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巴菲特:向《聪明的投资者》学聪明 [打印本页]
作者: jorui 时间: 2010-3-31 14:10 标题: 巴菲特:向《聪明的投资者》学聪明
我涉猎的内容无所不包,我收集图表、阅读各种技术知识书籍、倾听各种内部消息,后来我读了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这才好像见到了光明……我认为迄今为止最优秀的投资著作是本·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他在最后一章的最后一部分开头写道:当投资最接近于企业经营时才是最明智的。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巴菲特认为,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一书对他投资生涯的帮助最大,正是这本书让他第一次学到了怎样成为一位“聪明的投资者”。
他说,他在读高中时就开始股票投资了,不过当时他和其他投资者一样,整天热衷于打听小道消息,每天要花不少时间去研究股票走势图和各种技术指标。这一情形在他遇到老师格雷厄姆后才得到彻底改变,尤其是在他读了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一书后“好像见到了光明”。
作者: jorui 时间: 2010-3-31 14:10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他在1950年之前的10年间虽然一直从事股票分析、频繁买进卖出,可是投资业绩平平。他从1951年开始接受格雷厄姆的投资观念,“几个小时的效果远远大于我个人过去10年来独自的摸索。” 确实,当时的巴菲特像追星族一样狂热地崇拜、追捧格雷厄姆。他1950年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业研究生院学习,这一举措就可以看作是这种狂热追星效应的一个环节。
他说:“1950~1951年间我在哥伦比亚商学院读研究生,并非是我想获得一个学位,而是为了能够有机会得到当时在该校任教的格雷厄姆的教诲。听格雷厄姆讲课实在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很快就让我全神贯注于从我心目中的英雄那里学习我所能学到的一切东西。”
作者: jorui 时间: 2010-3-31 14:10
也许是性情相投,也许是天生有缘,巴菲特敬重格雷厄姆,格雷厄姆也对巴菲特青睐有加。在别人眼里格雷厄姆不苟言笑,甚至子女都对他敬而远之,可是他对巴菲特却抱有一种父爱般的温暖,充满疼爱之情。有个细节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在格雷厄姆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给学生的评语中只有出现过一个A+,而这就是授予巴菲特的。
格雷厄姆不但经常找巴菲特谈话,并且还亲自教他用各种手段去探索投资市场中形形式式的可能。格雷厄姆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巴菲特,这使得巴菲特深得格雷厄姆真传。
用今天的眼光看,没有当时的格雷厄姆,也就没有现在的巴菲特,这一点也不为过。同时,同样难能可贵的是,巴菲特并没有盲目崇拜格雷厄姆,而是有批判地吸收,这才成就了现在的巴菲特。这也是为什么格雷厄姆有那么多学生、巴菲特却只有一个的原因所在。
作者: jorui 时间: 2010-3-31 14:10
接着上面的话题,按理说,如此这般的师生关系,巴菲特大学毕业后应该在格雷厄姆的公司里工作、共创美好明天才是。巴菲特的内心也这样想,为此他甚至开出了自己不领工资的条件。 巴菲特想,格雷厄姆最注重价值投资,如果自己提出无偿劳动,那么从价值投资角度看,老师就没有理由不答应他留下来工作了。可是他没想到,格雷厄姆依然拒绝了他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巴菲特不得不回到家乡奥玛哈,在他父亲的经纪公司里工作一段时间。难能可贵是,巴菲特在此期间并没有放弃和格雷厄姆的热线联系。
在巴菲特的一再恳求下,格雷厄姆于1954年终于同意巴菲特进入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的要求,这让巴菲特欣喜若狂,因为他终于可以在老师身旁实践他所理解的价值投资了。不过,一段时间过去后两人就经常为一些投资决策争吵,巴菲特最终不得不离开格雷厄姆。
作者: jorui 时间: 2010-3-31 14:10
争吵的起因主要是格雷厄姆身上的一些固有缺点引起的。格雷厄姆喜欢从数学标准以及他认为那些可以看得见的数字去进行推测;而巴菲特更主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这样就导致了矛盾的发生,最终不得不分道扬镳。 有一次,有位证券经纪人告诉巴菲特说,有只名叫家庭保护的保险股很不错,当时的股价是15美元。由于这只股票没有知名度,基本上没有什么公开资料,所以很难对它进行价值评估。可是这事难不倒巴菲特,他马上去这家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州政府保险办公室收集数据,结果证明这只股票绝对值得投资。
当巴菲特兴致勃勃地把这些资料提供给格雷厄姆时,格雷厄姆很不以为然,并且在征求合伙人杰里·纽曼的意见后否决了巴菲特的提议。
作者: jorui 时间: 2010-3-31 14:11
胳膊扭不过大腿。巴菲特没办法,只好自己买了一些该股票聊以自慰。没过多久,该股票的价格就上涨到370美元。 另外有一次,巴菲特发现新贝德福德联合铁道股的价格为45美元,可是该公司的每股现金就高达120美元,这简直让他不敢相信。当他把这一发现报告给格雷厄姆时又遭到了拒绝。毫无疑问,巴菲特从《聪明的投资者》中学到了聪明的投资方法,但同时又完全摒弃了格雷厄姆那种过于保守、死搬教条的做法。这种不屈不挠、充满自信的投资态度,是他比格雷厄姆高明的地方。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