:88%的专家选择“很关心”和“关心”;96%的网民选择“很关心”和“关心”。
事件回放:2004年10月12日,卫生部举办记者招待会,公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大调查结果。对比1992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显著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慢性病发病率快速上升的新情况,如现有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为2亿和6000万,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症各为1.6亿,糖尿病2000多万。卫生部指出: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存较大隐忧。
关注原因:收入的提高,生活的改善,归根到底是要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质量。如果富裕的方向和健康背道而驰,那么努力工作挣钱换来的只有疾病和减寿,这还有多少积极意义?如果不加重视或处理不当,营养和健康问题早晚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患,不只医疗、护理费用增加,间接经济损失也会增加,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对策:专家建议政府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如加强医药科普工作,对老百姓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提高民众健康意识等。身为普通老百姓,应该树立正确、科学的生活观念,主动学习有关的健康知识,切实行动起来,认真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摈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要告别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如洋快餐),改变通宵泡吧、少于运动的不良习惯。到了2005,希望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有一个切实改善。
《家庭医药》提醒:光是吃得好不行,还得吃得科学,吃出健康啊。
2.食品安全迫在眉睫
关注指数:10 期待指数:9 综合评定:9.5
调查结果:近95%的网民和88%的专家选择了“很关心”和“关心”。
事件回放:2003年以来,安徽阜阳发现了33种劣质奶粉,蛋白质含量几乎为零,连面粉都不如。阜阳周边农村地区的100多名婴儿在吃了这种奶粉后,出现严重营养不良,变成了四肢短小,身体瘦弱,脑袋偏大的大头娃娃。随后,全国各地纷纷报道“毒奶粉”伤人事件。
关注原因:不只是“毒奶粉”,什么有毒韭菜、“红心”鸡蛋、龙口粉丝、四川泡菜等伪劣食品事件接二连三。如果说阜阳“杀人奶粉”还局限于一定地区、人群的话,那驰名中外的龙口粉丝、四川泡菜则可以令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劫难逃。它们在经过色素喂养、化肥掺入、工业盐腌制、敌敌畏喷洒后,再经过乔装打扮,像暗藏着的一把把杀人利刀,向我们的身体剜来。
对策:由于知识的局限,鉴别力的缺乏,在这个问题上普通老百姓颇为无奈。只能寄希望于政府的决心和商家的良心。好在最近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表示,中国政府将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对食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控。
《家庭医药》提醒:民以食为天啊!
作者:
kitty
时间:
2005-2-19 23:18
3.医疗保障有待完善
关注指数:9 期待指数:10 综合评定:9.5
调查结果:所有的专家选择了“很关心”;60%的网民选择“很关心”,34%的网民选择了“关心”。
事件回放:2004年12月2日,卫生部公布了《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医疗服务费用增速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医药卫生开销已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本次调查发现,由于经济困难和就医不便,我国有48.9%的居民生病不去看医生,而经医生诊断该住院治疗却未住院的也达29.6%。
关注原因:如今虽然有了好的诊治手段,但低收入的老百姓用不到、用不起,这是令人痛心的。由于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医疗保障系统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医疗保障体系建立、维护不当,就会耗竭财力、影响对未来发展的投资,进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
对策:专家指出,国家必须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各类从业人员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并探索如何在农村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减轻参保人员的个人负担,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国家要鼓励企业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建立由政府投入支持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人群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家庭医药》提醒:有病都能看得起,是一种起码的要求。
4.医疗应急:警钟长鸣
关注指数:9 期待指数:9 综合评定:9
调查结果:近90%的网民和专家选择了“很关心”和“关心”。
事件回放:2004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警告,尽管有关方面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流感可能成为全球下一场流行病,最多可能造成700万人死亡。卫生部组织流感防治专家组再次讨论《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及应急预案》。专家担心,禽流感与人类流感病毒会共同演变成另一种传播性更强的新病毒。
关注理由:非典噩梦尚未走远,还需要理由么?
