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关于销售返利-[看6楼案例] [打印本页]

作者: JoeyDVivre    时间: 2013-1-14 10:35     标题: 关于销售返利-[看6楼案例]

哪位达人能给讲讲跨期销售返利怎么处理吗?
作者: profil    时间: 2013-1-14 10:42

借记销售收入?
作者: Rasec    时间: 2013-1-14 10:49

这个比较齐全,发上来看看
根据会计处理的不同,商业返利可具体描述为:
  1.达到规定数量赠实物的形式。例如:在一个月内,销售电磁炉30台,赠配套橱具10套;
  2.直接返还货款的形式。例如:读者来信中,让利2.1万元若直接以现金或银行存款返还百货公司,即为直接返还货款;
  3.冲抵货款的形式。例如: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购买2万件,返利为进货金额的1%,购买至5万件返利为进货金额的1.5%,以此类推,返利直接在二次货款中扣减。


  销售返利处理

  据税法规定,销售货物并给购买方开具专用发票后,如发生退货或销售折让,对于购货方已付款或货款未付已作账务处理,发票联和抵扣联无法退还的情况下
购货方必须取得当地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送交销货方,作为销货方开具红字专用发票的合法依据,并开具红字专用发票。
  1.达到规定数量赠实物
  销售返利如采用返回所销售商品方式的,根据税法的规定,应视作销售处理,并计缴增值税
  支付销售返利方:
  借:营业费用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期末对于捐赠的商品进行纳税调整。
  收到销售返利方:
  收到实物销售返利方冲减有关存货成本,并要计缴增值税。需分两种情况处理:  (1)若供货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则:
  借:库存商品中国会计社区,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主营业务成本
  (2)若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则:
  借:库存商品
    贷:主营业务成本
  2.直接返还货款
  支付销售返利方:
  销售返利如采用支付货币资金形式的,支付销售返利方,根据取得的“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作为费用处理。
  借:营业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
  但是在实务操作中,对于这种返利方式会计处理方法各异,有的会计人员做如下处理: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银行存款
  因为现金返利是在购货日后发生的,无法注明在同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因此,返利不能冲减增值税,只能冲减主营业务收入。
  收到销售返利方:
  收到销售返利方,冲减销售成本,如果对方开具红字发票时,应将进项税金转出。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冲抵货款的形式。
  国税发[2004]136号文件规定,对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如以一定比例、金额、数量计算)的各种返还收入,均应按照平销返利行为的有关规定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金,不征收营业税。会计上应按销售折让处理。
  按税法规定,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销售方可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而购买方应按折扣后的余额计算进项税额。
  销售返利如采用在销售发票直接扣减方式,性质上类同销售折让,其会计处理与一般商品折让购销的会计处理一样。支付销售返利方收入按照扣减销售返利后的净额计入销售收入;收到销售返利方成本按照扣减销售返利后净额计入采购成本。
  如果将返利额另开发票,对于直接冲抵货款的形式来兑现的返利,在开具发票后发生的返还费用,或者需要在期后才能明确返利额,销售方据购买方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开出红字发票冲销收入,并相应冲减销项税额。
  支付销售返利方:
  支付返利方凭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开具红字折让增值税发票。
  借: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收到销售返利方:
  收到返利方,持通过税务局认证的红字折让增值税发票,抵减进项税额。
  借:银行存款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贷:其他业务收入(或库存商品)
作者: yospaghetti    时间: 2013-1-14 10:56

那么作为经销商,其应收供应商的返利又当如何处理呢?是按权责发生制预提(配比)还是按收入实现制(谨慎)呢?

特别的是,如果返利存在多样性、不确定性以及较长的结算周期(上一年的返利最迟可能在下一年的年终),又当怎么办?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