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所有老板都会轻松做出连续增长的业绩.投行如何才能防范?
[打印本页]
作者:
scr879
时间:
2013-1-17 19:59
标题:
所有老板都会轻松做出连续增长的业绩.投行如何才能防范?
比如企业2009年靠一笔大买卖赚了1000万的净利润(其他时候业绩很一般),它可以当年就把900万花出去用作投资,2009年净利润就只剩下100万,2010年收回300万,2011年收回600万,其他生意不赚不亏。那么业绩就是“连续三年高速增长”了:净利润分别为100万、300万、600万...
投行该如何鉴别、防范企业方的这种伎俩呢?
作者:
therecruit
时间:
2013-1-17 20:03
如果如你所说,赚了1000万投资了900万,这么大数额的长期股权投资在会计上应该很显眼,正常的投行都会去核查这笔投资的真实性的。更何况这个投资涉及的东西还很多,是否存在同业竞争等等等等问题,我觉得类似问题尽调期间不可能被无视掉的吧。。。
作者:
ayodayo
时间:
2013-1-17 20:06
这个属于非经常性损益,要扣除掉的,而净利润是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熟低”来计算。
作者:
onelife1
时间:
2013-1-17 20:10
赚了1000万投资了900万,这么大数额的长期股权投资在会计上应该很显眼
复制代码这个属于非经常性损益,要扣除掉的
复制代码我是为了把问题说的简单一点,才把数字举得那么极端
企业方一定不会傻乎乎的做的那么明显。但是他们总有办法做的隐蔽一点的。买(企业)的不如卖()企业的精,企业方要在财务报表上将本年度净利润转移到下一年度,总归有很多合法合理办法的。
而且,几乎人人都会这样做,都有能力这样做!
所以,投行一般该如何鉴别、防范企业方的这种伎俩呢?
一般的办法是什么呢?
作者:
Chuckrox
时间:
2013-1-17 20:13
按照商业常理一般就能推敲个大概,实在需要的话,核查几家上下游,跟踪几个大单。拿着财务报表远距离地骗市场可能容易一些,都打开门让中介进来尽调了,近身肉搏中要骗专业机构不容易,尤其常规行业的企业,如果多数收入和利润是做出来的,不容易混。
比如某黄酒企业,会计师和投行真不知道它是假的吗?
作者:
dvilayphet
时间:
2013-1-17 20:24
其实作者的意思没说错,只是表达上有些瑕疵。2009年1000万利润是不可能变成100万利润的。这一点把大家搞糊涂了。因为投资不是费用,不会冲减2009年利润。如下陈述就清楚了:
1、2009年盈利1000万后,当年就投资1000万收购同类企业。假设市场PE是5倍市盈率,这1000万就变成了每年200万净利润的流入实体,在资产负债表上从货币资金转为长期股权投资。而第二年仍可以产生1000万利润,加上收购产生的利润200万,就是1200万,增长20%。
2、第二年再用1200万投资收购,假设仍按照5倍市盈率,每年又多出240万净利润。也不过是资产变成了利润罢了。于是净利润又增长了20%。
实际上就是把资产变成利润的游戏。许多企业都玩这种把戏,所以广义投行才有饭吃。我在2003年初去香港,就看到汇丰银行收购美国一家零售银行而业绩暴升。媒体吹得很厉害。我就很不解:只不过数百亿美元的资产变成了数十亿元的年利润,怎么会这么叫好?现在回头看,业绩高速增长后,被美国零售银行拖死了:最后作为烂账又卖掉了。
投行鉴别也很简单。这种收购必须运营一段时间(一年或者两年)才允许申报材料。
作者:
hassan
时间:
2013-1-17 20:28
其实作者的意思没说错,只是表达上有些瑕疵。2009年1000万利润是不可能变成100万利润的。这一点把大家搞糊涂了。因为投资不是费用,不会冲减2009年利润。如下陈述就清楚了:
1、2009年盈利1000万后,当年就投资1000万收购同类企业。假设市场PE是5倍市盈率,这1000万就变成了每年200万净利润的流入实体,在资产负债表上从货币资金转为长期股权投资。而第二年仍可以产生1000万利润,加上收购产生的利润200万,就是1200万,增长20%。
2、第二年再用1200万投资收购,假设仍按照5倍市盈率,每年又多出240万净利润。也不过是资产变成了利润罢了。于是净利润又增长了20%。
实际上就是把资产变成利润的游戏。许多企业都玩这种把戏,所以广义投行才有饭吃。我在2003年初去香港,就看到汇丰银行收购美国一家零售银行而业绩暴升。媒体吹得很厉害。我就很不解:只不过数百亿美元的资产变成了数十亿元的年利润,怎么会这么叫好?现在回头看,业绩高速增长后,被美国零售银行拖死了:最后作为烂账又卖掉了。
投行鉴别也很简单。这种收购必须运营一段时间(一年或者两年)才允许申报材料。
复制代码您翻译得很对
(本人不是财务出身,只是个草根创业投资人,可能词句表述不准确)
这句话“投行鉴别也很简单。这种收购必须运营一段时间(一年或者两年)才允许申报材料”这句话能再具体一点吗?
每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历史上大多都有很多笔投资和复杂的投资收益回报,怎么叫“必须再运营一段时间”?从哪一天作为这个两年验证期的起点?
作者:
bkballa
时间:
2013-1-17 20:31
LZ既然不懂会计,那就不可能懂得防范方法了。
所谓的“时间验证”,对LZ来说也是不实用的,因为你要等两年盈利再投资,那不是对方又会喊出一个天价?
关键是对收购标的盈利前景的判断,如果缺乏足够的行业洞见力,说什么都是白扯。
如果LZ既无财务背景又无行业背景,那您是怎么进入这个行业的?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