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贴]2005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 [打印本页]

作者: green    时间: 2005-12-29 22:52     标题: [转贴]2005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

注:排名不分先后


1、人民币升值。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将人民币升值2%,结束其长达十年的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在美、日的持续施压下,中国政府一再重申短期内将不会将人民币再次升值。然而,据传2005年岁末,有一万亿美圆正在赌明年年初人民币再次升值。
点评:一般的草民不关心人民币升值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只在乎自己口袋里的钱是否值钱。综合种种迹象来看,人民币再次升值似乎不可避免。不过我们最关心的是,人民币升值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制造业工人失业?目前来看,前景难言乐观。
2、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上半年3月至6月份,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多部门联手出击调控房地产市场,成为今年房地产领域宏观调控的新特点。北京、上海等地“高价房”应声而跌,内地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乍暖还寒。
点评:政府强力介入房地产市场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房价是政府说了算还是市场说了算?房价调控是全国一刀切还是各地方因地制宜实施?房地产市场上的需求是真实有效的还是泡沫?为什么一方面普通大众高喊买不起房,另一方面开发商预计房价即将回升?
3、中海油竞购尤尼科失败。2005年8月2日,中海油正式宣布退出总金额达185亿多美元的对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的收购战。从年初1月始延续至8月底的这场漫长的跨国婚约,最终以胜利者雪佛龙低调拜访中海油以谋求天然气领域的合作——这样令人不解的情节戏剧性收场。
点评:在中国疯狂抢购世界油气资源的背后,是中国供给了世界原油的价格,却不可能同时贡献出份额。
4、个税所得税起征点调整为1600元。10月27日下午,围绕个税起征点的悬疑终于暂时尘埃落定: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1600元成为新的个税起征点。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点评:此次对个税法的修订只是提高了起征点以及加强了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而对之前公众普遍关注的税率、调节收入分配等问题并没有触动,也就是说,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普通工薪阶层,仍然是个税的主力军。另外,关于高收入人群的界定引起了社会激烈的争论。
5、中国GDP全球第四在望。2005年12月,国家统计局将2004年GDP上调16%后,位居全球第六,2005年预计增长率为9.3%,全球第四近在咫尺。
点评:在GDP即将莅临全球第四的同时,中国对外依存度超过70%,国内需求持续不振。工人工资增长幅度远小于GDP增长速度,导致普通大众对GDP数字逐渐冷漠。如何共享发展成果成为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6、WTO香港部长会议召开。此次会议受到除中国外主要发展中国家农民代表的抗议,会议上美国贸易代表称赞中国是农业开放的典范。截止今年,中国已经将农产品关税从加入前的54%降到目前的15%,而现在世界平均水平是62%。各贸易大国美、欧、中等对此次会议热情普遍不高,WTO多边谈判机制面临严重困境。
点评:当年加入WTO被无数国人当作无比自豪的事件,结果是,中国的自由化走在了所有其它新兴市场的前面,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和最大新兴市场。可是“入世”以来,此起彼伏的保护主义浪潮中,中国是最大受害者之一。如今,中国却与WTO正渐行渐远。当年为“入世”摇旗呐喊、极尽赞美言辞的各类“学家”们就没有一个为此忏悔的吗?
7、农民工讨薪杀人。农民工在无望挣扎之中。2005年5月11日,甘肃省甘谷县的农民工王斌余因讨要工资未果,情绪失控,一怒之下,拿刀连捅了5个人,造成4死1伤。血案发生后不久,哈尔滨市又接连发生两起进城农民工讨薪不成酿成的惨剧。湖北农民胡兴英向工头任某讨要4000元工钱未果,愤而将油漆泼向自己与工头后点燃。胡兴英经抢救无效于12日死亡,工头任某被严重烧伤,创伤面积35%。就在胡兴英不幸死亡的第三天,从沈阳来哈尔滨市打工的曹庆也是因为自己与工友的十几万元工钱要不回来,一气之下把一瓶汽油倒在自己身上点燃自焚,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是全身面积近40%被烧伤,落下终身重度残疾。
点评:看关于农民工的报导多了,心早已麻木了。有人说,中国现今有两个“一国两制”:一个是对内地和港澳台;一个是对农民和非农民。如果说农民问题是当代中国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这决不是危言耸听。20世纪中国的问题实质就是农民问题,那么21世纪呢?农民问题会再次成为中国的中心问题吗?农民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8、国有资产流失与顾雏军事件。2005年7月,顾雏军在北京被拘,羁押在广东顺德市看守所,被媒体称为“国有资产的骗子”。“科龙危机”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剧烈的风暴,又一个“资本神话”破灭了。早在一年前的顾郎之争时,郎咸平就在一次题为《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里炮轰过顾雏军,认为顾雏军实际上是在利用国退民进的机会侵吞和席卷国有资产。而一年后的事实,也终于印证了郎咸平当时判断的正确。
点评:“顾雏军事件”姗姗来迟,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太多太多。其一,大量事实表明,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的确存在压低产权价格、侵吞国有资产的现象。对这类现象的广泛关注和抗议表明人们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忧虑,更表明人们对国有资产分配不公的不满。其二,此事件折射着证券市场法律体系中控股股东义务和责任制度的缺失。其三,在此事件前后的众生相则为国人奉献了一出精彩的口水大战。经济学家成为利益集团代言人成了现今中国之时髦。经济学的良心何在?是谁把经济学家变成了资本的工具?经济学家的公信力正在之间丧失,一个王朝的背影隐约可见。
9、建行海外上市。10月27日,香港联交所,四大国有银行之一的建行率先实现海外上市。这是2003年年底启动的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重大成果,也是1998年以来中国对国有银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的初步成功。
点评:建行海外上市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建行筹集了多少资金,而在于其对国有银行改革的示范意义: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政府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国有银行的改革,终于有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典例,而温家宝总理所说的“背水一战”也被赋予了具有路径价值的实质内容。由此来看,金融改革已经没有回头路。这个随时可能引爆中国的定时炸弹正在逐步拆除之中。
10、松花江污染事件。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旗下的吉林石化公司车间发生爆炸,泄漏的化学物品在松花江中形成了长达数公里的污染带,并流出国境引起国际争端。然而,面对事实,吉化公司却拒不承认这是爆炸所致,直到11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发布公告称:事故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物,属于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吉化应付主责。
点评:这次事故不是所谓的“个别、意外事件”,而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矛盾的一个缩影。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如果是靠对环境的掠夺实现的,那么我们宁愿不要9.3%的GDP增长率!此外,联想到此前的苏丹红、特富龙以及光明奶事件,人们或多或少领教过企业说谎的招数,面对自己造成的社会危害,国内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或许还没有养成处理危机公关的习惯和制度。


作者: zxf1373    时间: 2006-5-7 11:49

农民是没办法了,

同情ING


作者: aboutstone    时间: 2006-6-29 15:09

好文,应该顶!
作者: realiseit    时间: 2006-9-3 15:14

好文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