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介绍
(一)一条不足千字的“新闻”,就像一颗千磅重的“TNT” 1993年11月6日。海南。 当天《特区证券报》已摆在该报老总们的面前: “北海正大置业致函本报向社会公众收购‘苏三山’股票”的巨大标题竖六栏,格外刺眼醒目。 这条独家新闻定会像颗重磅炸弹,把深圳连日来低沉萎靡的股市炸它个惊涛骇浪! 果真!当日的海南《特区证券报》在深圳、海南、北京、贵阳、上海等地被报购一空。于是,8日开盘仅为8.30元的“苏三山”扬起了“牛”气,一个劲地狂涨!
(二)扑朔迷离的“苏三山”
当疯狂的股民还卷在“苏三山”巨大的旋风不能自拔时,深圳交易所却表现出了分外的冷静。他们从不正常的旋风里看到了魔鬼般的股市在冷酷地操纵着被“涨”疯头脑的股民。 11日下午,深圳交易所发言人就所谓“北海正大”收购“苏三山”一事发表郑重声明,称至今该所未收到任何报告,忠告广大股民对自身投资行为作出慎重决策。 这一郑重声明,在“苏三山”浪潮中只像一个肥皂泡泡,冒了冒头,便被股民们狂热的惊呼声击破。当日的“苏三山”一度急挫至8.6元后,很快回稳在9.5元左右。 11月9日,中国证监会发言人就11月6日海南《特区证券报》刊登的“苏三山”股票消息向新闻媒介发表谈话,称北海工商部门无“北海正大”企业登记纪录;海南《特区证券报》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株洲的干警们挑起了一副从未挑过的重担
株洲,这个全国闻名的铁路枢纽城市,此时此刻已成为“苏三山”事件的中心焦点。11月21日,中国证监会范福春一行6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株洲市政法委,汇报了“苏三山”事件的前前后后,并提供了他们调查到的初步结果。 据分析,发往《特区证券报》的“北海正大”收购“苏三山”的传真件系8641型传真机发出。而此传真机在全国仅有4台,其中株洲就有1台。传真的地点是“ZHUZHOUX-LAN”拼音。烟雾缭绕的株洲市公安局党组会议室,案情分析正在紧张地进行。他们得知,“苏三山”事件是我国首例利用新闻媒介造成股市投资者受损事件,它的影响超过了一般的刑事凶杀案件;而且必须在十分保密的情况下将始作俑者查出。 “根据分析,我认为情况调查清楚后,再立案侦查。”市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马建述浓重的声音终于响起,“情况调查暂由公安局政保支队副支队长周干湘负责。”刑警出身的周干湘感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一个12人的专案组成了。当日中午,周干湘和干警包全旭赶到市邮电局,在邮局领导的直接支持下,查明了“8641”确系株洲邮电系统过时的传真机,为株洲县所有。他俩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株洲县,查明:11月5日,有人趁领导不在场时,用该机向外发过传真!
谁是发传真的人呢?
专案组几路人马直扑各点:株洲市驻北海机构;对传真机的编号和使用情况有所接触的全部人员;株洲驻沿海特区的经济大户。3天3夜的慎密侦察,所有线索逐渐集中在一条主线上:株洲县几个单位共同在北海设有的办事处。将所有业务人员编号排队,一个嫌疑对象定格在专案组的视线内。 于是,专案组将嫌疑对象的照片给动用过传真机的人辨认。 不错,正是他——驻北海办事处业务员李定兴,11月5日在株洲县邮电局发过传真。11月23日,干警们分多路出击,分别在火车站、汽车站、案犯之家及老家守候。上午,侦察人员通过接触李的家人,进一步证实李定兴仍未离开株洲。23日中午11时,目标终于出现在干警的视线里:只见李定兴径直走向渌口火车站候车室。在门口,他似乎嗅到了什么东西,正欲转身离开,被守候多时的干警“请”到了市公安局。 1993年12月3日,中国证监会向株洲市公安局发来贺电:“经株洲市公安局侦查,现已将制造虚假消息破坏证券市场秩序的违法分子依法收容审查,使我国证券市场的第一起利用新闻媒介公开欺诈的事件得以查实。为此,特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亲切的慰问和诚挚的感谢!”
(四)他坐在株洲导演了第一起股市欺诈大案
李定兴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当过兵,曾担任某水泥厂厂长,1986年“跳槽”到株洲县物资局。一切的困扰都来自钱。这个无生命的“尤物”,不知俘虏了多少“英雄豪杰”,李定兴便是其中之一。面对外面花花绿绿的世界,李定兴作出了他对人生自认为最精确的总结:人生浮沉,世事纷纭,只要敢于冒险,还愁没钱花? 李定兴“下海”了!1993年元月,他被株洲县派驻北海办事处。然而,市场经济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好“遨游”。他痛苦、烦闷,站在异省他乡,用贪婪的目光扫视着宾馆的每一个窗口:那里充满着权、财、色的诱惑。他吞下一口唾沫,两只眼睛亮着幽幽的光在地上扫来扫去,就像马克·吐温笔下的穷光蛋亨利·亚当斯那样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期望着在地上捡到大把大把的钞票。好梦,并没有送给他这个梦想不劳而获的贪婪者。而高消费的强刺激又一再刺激他的感官。李定兴决心冒险了! 10月7日和8日,他在深圳某证券公司营业部以个人名义开户,将公款100多万元分别以9.85元和9.6元的价格,买进“苏三山”股票15万股,同时在深圳恶性透支1000万元,购买了31万股其他股票。
二、原因分析
(一)中国是新兴的股票市场,投资者不够成熟,喜欢凭“消息”盲目追风炒作,这就给“苏三山”俑者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事件的当事人之一,海南省《特区证券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在不了解事实真之象的情况下登载有关信息,误导了投资者。这不能不说是新闻界的一次应共同记取的教训。
(三)证券监管严重滞后,该虚假信息于1993年11月6日(周六)登裁在海南省《特区证券报》上,而深交所在11月8日才澄清苏三山被收购一事为误传,11月9日,中国证监会发言人才对此发表谈话,称北海工商部门无“北海正大”企业登记,海南《特区证券报》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就说明证券监管严重滞后——不能在事件造成严重后果前发现问题!
三、启示
(一)投资者要有成熟的投资理念,不要盲目追风,对于非证监会指定的媒体所发布的信息要提高警惕。
(二)要制定严密的法规,监督管理媒体发布有关证券业信息。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是媒体发布的消息,如果这些信息是虚假的,则投资者所承受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如何监管网上证券信息成了证券监管部门面临的一大课题。
(三)证监会应该采取措施提高监管的效率。在重视事后、事中监督的同时,要做好事前监督,把问题解决在萌牙状态。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