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犹豫是否要报考cfa2级的考试,想起自己的1级总结还没有写,回忆了一下,也是为自己接下来的考试作参考。
先说说我的基本情况,我本科是学小语种语言出身,上学期间接触过简单的经济学原理,没有学过高等数学。工作三年做的是进出口贸易,跟金融不相关。后来读取了国内的一所MBA院校,上学期间开始准备考cfa。
第一次考cfa是12年12月那场,当时准备的其实并不好,都没有搞清楚不同章节复习的顺序,上来就看的道德,结果看的心力疲惫。当时只看了note,看了有两个半月时间,每天平均下来5个小时不等。到考试之前每章都看了两遍,除了衍生品。试题主要做的note跟着那两本试题,最后的mock都只是扫了一眼。
得分:band5。
总结: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书看的太少,很多概念第一次学,理解的也似是而非,考试的时候感觉基本靠蒙。
第二次考是13年6月,这次本来是没打算考的,后来身边的朋友们说你都准备过半年了,今年再努努力考一次试试吧,于是就报名了(很感谢大家的鼓励)。
这次依旧准备了两个半月,每天看书时间5个小时左右。这次看的是原版教材,没有看note,到考试的时候每章都看了两遍,除了衍生品(是有多么不喜欢衍生品啊)。试题主要做了教材后面的练习题和mock。
这次还好考过了。
总结:
1.推荐原版教材。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对经济金融缺乏了解的人来说,还是应该看一下原版教材的,只看note会造成很多东西理解不到位。像我看原版教材的时候,时不时就会发现原来这里是讲了这么个事情啊,之前看note的时候完全没有领悟出来。而且原版教材编写的真的很赞。我订的纸质版,电子版看起来不是很方便,而且容易走神上网去了。
2.按照科目所占权重安排复习时间。像是最重要的F&A等的就要大把的砸时间,争取拿到a,而像分值较少的也可少安排时间,没有时间的情况下不看也没事。
3.如何阅读英文教材。其实我刚开始看英文教材的时候也很头大,但是你坚持下去,看完一本之后就习惯了,跟中文书没什么区别,而且有时中文翻译的意思还没有英文好理解呢。
最后跟cfa考试无关的说一些:
我现在处于毕业季,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会说cfa通过者优先,但是不知道只过了一级的人能优先到哪里。像我同学也是过了一级,他去证券公司做票据,主要是靠朋友推荐,cfa可能只是在简历上添彩一笔,但不是决定性的。
但是准备cfa考试对我来说收获是很大的,我从一个金融的门外汉到现在的初步了解,也能开始看一些较深的金融书,跟朋友谈起金融产品也能说上两句。最重要的是我意识到,我们每天的机会成本都很大,半年的时间,如果我不去准备cfa,我的时间很可能就在一些琐事上荒度过去。而在有cfa的那段日子,每当我闲下来,就会想到这么贵的考试,自己不由主的起身再去看书学习。
这么想想,这么多年我荒度的又岂止一个cfa。
至于未来。Cfa结束了之后的几个月,我的就业思维转变了好多。最开始也想去金融证券信托工作,毕竟对这些感兴趣,后来发现入门比较难,一不是金融专业毕业二没有人脉关系。所以就慢慢转向去企业做财务相关。
我现在在一家外企做预算管理,市场费用(广告、销售及公关)这边的。我一个朋友,也是在做财务管理,cfa3级通过,最近要被上调欧洲总部做内审。我问起这次上调的机会跟cfa资质有没有关系。她笑了笑说,没有,更跟平时的工作积累有关系。我接着问她那我有没有必要考2级,她说要考,你会学到更多。
学得越多,了解的越多,越有可能去窥视更高的平台。尽可能做更多的准备,因为谁也不知道机会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机会会来。
与各位同行者共勉。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