对策:吃一堑就得长一智。2003年的惨痛教训,使我们得以重视并加强医疗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于是,尽管2004年国内少数地方仍有“非典”感染者的出现,但没有出现扩散的局面。当然,在专家们看来,为把损失减至最低,政府应进一步合理调配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资源,有效分享信息,建立和健全社会应急机制,应对各种可能的重大突发危机事件。在出现疫情时,要及时通报,让公众早知道、早防备;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尽早控制,依法处理相关事务。
《家庭医药》提醒:社会意识和观念强了,政府态度坚决了,老百姓安全感就高了。
5.精神疾病时代来了
关注指数:10 期待指数:8 综合评定:9
调查结果:只有70%的网民选择“很关心”和“关心”;而所有的专家都选择“很关心”和“关心”。
事件回放:2004年2月13日至15日,因被怀疑打牌作假,某大学学生先后在宿舍杀害4名同学;
2004年8月4日上午,犯罪嫌疑人徐某某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持刀行凶,砍伤18人,其中一名儿童死亡。据报道,徐某某有精神病史。
关注原因:与专家相比,网民的关注程度显得要差一些,显然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国目前精神疾病患者约有1600万人,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占疾病总负担的20%。精神卫生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精神疾病对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和劳动生产力的损害是巨大的,它所导致的心灵痛苦一点也不亚于躯体疾病导致的痛苦,患者除不能为国家正常创造财富外,往往还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医疗看护,并消耗过量的社会资源,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精神异常,会产生影响社会治安与工作秩序的行为,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之一。
对策:专家指出,精神疾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精神卫生工作应健全和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筹资模式,增加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投入。精神疾病防重于治,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开展重点人群心理行为干预,减少精神疾病发生;还应积极推进精神卫生法制化建设。
《家庭医药》提醒:保持正常的精神状态,于人于己都是应该的。
作者:
kitty
时间:
2005-2-19 23:18
6.虚假医药广告何时休
关注指数:8 期待指数:9 综合评定:8.5
调查结果:分别有88%的网民和专家选择“很关心”和“关心”。
事件回放:湖北武汉张某的母亲2004年元月被诊断为胃癌,张某看了“富硒灵芝宝”在报纸上的虚假广告,广告称“富硒灵芝宝”可以“固定病灶,抑制癌细胞”等等。张某买了3个疗程,吃了却没有任何效果,反而呕吐不止、全身浮肿、生命垂危。张某感觉蹊跷,就到省人民医院问大夫,大夫告诉他,这根本不是药。
关注原因:打开电视、收音机,翻看报纸,几乎都可以看到和听到大肆渲染药品神奇功效的医药广告,有的号称“高血压告别终身服药”、“根治糖尿病新突破”、“乙肝百分之百转阴”;有的号称包治百病,对癌症、乙肝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效。凡此种种,让缺乏医药常识的老百姓真假莫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4年11月17日透露,2004年1~9月对全国部分药品电视广告监测检查中,违法率高达62%;而同一时期药品报纸广告的违法率更是高达95%。对违法药品广告进行曝光的公告制度,我国早在2001年就已经建立起来,各级工商管理部门也曾多次对违法广告进行整治。然而近年来,违法药品广告却依然猖獗,违法率甚至不降反升。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虚假药品广告误导等原因,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吃错药。而且,违法者不但骗了钱,关键是耽误了病人的治疗。消费者遭到伤害后产生的是对医疗卫生业的不信任,甚至对专家和科学产生怀疑。这种社会危害之大甚至超过虚假疗效本身。
对策:对虚假医药广告这个“顽疾”,加强立法,加大监管查处是老生常谈了。专家们普遍认为,政府机构对商业行为的管理固然关键,广大消费者的知识水平、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关系。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媒体应严格自律,拒刊(播)虚假的医药广告;消费者应多学些医药常识,提高鉴别真伪的能力。
《家庭医药》提醒:面对铺天盖地的医药广告,消费者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增强鉴别能力,是相当必要的。
7.破坏环境殃及健康
关注指数:9 期待指数:8 综合评定:8.5
调查结果:分别有86%的网民和88% 的专家选择了“很关心”和“关心”。
事件回放:河南省沈丘县周营乡这个美丽的村庄大约从十几年前开始就逐渐被癌症的阴影所笼罩。这个村是个以癌症多而闻名遐迩的,2004年又新增了17个癌症病人,其中8人已经死亡。 癌症死亡年龄大多为50岁左右,最小的只有1岁。该村的残疾及其他疑难病症也很多,村里失明、聋哑、四肢残疾的有41人。此外,还有陕西省华县龙岭村、江苏省无锡广益镇广丰村、盐城阜宁洋桥村、新疆呼图壁县乱山子村、河南浚县北老观嘴村等“癌症村”的报道,这些“癌症村”的罪魁祸首无不是环境恶化、污染所造成的。
关注原因:人类创造文明,却抵挡不住因文明的脚步所引起大自然的种种伤害,受了伤的臭氧层愈来愈无法保护地球的生命,怪病丛生,不止人类,动植物尽皆受害。大自然虽无言,但就在破坏大自然的同时,人类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令人忧虑的是,在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的心态下,不少决策者和广大国民并没有认识到破坏环境所付出的代价。或许这种代价只有孩子们在未来才能更深切的体会。
对策: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把自然资本纳入国民经济体系,采取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是我们惟一的正确选择。专家指出,在环境保护基础研究方面,国家必须加强对环境与健康课题研究的投入,从宏观上树立环境—资源—健康的观念,下大力气进行环境保护跨学科的研究,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和理论准备。
