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在发言中说,“在我国在世界经济话语权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我们自己也面临着一个挑战,当你的代表性提高、声音提高、在某些方面发言权提高时,是否想好了我们究竟想要什么?什么是涉及到中国以及中国眼中看到世界的重要议题?我们自己主张什么样的发展方向、主张什么样的规则?实际上有很多问题还是比较新的,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意见。
我看到很多学者都各自有意见,但这些意见还没有归拢起来形成国家层面的统一意志和我们确定要逐渐争取的目标。
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中国需要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经过多年讨论,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明确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属于作为我们经济金融中长期战略目标中大体形成的共识。我说“大体”的意思就是,目标方向是明确的,还有一个具体执行步骤和各方政策配合的问题,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当然,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也有学者提出“金融中心不见得都是好事”,在出现金融危机时,金融中心受到的打击可能会比较大,包括这次的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但我觉得关于这个问题还是要从一个全面的、历史的观点来看,实际上一个金融中心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尽管有时会受到挫折,但总体来讲它对经济发展、资源配置、金融创新、迎接全球化以及科技金融迅速发展等方面会受益极大,所以发展金融中心的目标应该坚定不移。 发展金融中心,首先要抓住世界金融中心的特征。世界上有些金融中心是历史多年形成的,有的搞了一二百年才慢慢形成了金融中心,也有的国家金融中心发展较晚,最近一二十年从新兴市场国家来看,包括海湾国家和其它地区,实际上他们的金融中心也就是这些年才开始发展的。
与此相伴生的内容就是金融业务的网络化,这是两个方向同时发展的内容,一方面很多金融业务在聚集,最主要的是围绕资本市场的金融业务,是聚集型的,把很多人才、业务向金融中心地点聚集。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发展,又使得很多金融业务的处理并不需要人与人见面讨论,不管在什么地点都可以做,所以大家都会寻求网络趋势好的地方,因此我们不仅要参照几十年、几百年金融中心发展所具有的特点,也要参照当前计算机网络发展所带来的影响,需要更好地想清楚究竟将来金融中心会聚集那些更关键的金融业务、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虽然中国是一个很大的经济体,但中国的金融中心必然要注重向国际化发展,要形成国际性的金融中心才能站得住脚。就像中国很多企业一样,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如果不继续向国际发展,企业可能就会停滞下来,甚至在国内也不见得能站住脚。所以我们可以看看中国的知名品牌企业,比如达利、奇瑞、联想、海尔、华为、中心,当它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在向国际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并不见得都是顺利的,有时候会碰钉子,有时候会有损失,但总而言之,国际化的发展不仅能使他们有国际化的舞台,同时还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吸取到很多东西,另外还非常有力地巩固了他们自己在国内的声誉和地位。因此我们想,在将上海办成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国际化、对外开放是根本宗旨,如果不能在这方面迈出重要的步伐,路途就不见得会走得那么顺当,可能会花费更多时间。
第三,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显得越来越小,一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个数显然是有限的,中国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优势,一是我们有作为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它的金融市场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在亚洲有一定的地位。同时,最近上海金融市场发展的步伐也非常快。上海金融市场和香港金融市场之间如何更好地加以配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如果这个题目解决得好,发展可能就会更加顺利,步伐也会迈得更大。这个问题需要很好的研究,也经过了多年讨论,我个人的看法是,在这个过程中香港和上海互补的作用和共同的作用应该说是大于相互摩擦等其他方面作用的。"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