《家庭医药》提醒:是到了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重新审视我们以往的生活行为和生产方式的时候了。
作者:
kitty
时间:
2005-2-19 23:19
8.艾滋病:不能承受之痛
关注指数:8 期待指数:8 综合评定:8
调查结果:分别有86%的网民和88%的专家选择了“很关心”和“关心”。
事件回放: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员2004年11月29日警告说,目前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不局限于高危人群,病毒已经开始向普通人群蔓延。
关注原因:中国自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1985~2000年的15年间,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880例和496例,2001~2002年,仅2年时间,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1742例和716例。发病和死亡人数的上升速度非常惊人!现有艾滋病人约8万,艾滋病毒感染者84万,加上流行的危险因素还广泛存在,大多数人对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即血液传播(主要是静脉吸毒和非法采血)、不洁性接触(主要是卖淫嫖娼)、母婴传播,根本不了解,艾滋病在我国正以迅猛的速度和超强的威力将其魔掌伸向各个角落,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安全问题
对策:据了解,从2004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用于艾滋病性病防治的专项经费,将从1500万元增加到1亿元,中央政府还投入12.5亿元国债,地方政府投入10亿元,新建、改建血站、血库459个,以保障输血安全。为了进一步加强监测,准确掌握疫情,在已建成艾滋病防治监测网络的基础上,还将建立科学的艾滋病流行趋势的预测模型。
专家指出,健康教育,是现阶段预防艾滋病最好的疫苗。因此,大力普及有关艾滋病的科学知识,帮助公众建立起对艾滋病的科学观念,是艾滋病防治的一个当务之急。
《家庭医药》提醒: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艾滋病的无知和恐惧。
9.用药安全不容忽视
关注指数:8 期待指数:7 综合评定:7.5
调查结果:88%的网民选择了“很关心”和“关心”,而只有63%的专家选择了这两项。
事件回放:人民网2004年9月3日报道:安徽药监部门日前在检查中发现,亳州市一乡镇医院,居然专卖陈年劣质药品。在这个医院里,绝大多数拆零药品看不见生产厂家,冰箱里“冷藏”着12年前的旧货,药房里的劣质药过期药随处可见;值班药剂人员无药学专业技术职称,原本是会计出身......
关注原因:看见上面这则新闻,您还能放心的吃药吗?不止如此,现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滥用的问题也十分严重。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有一半的药物在被不合理使用,从而有可能使病人产生耐药性甚至死亡;全球的死亡病人中有1/3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诸如知识匮乏、随意改变药品用法、抗生素滥用等种种原因导致老百姓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十分严重,不合理用药大约占到了用药者的12%~32%,据此推算,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多达数十万之众。
对策:专家认为,药品与其他商品不一样,不能只靠市场调节,更要靠法规和监管。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的作用很关键,群众的监督很重要,医药卫生工作者的责任很重大。从2004年7月1日起,对抗菌药物实行处方药管理等监管政策的实施,在全社会营造“用药安全”的良好氛围,正确引导公众的用药安全意识,普及药事法规和用药安全知识,把药品放心工程进一步引向深入。
《家庭医药》提醒:合理用药,马虎不得啊。
作者:
kitty
时间:
2005-2-19 23:19
10.出生缺陷重在预防
关注指数:7 期待指数:8 综合评定:7.5
调查结果:76%的网民和88%的专家选择了“很关心”和“关心”。
事件回放:最近卫生部和中国残联发布《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其中的两个数字让我们感到震惊:我国每年约有100万左右先天畸形或者有缺陷的婴儿出生,占全部出生人数的4%~6%。
关注原因:据初步调查,残疾儿童每年每人由于医疗费用、家长误工费用、成年后劳动力损失等,至少造成2.5万元的经济负担,如按每人平均寿命40年计算,其一生造成的经济负担高达约100万元。我国每年有100多万出生缺陷儿童,其中仅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一年的治疗费用就高达100多亿元。由此看出,出生缺陷,一方面给儿童的生命、生活和精神造成很大压力,另一方面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和损失。
对策: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持续上升,除了家族遗传、病毒感染外,还和室内装修、长期接触带有辐射的设备等环境污染因素有很大关系。另外,也与取消强制婚检有一定关系。遗传学专家刘权章教授指出,不进行婚检将使先天缺陷上升80%!众多专家指出,各级管理职能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唤起全社会的关注,提高民众参与意识,积极主动地进行预防和控制。作为普通百姓,关键是要做好三级预防:一是孕前合理膳食,禁烟限酒,远离有害物质,适当补充叶酸;二是孕中按时进行产前检查;三是出生后进行疾病筛查。
《家庭医药》提醒:出生缺陷关乎人口素质,影响经济发展,必须严格控制和减少。
后记:
其实,涉及到民生健康的问题还有很多,诸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WTO对医药市场的影响、医院改制、医患纠纷等等问题。《家庭医药》提出以上问题,盼望引起国人的警觉和重视,并在警觉和重视之后拥有科学的指导和切实的行动。这也是《家庭医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代表《家庭医药》对2005的一种期待。或许在2005年,经过国人的共同努力,国民健康状况有了明显好转,这些问题不成其为问题,那我们的努力就算没有白费了。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